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什么没能防止新冠病毒的发生

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多地交通断绝,社会生活中断。普罗大众惶惶不可终日。全国人民恨不得冬眠两星期,希图毕其功于一役,把“新”病毒像当年的SARS一样彻底从人间消灭。但是,刚刚,从电视里看到李兰娟院士告知,已经发现了无症状的带毒、传播者。那么,从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看,上述美好愿望已经无法实现。将会发生的情况是:疫情会被控制。并且,在如此激烈的防疫措施下会很快被控制,比历次流感流行的疫情消退都快得多!而“新”病毒也会持续在人间存在,与另外几种冠状病毒(不包括SARS和MERS)一样,成为导致人类“感冒”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这个推论的依据是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一般而言,多数“基本”的东西都没啥高深,没啥难以理解。如果想明白这些道理,可以耐心听老败解释一下。 任何病原微生物,比如病毒、细菌、真菌的感染过程都要经历这几个贯序发生的阶段: 1. 与宿主(细胞)相遇。 2. 与宿主(细胞)发生粘附。 3. 进入宿主(细胞)。 ......阅读全文

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新冠肺炎仍在持续,如何更快、更准确诊断,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不同检测方式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他表示,不同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不能单说某种技术优劣,而是要将其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去评价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采用的都是什么方法来检测新冠病毒?

目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荧光PCR方法来检测新冠病毒。荧光PCR方法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随着PCR扩增的进行,反应产物不断累积,荧光信号强度也等比例增加,最后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

与病毒赛跑——全球新冠病毒科研扫描

  在前所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袭来之际,全球科学界携手迎战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从病原体研究、基因组测序,到药物试验、疫苗开发,方方面面的科研工作都在加速推进。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锁定疫情元凶  在这场“战疫”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敌人”。中国科研人员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一

新冠病毒多少CT值算病毒量高

病毒的CT值,是指对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扩增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大,说明扩增的时间和代数多,病毒载量小。数值越小说明时间越短,病毒载量越大。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CT值在32左右,小于40即可确诊。德尔塔的CT值有报道在22左右,说明传染性大大强于原始毒株。

新冠病毒多少CT值算病毒量高

病毒的CT值,是指对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扩增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大,说明扩增的时间和代数多,病毒载量小。数值越小说明时间越短,病毒载量越大。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CT值在32左右,小于40即可确诊。德尔塔的CT值有报道在22左右,说明传染性大大强于原始毒株。

新冠病毒多少CT值算病毒量高

病毒的CT值,是指对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扩增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大,说明扩增的时间和代数多,病毒载量小。数值越小说明时间越短,病毒载量越大。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CT值在32左右,小于40即可确诊。德尔塔的CT值有报道在22左右,说明传染性大大强于原始毒株

捕捉新冠抗体应答细节-给新冠病毒感染谱“画像”

   日前,王辰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目前对新冠病毒的传播与致病规律还远未深入掌握。开展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当前关键任务,急需落实。  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助于回答哪些科学问题?如何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核酸与抗体检测显示感染进程  

感染新冠后-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

  近期,有网友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眼部酸痛、红肿、流泪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此前,《自然·通讯》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新冠病毒可导致眼部不适和视网膜炎症。而《柳叶刀》发布的大型前瞻性观察研究也显示,即使接种过疫苗,仍有24.8%—27.7%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眼睛酸痛的症状。  通过两个途径引

用新冠病毒来治疗癌症?研究显示,新冠能抑制肺癌

该研究显示,新冠病毒(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够导致肺癌细胞凋亡,并在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这项研究提示了我们,困扰全世界三年之久的新冠大流行或许能够带来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早在2021年1月,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期刊就报道了一个神

新冠病毒疫情对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各国广泛关注。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不建议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应避免有的国家采取过激的应对措施,但是为了防控疫情,部分国家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对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受疫情影响

新冠病毒源于自然界又有新证据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地对其展开调查分析与科学研究。除了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问题集中在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产生的,它于何时何地首次出现,何时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该病毒是否来自蝙蝠,在传染给人类之前有没有中间宿主,以及新冠病毒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在人

新研究指出追踪新冠病毒起源应以史为鉴

  “追踪新冠病毒的起源,应该从与病原体无休止的战斗中吸取教训。”7月30日,在发表于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的一项新研究中,中科院院士高福、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王奇慧等写道。  他们表示,了解新冠病毒如何、何时以及在何处从其天然宿主或者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对于预防未来由冠状

新证据!新冠病毒12月已在美国传播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曾在2020年11月30日发布研究结果称,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在美国感染了人。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1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又发现新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12月就在美国传播,时间比美国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早一个月左右,也比中国正式发现新冠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新受体

该所研究员赖仞团队近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彭小忠和廖国阳团队以及四川大学赵旭东团队,共同揭示了转铁蛋白受体是另一种通过直接与病毒刺突蛋白高亲和力结合而介导新冠病毒进入的受体。《美国科学院院报》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新冠病毒引起了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全球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接种能降低未接种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目前,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在世界各地展开。多项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显示,新冠疫苗能够对接种者提供有效的COVID-19防护作用。而大规模疫苗接种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达到“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效果,就是说当人群中足够比例的人因为接种疫苗(或者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之后,他们

