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辅导:细菌的分解代谢

细菌的分解代谢是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的部分内容,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对这块内容的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糖类的分解:细菌分泌胞外酶,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后再吸收。各种细菌将多糖分解为单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一致的。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琥珀酸等)、醛类(如乙醛)、醇类(如乙醇、乙酸甲基甲醇、异丙醇、丁醇等)、酮类(如丙酮)。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也不同,借此可以鉴别细菌。 2.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在体内脱氨基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氨。不同种细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氧化脱氨基、水解脱氨基、还原脱氨基)及代谢产物也不同。可借此鉴别细菌。 3.细菌对其他物质的......阅读全文

水质细菌检验箱使用方法——细菌中数检验方法(五)

1.5菌落计数:计数膜上所有菌落数。    细菌总数计数方法:    细菌总数(个/ml)=膜上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

水质细菌检验箱使用方法——细菌中数检验方法(二)

1.2. 肉汤营养纸垫制备:1.2.1将小皿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晾干后每皿加一片纸垫。1.2.2取肉汤安瓶一支倒人小杯内,加入15mi蒸馏水或自来水煮沸溶解即为营养肉汤。必要时。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溶解。1.2.3取盛有纸垫小皿,每皿纸垫加营养肉汤1.8-2.5ml(液体充盈程度以不淹没滤膜为宜),即

水质细菌检验箱使用方法——细菌中数检验方法(三)

1.3检验水样:1.3.1细菌过滤器系统的组装;从检验箱中取出过滤器,将滤床 板端插入检验箱前侧箱壁与塑料板之间的夹缝内,把三通管带细塑料管一端插入滤器下面的孔内,三通管大孔端插入20ml注射器头下,接头处要严密。备用。1.3.2细菌过滤器的处理:用燃着的酒精棉球擦拭细菌过滤器的滤床和漏斗,待凉后,

水质细菌检验箱使用方法——细菌中数检验方法(六)

1. 6注意事项:1.6.1 检验细菌总数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无菌操作。1.6.2 每检验完一个水样应用燃着的酒精棉球烧灼漏斗和滤床后,再进行检验第二个样品。1.6.3 每次试验完毕,必须用干纱布把过滤漏斗和滤床等处擦干,以免腐蚀漏斗。

水质细菌检验箱使用方法——细菌中数检验方法(一)

1. 1试验准备:1.1. 1水样采集:采水容器事先灭菌或使用前用被检水反复冲洗数次,然后采水。1.1.2移液管吸嘴的消毒:取下套在酒精灯上的支架,把支架小口端安装在酒精灯口上, 杯放在支架上,倒入适量水,把吸嘴放入 杯内,煮沸5-10分钟,备用。

简述分解代谢的分类

  需氧型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的环境中。它们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也叫做有氧呼吸型。  厌氧型  这一类型的生物有乳酸菌和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等少数

糖的分解代谢(二)

  (7)延胡索酸的水化  延胡索酸酶仅对延胡索酸的反式双键起作用,而对顺丁烯二酸(马来酸)则无催化作用,因而是高度立体特异性的。  (8)草酰乙酸再生  在苹果酸脱氢酶(malic dehydrogenase)作用下,苹果酸仲醇基脱氢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乙酸(oxalocetate),NAD+是

乙酰辅酶A的分解代谢

糖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人体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人体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食物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淀粉由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吸收,经血液运往全身各组织被利用或储存。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每克糖彻底氧

分解代谢的主要应用

酵母菌酵母菌的代谢作用如同许多微生物一样包含有能的增加或积聚(异化作用)和能量的消耗或生物合成途径(同化作用),这些过程包括简单的原子、原子团或电子的转移。生长就是这些氧化还原作用反应平衡的作用,以异化作用释放出的部分能量,可用来促使蛋白质及细胞所需要的其他物质的合成。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分解代谢的主要类型

异化作用的类型包括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需氧型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的环境中。它们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也叫做有氧呼吸型。厌氧型这一类型的生物有乳酸菌

糖的分解代谢(一)

   人体组织均能对糖进行分解代谢,主要的分解途径有四条:(1)无氧条件下进行的糖酵解途径;(2)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氧氧化;(3)生成磷酸戊糖的磷酸戊糖通路;(4)生成葡萄糖醛酸的糖醛酸代谢。  一、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临床细菌检验的基本要求

