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衬底诱导单层二硫化钼的电子局域化效应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文课题组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研人员合作,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0.2-1.2 THz)和傅里叶变换光谱(2.5-6.5 THz)研究了不同衬底上单层MoS2的太赫兹光电特性。相关成果以Substrate-induced electronic localization in monolayer MoS2 measured via terahertz spectroscopy 为题发表在Optics Letters上。 近年来,单层MoS2已成为电子、光电研究领域的热门材料,其独特的谷电子学特性使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单层MoS2最有趣的特征是电子能量在能带中K和K’点附近近似简并,但在这两点附近电子的赝自旋方向相反。因此单层MoS2可以用于研究谷霍尔效应、谷磁矩、谷光偏振等新奇物理现象。类似于传统的薄层半导体器件,单层MoS2基的电子、......阅读全文

超越石墨烯:二硫化钼和黑鳞成材料学家新宠

  单层石墨烯(上)激发了科学家探索半导体单晶材料——如二维黑磷单晶(中)和二硫化钼(下)——的热情。  通常情况下,胶带不会被看作是一种具有科学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两人在

二硫化钼摩擦离子电子学晶体管研究获进展

  两种不同材料接触分离可产生静电荷并引发一个摩擦静电场,该摩擦电场可以驱动自由电子在外部负载流通,得到脉冲输出信号。一方面,摩擦纳米发电机 (TENG) 就是利用了这种脉冲信号实现了将外部环境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近期在许多领域实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包括从多种机械运动获取能源、自驱动机械感应系统、高灵

复旦大学通过折纸方式操控双层二硫化钼电子态材料

  复旦大学物理系吴施伟、刘韡韬课题组与龚新高的计算组合作,通过“折纸”方式,研究与天然结构截然不同的二硫化钼双层材料,实现了对二硫化钼能带结构、能谷、自旋电子态等物理特性的操控。相关研究成果8月3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以二硫化钼为典型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是近年来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二维

吴施伟小组以折纸方式操控双层二硫化钼电子态

  复旦大学物理系吴施伟课题组与龚新高的计算组合作,巧妙地通过“折纸”方式,研究了与天然结构截然不同的二硫化钼双层材料,并通过这些样品实现了对二硫化钼能带结构、能谷、自旋电子态的操控。相关研究成果8月3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二维量子功能材料

研究者开发出石墨烯的“竞争者”——二硫化钼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了可控的、导电能力能被开启和关闭的、能够自发光的硅的替代品——二硫化钼。  石墨烯,一种单原子厚度的碳原子晶格材料,由于其极高的导电性和无与伦比的薄而经常被吹捧作为硅的替代品用在电子器件领域。但石墨烯并不是唯一能够扮演这样角色的二维材料。  宾夕

用二硫化钼铁电场效应实现高响应度光电探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电子学院教授任巍、牛刚团队利用基于二硫化钼沟道和外延铁电HZO薄膜栅介质的光电晶体管实现了高响应度光电探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该研究利用优化的具有背栅结构和肖特基对650nm波长光电响应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实现良好的

美研究发现添加人造边缘可让二硫化钼原子层整齐生长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莱斯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控制二硫化钼(MDS)原子层整齐一致地生长,借此朝制造二维电子设备前进了一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半导体二硫化钼是制造功能性二维电子元件所需的三种材料中的一种

化学合成法制备锂电池材料二硫化钼的介绍

  合成法可生产纯度高、杂质少、粒度细的硫化物,而且能制备出符合不同功能需求的硫化物,因此用合成法生产纳米硫化物一直倍受关注。纳米MoS2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四硫代钼酸铵热分解法、硫化氢或硫蒸汽还原法、高能球磨法、碳纳米管空间限制法、水热合成法、高能物理手段和化学法结合等等。总体而言,制备方法有两种

关于锂电池材料二硫化钼的天然法的制备方法介绍

  二硫化钼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国内外对纳米MoS2制备及应用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MoS2可以由天然法,即辉钼精矿提纯法制备,该法是将高品质的钼精矿经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作用,除去辉钼精矿中的酸不溶物、SiO2、Fe、Cu、Ca、Pb 等杂质,再进一步细化,获得纳米 MoS2。美国

原子氧辐照环境下二硫化钼润滑薄膜失效机理研究获进展

  低地球轨道距地面200至700 Km,是对地观测卫星、气象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运行区域,在此区间内大多数空间飞行器运动部件选用固体润滑材料,其中二硫化钼(MoS2)使用最为广泛。在低地球轨道内,大气残余气体中氧分子在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致解离,产生原子态氧并长时间在轨稳定存在,原子氧与轨道内高速飞

物理所超灵敏二硫化钼湿度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二维材料由于其超高的表体比、优异的电学性能、柔性透明等特性在湿度传感器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这其中以二硫化钼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由于其优异的电流开关比、迁移率等特性为其在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由于二硫化钼本身是一种n型半导体,因此当其表面吸附水分子时,相当于对其进行了p型掺杂,其

兰州化物所二硫化钼/类金刚石碳复合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随着航空航天、先进核能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其机械运动部件服役工况也愈加多变、复杂、苛刻,对表面润滑与防护薄膜材料抗辐照、多特性等方面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致使传统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薄膜(TMD)及类金刚石碳膜(DLC)等单一组分的润滑薄膜材料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

我国学者成功合成新型高效催化剂——二硫化钼纳米片

  近期,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还原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催化剂和电解质的相互作用,在抑制催化剂产氢活性的同时,提高了其催化氮气还原的能力。相关工作发表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同时,也是一