FDA推出“新冠病毒疗法加速计划”

  为了加快应对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美国FDA日前宣布,为COVID-19潜在疗法制定了一项加速批准计划(Coronavirus Treatment Acceleration Program,CTAP)。该计划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快速地把新疗法带给广大患者,并同时评估其

综述:变异新冠病毒增加防疫挑战

  自去年年底英国发现变异新冠病毒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了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感染病例,一些国家还发现了不同版本的变异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日前指出,进入2021年,世界拥有了疫苗等应对新冠疫情的新工具,但同时也面临病毒变异等新挑战。多国现变异病毒 去年12月,英国先后报

钟南山回应:新冠病毒来源在哪?

  新冠病毒的来源在哪?中国会变成新冠肺炎输入地吗?其他国家可参考中国方案吗?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回应公众关切。  新冠病毒来源仍不清楚  钟南山:有一个线索,浙江舟山蝙蝠携带病毒,穿山甲也有高度的

张文宏称新冠已成常驻病毒

  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存在长达大半年之久了,但是病毒依旧还在传染并未消停,更有消息表示新冠肺炎病毒以后将会成为常伴的病毒,近来张文宏称新冠已成常驻病毒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转眼已是秋冬季,全球已与新冠病毒抗争了大半年。在预测第二波疫情成为必然、疫情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复旦

源自国外?新冠病毒溯源深陷迷雾

  2月27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同时,最新研究表明,继蛇、穿山甲、水貂之后,龟类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有关新冠病毒溯源的新进展源源不断。然而,它从哪里来?如何到达人类?又为什么是武汉?这些问题迄今没有答案,

新冠病毒空气传播风险被淡化

  第8名:新冠病毒空气传播风险被淡化Altmetric指数:9278  论文标题:It Is Time to Address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

新冠病毒怕什么?怎么来消毒

  新冠病毒怕什么?怎么来消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首先消毒剂是不可或缺的“必杀剂”。为了科学指导公众正确使用消毒剂,充分发挥消毒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0年2月19日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   消毒剂都有哪些类别?   按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

  2月10日晚,由深圳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天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市三院成功测试。  有别于(病毒)核酸检测,该试剂盒通过检测感染者血液中新冠病毒特异性IgM/IgG 抗体,可以在22分钟完成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快速

面对新冠病毒-我们应当如何运动

  锻炼对于保持健康的身心至关重要,但是是否可以运动需要考虑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梅奥诊所的运动医学医师Daniel Montero博士就何时运动提供了一些建议。  Montero博士说:“运动是一个医学问题。如果出现例如流鼻涕,打喷嚏,感冒等常见症状,以及鼻塞或流鼻涕或咽喉痛等,那么运动是一种非常有

新冠病毒可传猫、不传狗

「当很多人瞩目蝙蝠、穿山甲的时候,最新研究发现,病毒在狗,猪,鸡,鸭中复制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猫中,具有有效的复制能力。这些结果有很大的意义,首先什么是中间宿主成为更复杂的问题;其次,如果更多研究能够验证新冠病毒确实可以感染猫等家养动物,那么不吃野生动物就不一定能避免新冠病毒产生。 」  目前普遍认

新冠病毒检测利器核酸提取仪

  4月26日,国家卫健委视频电话视频会议强调所有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抓紧进行改造,在短时间内形成核酸检测能力。支持各地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时,与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合作开展核酸检测,充实检测力量。   扩大检测范围,做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重点行业“适时抽检

“新冠病毒正在自我消亡”,专家:扯淡

  近日,日本疫情突然消退一事引发了关注。而一则“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最新研究称德尔塔病毒正在自我消亡”的消息,更是引发了热议。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0月30日,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和新潟大学发表了一项联合研究称,日本疫情的平息可能与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内一种名为“nsp14”的酶发生变化有关。国

《自然》新冠病毒论文引起热议

  昨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在一批住院患者中的病毒学特征。论文一经上线,便在海外社交媒体引起了热议。一些评论指出,这项工作极为出色,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它从病毒学的角度,不仅揭示了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的多处不同,还有力支持了“无症状者具有感染性”的观点,再次强调

揭开新冠病毒破坏肺部的秘密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8日《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首个详细的新冠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的原子级模型,该蛋白与维持肺部粘膜所必需的一种名为PALS1的人类肺细胞连接蛋白结合。该模型展示了这两种蛋白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助于解释病毒如何在特别

新冠大乌龙,只因学生自制“病毒”

  11月12日,有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网络发帖称因该校学生做实验研究,导致一学生核酸检测呈“阳性”,目前学校已封闭,正在全员做核酸检测。对此,学校回应称,目前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正在开会讨论此事,具体情况通报还要待上海疾控中心有明确结论后才好发布。  11月12日下午,有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在网络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