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与新品种选育研究获进展

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报春花资源,同时该地区也被认为是世界报春花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尽管自然杂交一直被认为是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在该属中,真正的自然杂交研究实例却报道很少。同时,作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和“云南八大名花”,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开发方面研究相对滞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近年来关注该属植物的自然杂交与杂交后代的园艺利用。前期以橘红灯台报春、霞红灯台报春及其两者形成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通过片段测序、分子标记以及大量的野外试验揭示了这一杂交过程及其可能的维持原因(Ma et al., 2014, Annals of Botany;Ma et al., 2015,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另外,团队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茴香灯台报春与广布种海仙花的天然杂交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自然杂交与“极小种群”形成与维......阅读全文

克隆鱼诞生50年 中国克隆技术陷入困境

  在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遗落战境》中,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克隆人在发现自己的身份后,奋起反抗外星人,最终获得胜利。   紧接着,电影《侏罗纪公园》再次讲述了科学家利用DNA技术复活恐龙却遭遇疯狂猎杀的故事。   两部大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浓厚兴趣。

基因编辑为育种带来新途径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得突破,为解决镉污染土地种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先进方案。这项重大成果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竞赛新的热门领域,国内外都有前沿消息传来。下面,我们特约请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春介绍有关这方面的

昆明植物所一项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7月16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海埂会堂组织召开“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委副省长李江宣读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并由省委领导颁发给获奖人员代表获奖证书。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科学家看中国生物产业:有短板无泡沫 产业期待整体推进

目前的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究竟是什么状况,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科学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石元春,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祯,以及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 生物产业不是泡沫 生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Nature子刊:番茄育种研究获重大突破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水果作物之一,每年全球总价值超过500亿美元。我们经常吃番茄,它们也在我们的饮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促进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植物育种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供高产、更美味、更有营养和保质期更久的番茄品种,

刘建秀:让杂草变身绿茵场“主力”

  人物档案  刘建秀,生于1964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草坪草种质发掘与创新利用研发工作。  别人出差带回来的是土特产,她带回来的却只是几棵小草;坐在公交车上,别人看窗外的风景,她的眼中却只有路边花坛里的小草……  作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

花生二倍体野生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 IPGI)——由多国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团队,于2014年4月2日宣布,历经数年努力后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测序。新测定的花生基因组序列将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者使用,来促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1.组织农业科研攻关   在瓶颈性与紧迫性的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在一些农业应用基础与前沿高技术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高地。   ——新一代动植物新品种培育。重点研究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应用常规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定向育种技术以及航天诱

黄金大米深陷科学伦理谜团

转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研究的人缺乏学术道德,罔顾科学伦理。  年前发生在湖南衡阳、针对小学生的一次隐秘试验,却因为最近一个科学网站的论文而暴露。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彻底验证之时,美国Tufts(塔夫茨)大学学者汤光文自称曾在衡阳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过人体试验,给数十名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杂交扇贝技术引领产业中兴

  雄性不育且雌性可育个体的发现为海湾扇贝育种提供了珍贵材料,其可用于构建动物育种中的首个杂交扇贝不育系三系配套育种方法,是动物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亚于植物界推动杂交水稻育种革命的雄性不育株。  从秘鲁空运回紫扇贝,找到实现雌雄同体扇贝杂交的“诀窍”,发现杂交扇贝雄性不育的材料,利用杂交后代进行种

最高奖4人 一等奖48项——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结果公布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现将通过专业评审的4项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260项陕西省“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建议奖励项目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公布。最高科学技术奖建议奖励人选(4人)序号候选人提名单位1安芷

农业863 “十二五”期间四批启动36个项目253个课题

  2014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026.70公斤,首次实现亩产过千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攻关目标,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单产的最高纪录。  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使我国小麦基因组的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批农

昆明植物所破译稻属植物5个物种全基因组

  亚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水稻与其它约23个物种共同组成的稻属植物中,它和7个稻种(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组类型,这些水稻近缘物种间断分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2016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日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18个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审核并评选出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示意图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繁衍生息,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独脚金内酯作为新型植物激素,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概要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explant),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主要有原生质体(Protoplast),悬浮细胞,组织(愈伤组织Callus

陕西召开“2013年上半年科技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8月15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3年上半年陕西省科技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孙科,陕西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助理、宣传教育与群团处处长徐叔威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朱晓悦主持。   上半年,陕西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从国外到国内从来都是争论不休。   10月17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不是“隔壁王大妈说了算”。但权威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建构?以及如何检测?是否真正权威?这些问题就如神秘的生物科技

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获奖项目公示

  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评审工作顺利结束,此次评审共聘请拥有高级职称的134位行业相关专家(院士7位)参与,经过网络初评、征询院士意见、终审评议和会议表决,评审委员会评出本届科技奖获奖项目名单,经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研究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

胡启明:力学如力耕

   在华南植物园标本馆馆长张奠湘的力荐下,记者采访了该馆82岁的研究员胡启明先生。和老先生谈话就像翻开一本厚重的书籍……  从庐山到国外  作为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胡先骕的侄孙,胡启明是幸运的,也是刻苦的。1950年,年仅15岁的胡启明刚读完初中二年级便辍学回家了。在胡先骕的推荐下,胡启

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节水水稻获得新进展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在,来自中国节水抗旱杂交稻研究继续取得进展。上海科学家选育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9月16日经过现场测产考评显示:节水抗旱杂交稻比一般杂交水稻节水一半左右,少用农药,生育期短,减少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而实际产量达到了每亩560公斤以上。 据研究主持单位——上海市

庄巧生:60多年潜心小麦育种

  庄巧生,男,1916年8月出生,193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金陵大学农学院担任助教,1944年到重庆北碚中央农业实验所麦作杂粮系任技士,从事小麦品种改良工作。1945 年7月,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学院实习,学习硬质小麦品质鉴定技术。1946年10月,到北平农业试验场任

ICAS 2017分会(二):无处不在的质谱分析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5月7日,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中国化学会(CCS)主办的2017 年国际分析科学大会(ICAS 2017)质谱分析分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分会邀请了复旦大学教授杨芃原、俄罗斯科学院院士Evgeny Nikolaev、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教授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