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原代细胞核膜分离实验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原代细胞核膜分离的实验操作流程。主要试剂1. DNA酶Ⅰ;2. KCl(1mol/L溶于20mmol/L Tris-HCl,pH7.4);3. MgCl2(1mol/L储存液);4. 苯甲基磺酰氟(PMSF)(无水乙醇配制的1mol/L储存液);5. 纯化的细胞核;6. 缓冲液:2mmol/L Tris-HCl,pH7.4;7. 膜悬浮缓冲液(ESB):0.25mol/L蔗糖、2mmol/L Tris-HCl,pH7.4;8. 梯度溶液:1.0mol/L、1.5mol/L、1.8mol/L、2.0mol/L的蔗糖溶于2mmol/L Tris-HCl,pH7.4;9. 除了MgCl2外的所有溶液须含0.1mmol/L苯甲基磺酰氟。主要设备1. Abbé折光计;2. 高速离心机,配有固定角转子和离心管;3. 超速离心机,配有固定角和吊桶式转子、离心管;4. 相差显微镜;5. 紫外分光光度计(配石英比色皿)。实验步......阅读全文

原代细胞核膜的分离

1. DNA酶Ⅰ;2. KCl(1mol/L溶于20mmol/L Tris-HCl,pH7.4);3. MgCl2(1mol/L储存液);4. 苯甲基磺酰氟(PMSF)(无水乙醇配制的1mol/L储存液);5. 纯化的细胞核;6. 缓冲液:2mmol/L Tris-HCl,pH7.4;7. 膜悬浮缓

原代细胞核膜的分离

试剂和器材: 1. DNA酶Ⅰ;2. KCl(1mol/L溶于20mmol/L Tris-HCl,pH7.4);3. MgCl2(1mol/L储存液);4. 苯甲基磺酰氟(PMSF)(无水乙醇配制的1mol/L储存液);5. 纯化的细胞核;6. 缓冲液:2mmol/L Tris-HCl,pH7.4;

原代细胞核膜分离实验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原代细胞核膜分离的实验操作流程。主要试剂1. DNA酶Ⅰ;2. KCl(1mol/L溶于20mmol/L Tris-HCl,pH7.4);3. MgCl2(1mol/L储存液);4. 苯甲基磺酰氟(PMSF)(无水乙醇配制的1mol/L储存液);5. 纯化的细胞核;6. 缓冲液:

核膜的起源

  根据对核膜比较基因组学、进化、起源的研究,有科学家提出了原始真核生物“前核生物”(prekaryote)假说,认为其与古菌内共生最终触发了核膜产生。  对于核膜的研究则给出了几个核膜来源的观点,包括原核生物祖先的质膜内陷,或在原生宿主中建立原线粒体后形成真正的新膜系统。  至于核膜的适应性功能,

核膜孔的简介

  1949-1950年间,H.G.Callan与S.G.Tomlin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栖类卵母细胞的核被膜时发现了核孔,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结构。  1959年M.L.Waston将这种结构命名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

细胞核膜与核孔

  细胞核膜与核孔:  核膜包括以平行方式相互重叠的两层膜状构造,也就是内膜及外膜,两者之间的距离约10到50纳米(nm)。核膜将细胞核完全包覆,使内侧的遗传物质与外侧的细胞质分离。并阻挡大分子在核质与细胞质之间自由扩散。细胞核的外膜与另一种膜状构造粗糙内质网相连,两者皆缀有核糖体。内外膜之间的空间

细胞核膜的简述

  核膜包括以平行方式相互重叠的两层膜状构造,也就是内膜及外膜,两者之间的距离约10到50纳米(nm)。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核膜将细胞核完全包覆,使内侧的遗传物质与外侧的细胞质分离。并阻挡大分子在核质与细胞质之间自由扩散。细胞核的外膜与另一种膜状构造粗糙内质网相连,两者皆缀有核糖体。内外膜之间的空间称为

核膜的裂解与重建

  准备期  在细胞间期的G2期,核膜表面积增加,核孔复合体数量增加一倍。在真核生物中,如酵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保持完整。纺锤体纤维要么在膜内形成,要么穿透膜但不将其撕裂。在其他真核生物(动物和植物)中,核膜必须在有丝分裂的前期阶段分解,使有丝分裂纺锤体纤维能够进入其中的染色体。裂解和重建的具

核膜层蛋白的简介

  核膜层蛋白 B受体(LBR),RNA结合性基序蛋白(RBM),DEAD/H框蛋白参与细胞核的转录,复制,翻译等生物学功能.内皮素1(EDN1)为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剂,还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高速冷冻离心机在核膜的亚分级分离中的应用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是包被核内含物的双层膜结构,作为界膜,它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有利于稳定基因的结构,外核膜与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相邻,外表亦有核糖体附着,内核膜附着有一层纤维状蛋白网,该结构对内膜具有支撑作用。核间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内含多种蛋白质和酶,核膜还控制着细胞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