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家纳米中心在CRISPR纳米递送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郑文富带领的课题组发表了非病毒纳米载体递送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系列非病毒的纳米载体,这些非病毒纳米载体可以高效递送CRISPR/Cas9系统到体内,为拓展这一强大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应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Thermo-triggered release of CRISPR-Cas9 system by lipid-encapsulat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umor therapy 作为Hot paper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57, 1491, 2018)发表。 CRISPR/Cas9系统作为基因编辑技术的弄潮儿,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方法都是利用病毒载体导入到生命体,所以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前景。然而,病毒载体对宿主细胞可能产生致癌、致突变的风险,因此不能实现对C......阅读全文

纳米服装,真的有纳米材料吗?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已经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比如纳米服装。将纳米级的微粒覆盖在纤维表面或镶嵌在纤维甚至分子间隙间,利用纳米微粒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等特点,在物质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厚度极薄的(肉眼观察不到、手摸感觉不到)、间隙极小(小于100nm)的‘气雾状’保护层。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

纳米电池

纳米电池为满足这一迫切需求,研究人员花了大量的心思在纳米尺度提升电池性能。Science杂志和知社学术圈上周就大幅度报道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的纳米电池,称其可能改变世界。这一尺度是如此的精细,小到几个原子、几个分子的细微运动,就可能改变一切。可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纳米尺度,探测原子、分子如此细微的变化

纳米硬度

  硬度(hardness)是评价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简单、的手段,已有百年的应用历史,但是,关于硬度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从作用形式上,可定义为“某一物体抵抗另一物体产生变形能力的度量”;从变形机理上,可定义为“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或“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无论如何定义,在测

苏州纳米构建金纳米棒@金纳米粒子手性螺旋超结构

  等离子体纳米粒子及其组装结构因为优异的光学特性在纳米科技中具有广泛应用,如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光电器件等。精准构建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对于光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而精确调控等离子体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性质则是进一步获得复杂自组装体系的关键。目前借助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在纳米粒子表面的一定区域范围

硅纳米管:自组生长新纳米材料

  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元洪教授课题组率先合成自组生长的硅纳米管,标志着我国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自组生长的硅纳米管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个原子自己搭建生成、内部排列有序的纳米管,它完全可以体现硅纳米管的真实特性,同时具备碳纳米材料和硅纳米线材料的性能,在传感器、晶体管、光电器件等方

纳米压痕/纳米划痕测试仪的功能

压痕/划痕测试仪的基本功能是对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蠕变、摩擦、磨损性能等进行测定,设计的材料几乎涵盖所以的材料研究领域,比较典型的包括薄膜和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等。随着应用研究工作的深入,通过再压痕/划痕测试仪器的基础上改造、增添新的测试模块,仪器的功能

纳米涂层技术

优点特点:超静音:空压机工作时声音极低,可满足室内使用的要求,如研究所、实验室、办公室、学生课堂、家庭等环境下都能轻松适应。超洁净:机器为纯无油设计,无油润滑活塞系统,效率高、损耗小,排出的气体洁净,满足配套设备的需求,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更响应“绿色环保”的全球号召。低能耗:压力及产气量比取于黄金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会议在捷克举行

  6月17~20日,第三届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会议在捷克举行,14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交流了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情况,来自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也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   捷克奥斯特拉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采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对

纳米粒度仪打开纳米物质世界探测大门

  近年来,我国物理特性分析仪不断推陈出新,一大批现代化新设备受到应用市场的青睐。与此同时,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颗粒表征物质的探测需求呈现指数般增长态势,粒度仪行业发展迎来爆发期。       在纳米材料分析和研究中,经常遇到的纳米颗粒通常是尺寸为纳米量级(

《纳米快报》: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光子学

在基金委青年基金、纳米重点项目和国家纳米测试基金及973课题的支持下,湖南大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潘安练、邹炳锁教授等团队成员和北京大学、国家纳米中心以及德国马普研究所合作,在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光子学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正式提出了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中光子输运的概念,建立光传播的理论模型,并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