一、对临床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1. 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面知识。2. 一般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的知识。3. 通晓细菌室守则,并严格遵守。4. 负责人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的新进展。5. 定期或随时与临床医师联系,主动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了解病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细菌

二、细菌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靠培养分离与鉴定。(一) 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normalflora and dysbiosis)1.参考值粪便中细菌极多,占干重的1/3 ,多属正常菌群。 健康婴幼儿粪便中主要有双歧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成人粪便中以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

胆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胆汁培养常见病原菌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肠球菌 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及其它沙门菌拟杆菌粪产硷杆菌  2.标本收集胆汁标本的采集方法有三种,即十二指肠引流法,胆囊穿刺法及手术直接采取法。2.1十二指肠引流法:在无菌操作下用导管作十二指肠引流胆

辅导员发展受重视

    有人认为博士生当辅导员是大材小用,但一直以来,辅导员的发展就备受重视。  早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什么是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分解代谢是异化作用的别称,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有氧呼吸是异化作用的重要方式。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再在黄嘌呤氧代酶催化下,经过氧化作用,最终生成尿酸。尿酸可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每日尿酸排出量为0.6g。嘧啶核苷酸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为CO2,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等。

关于分解代谢的基本介绍

  将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异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实质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被氧化并在氧化过程中放出能量。能量中的部分为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吸收,并由ATP作为储能物质供其他需要。  简单说,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变成自己;异化正好相反把自己变成非己

分解代谢的基本概念

将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异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实质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被氧化并在氧化过程中放出能量。能量中的部分为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吸收,并由ATP作为储能物质供其他需要。简单说,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变成自己;异化正好相反把自己变成非己。同化作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再在黄嘌呤氧代酶催化下,经过氧化作用,最终生成尿酸。尿酸可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每日尿酸排出量为0.6g。嘧啶核苷酸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为CO2,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等。

概述乙酰辅酶A的分解代谢

  糖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人体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人体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食物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淀粉由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吸收,经血液运往全身各组织被利用或储存。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每克糖彻

关于分解代谢的应用介绍

  酵母菌  酵母菌的代谢作用如同许多微生物一样包含有能的增加或积聚(异化作用)和能量的消耗或生物合成途径(同化作用),这些过程包括简单的原子、原子团或电子的转移。生长就是这些氧化还原作用反应平衡的作用,以异化作用释放出的部分能量,可用来促使蛋白质及细胞所需要的其他物质的合成。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食物中的核酸多与蛋白质结合为核蛋白,在胃中受胃酸的作用,或在小肠中受蛋白酶作用,分解为核酸和蛋白质。核酸主要在十二指肠由胰核酸酶(pancreatic nucleases)和小肠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降解为单核苷酸。核苷酸由不同的碱基特异性核苷酸酶(nucle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反应基本过程是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进而在酶作用下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嘌呤碱最终分解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是分解代谢中重要的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过多引起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

甘油三脂的分解代谢

  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称  脂动员。  在这一系列的水解过程中,催化由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二酯的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许多激素的调节称为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细菌的细胞化学微生物检验

细菌的细胞化学: 1.细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核酸等,其中水占细胞总重量的75%~90%.细菌尚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成分,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吡啶二羧酸等。 2.细菌的物理性状表现为:带电现象,革

微生物检验细菌的形态分类

(一)细菌的测量单位微米。(二)细菌的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形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球菌包括球形、肾形、豆状、矛头状等多种,直径0.8~1.2微米,呈双球状、链状、葡萄状等多种排列形式。2.杆菌种类繁多,长短粗细差异较大,有杆状、球杆状、棒状及梭状等,并有链杆状、分枝状、栅栏状等多种排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检验

第一节 支原体及其检验方法 3无细胞壁,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的微生物 一、分类:对人有致病性的有13个种  吸吸道:肺炎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  滑膜液:人型支原体 二、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多形性,无细胞壁,由三层膜组成     很难染色 G-  (二

临床细菌学检验面临的挑战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更新,各种介入性诊疗措施的采纳,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机制的日益复杂,以及各种原因使得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感染的不断增加,临床医学对细菌学检验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下面将以下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密切与临床的关系满足临床的迫切需要

L型细菌检验的临床意义

L型细菌检验的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1.某些情况下,细菌的细胞壁可部分或全部丧失而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菌的形态呈现高度多形性改变,1935年由Lister研究所首先发现,称之为L细菌。细菌形成L型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诱导的。许多细菌在自然条件下可形成L型。几乎所有细菌在体内外多种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