物理所揭示二硫化钼嵌锂诱导结构相变的原子机制

  层状金属硫化物体系具有多变的原子配位结构和电子结构,电子和声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层间较弱的范德瓦尔斯力使得可以通过嵌入各种功能化的分子和离子来调控材料的性质。二硫化钼(MoS2)及其插层化合物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制备催化剂、吸附剂、固体电解质、感应器、电致变色显示器以及二次锂

空气加热的高定向正三角形孔洞在层状二硫化钼表面的形成

  边缘结构在二硫化钼纳米结构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理论预言:具有锯齿型(zigzag)边缘结构的二硫化钼纳米带具有金属、铁磁性,而扶手椅型(armchair)边缘结构的二硫化钼纳米带则表现出半导体、非铁磁性。此外,有效的二硫化钼边缘活性点数目对其催化性能影响甚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其平面内引

二硫化钼薄膜可大幅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比石墨烯膜高出70%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二硫化钼高能材料可更高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盐分,通过计算机模拟各种薄膜的海水淡化效率并进行对比后发现,二硫化钼薄膜的效率最高,比石墨烯膜还要高出7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这种材料只有一个纳米厚,布满了纳米孔,能够渗漏大量的

方便地制备单层二硫化钼/二硫化钨量子点作为细胞成...

方便地制备单层二硫化钼/二硫化钨量子点作为细胞成像荧光探针和高效的析氢反应催化剂具有片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近年来被发现许多奇异的性质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通常情况下烷基锂插层剥离的方法是化学法玻璃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纳米片层中最常见也是剥离效果最好的方法,它是通过烷基锂的插层进入二硫化钼/

石墨烯二维化学:二硫化钼和黑磷功能化的新兴领域

  近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Andreas Hirsch(通讯作者)等人总结了石墨烯,二硫化钼(MoS2)和黑磷(BP)三种单层2D材料的现状。这种二维片状聚合物目前是合成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界面上的一个新兴领域。片材结构的共价和非共价官能化都允许其性质的系统性改变,即溶解性和加工性的改进,防止再

先进院研发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材料钠型双离子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Penne-Like MoS2/Carbon Nanocomposite as Anode for Sodium-Ion-Based

二硫化钼2H1T相边界在催化析氢中的重要作用

  氢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和科学研究的热点。而通过电解水来制氢,有效且可再生循环,其关键在于催化剂。近年来,二硫化钼催化剂由于其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资源丰富、成本低等特点在析氢反应中崭露头角。单层二硫化钼是由两层硫原子将一层钼原子夹杂在中间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是一个具有

物理所实现多层MoS2外延晶圆推动二维半导体的器件应用

  以二硫化钼为代表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因其极限的物理厚度、极佳的柔性/透明性,是解决当前晶体管微缩瓶颈及构筑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柔性透明等新型半导体芯片的一类新材料。近年来,国际上已在单层二硫化钼的晶圆制备及大面积器件构筑方面不断突破,在晶圆质量和器件性能方面逐渐逼近极限。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所等证实单层二硫化钼谷圆偏振光吸收性质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了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冯济研究员和王恩哥教授为通讯作者)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合作的文章Valley-selective circular dichroism of monolayer m

具有千个晶体管的二维半导体问世!重新定义数据处理的能源效率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的内存处理器,专用于数据处理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向量矩阵乘法。这种操作在数字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实现中无处不在,其效率的提高可为整个信息通信行业节约大量的能源。  新处理器将1024个元件组合到一个一平方厘米的芯

科技突破!具有千个晶体管的二维半导体问世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的内存处理器,专用于数据处理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向量矩阵乘法。这种操作在数字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实现中无处不在,其效率的提高可为整个信息通信行业节约大量的能源。  新处理器将1024个元件组合到一个一平方厘米的芯

3个原子厚电子芯片原型出炉

研究人员将斯坦福大学校标的纳米图片刻进超薄芯片中,同样技术未来可创建电子电路   据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用二硫化钼研制出只有3个原子厚的芯片原型,并首次证明仅原子厚的超薄材料和电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透明可弯曲材料未来可将窗户或车顶变成显示屏。   由于目前的硅基芯片已很难

透明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

电子产品正朝着柔性化、透明化、轻薄化的趋势发展。研究高性能柔性透明电极材料与透明超级电容器对柔性电子产品的透明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东华大学的王宏志课题组侯成义博士等人基于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开发了全透明柔性微芯片超级电容器。二硫化钼是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具有多样的晶格排布方式(1T, 2H,

物理所等转角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的垂直电导研究进展

近年来,二维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以及力学性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得益于二维材料层状结构及弱层间范德华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维材料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相互组合形成各种二维材料异质结。正如乐高积木有无穷种搭建方式,二维材料也可以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维材料异质结,这为器件应用和诸多基础物理现象研究提供了一个

半导体技术新突破:轻薄体软易传导

将二硫化钼作为 2D 半导体材料有一项非常优异的性能,那就是它们很容易弯曲。电子在这样的半导体中可以快速移动。同时,因为只有大约一个原子的厚度,这类半导体是透明的。这些特点让它们成为制作柔性 OLED 显示屏的理想材料。然而,当生产商试图将二硫化钼加工到控制 OLED 像素的晶体

美国科学家发现光激发下单层二硫化钼导电能力下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单层二硫化钼半导体在光激发下导电能力下降。利用这一新的光电导机制有望研制下一代激子设备。该发现发表在近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众所周知,电脑芯片及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硅半导体在光的照射下,其导电能力增强。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强烈的激

我国利用压电材料实现对MoS2场效应晶体管动、静态调控

  自2004年Geim等人第一次在实验室得到单层石墨烯以来,二维材料的出现为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相对于传统的三维材料,二维材料的层状结构决定了其器件厚度可以达到单原子层,为实现更轻、更薄、体积更小的电子器件提供了可能。相较于其他二维材料,以单层二硫化钼 (MoS2) 为代表的二维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