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葡萄糖在小鼠克隆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实验步骤1. 克隆胚胎制备和胚胎培养卵母细胞在含有5.5mM葡萄糖的CZB培养液中培养。用含有5.5mM葡萄糖和2.5ug/ml 细胞松弛素B的HEPES-CZB液(HCZB)作为工作液,卵母细胞在此液中被去掉纺锤体-染色体复合体;用卵丘细胞作为核供体。用注射针反复吸入、吹出卵丘细胞,以除去其细胞膜和大部分细胞质,然后用注射针将裸卵的核注入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体的卵母细胞中。孤雌胚胎所用的卵母细胞与用于制备核移植胚胎的卵母细胞来源相同。孤雌胚胎和核移植胚胎用不含Ca2 、却含10mM Sr2 和细胞松弛素B的CZB培养液进行激活。所有步骤中都不使用二甲基亚砜,以避免其对克隆胚胎造成的不受控制的影响。单细胞正常受精胚胎是通过超排的(B6D2)F1雌鼠和(B6D2)F1雄鼠交配获得的。所有胚胎用Whitten 培养液(MW)培养。之所以选择此培养液是因为利用(B6D2)F1小鼠卵母细胞制备的受精......阅读全文

体细胞克隆小鼠Oct-4相关基因的不完全再活化

实验概要大部分体细胞克隆小鼠能发育到囊胚阶段,但是在着床后就死亡了。Oct4基因对于维持胚胎发育全能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Oct4基因的小鼠胚胎能发育到囊胚阶段,但是因为它们缺乏全能性胚胎细胞,在着床后便死亡了。基于类似原因,我们推断由不同体细胞核移植获得的克隆胚胎因为Oct4之类关键胚胎基因的错误

深度长文!细胞自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自噬现象以来,人们获知衰老、癌症可能与我们身体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胞受损有关,但其详细机制如何,一直未有定论。这一生命之谜陷入长久僵局。2016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这一领域打开新的大门。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发现、发

广州生物院猪体细胞克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XIST Derepression in Active X Chromosome Hinders Pig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为题,在线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干细胞报

STEM CELL REPORTS:猪体细胞克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XIST Derepression in Active X Chromosome Hinders Pig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为题,在线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干细胞报

Cell 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Cell 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它不是组织固定细胞,可存在于造血组织及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在人胚胎2周时可出现于卵黄囊,妊娠5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在造血组织中,所占比例甚少。现代医学中,造血干

“人造精子”技术实现蛋白质重要氨基酸个体水平遗传筛选

10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和陈勇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CRISPR–Cas9-mediated base-editing screening in mice identif

Nature子刊:首次实现蛋白质重要氨基酸个体水平遗传筛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利用Cas9核酸内切酶结合sgRNA对靶DNA进行切割,诱发DNA进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或同源重组(Homology-directed repair,HDR)损伤修复机制,进而实现靶基因

“人造精子”技术实现蛋白质重要氨基酸个体水平遗传筛选

  10月1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和陈勇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CRISPR–Cas9-mediated base-editing screening in mice identifies DND1 amin

干细胞:细胞重编程的黑匣子

  “黑匣子”(Black Box),学名是飞行数据记录仪,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可以记录飞机飞行期间的详细信息资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别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结束为期29年的上市生涯。这一天,恰好也是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生日。  看到上述开头,你

新型扩增多潜能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实验方案

  小鼠胚胎发育从单个受精卵到8细胞早期具有全能性,即单个卵裂球具有分化为胚胎和胚外组织各种类型细胞的潜能。8细胞后期胚胎开始第一次谱系分离,外层的细胞形成滋养外胚层(TE),以后分化为胎盘的主要细胞成分,滋养层细胞;内在的细胞形成内细胞团(ICM),在囊胚阶段,内细胞团进一步分化为上胚层(epib

2018年5月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克隆人将出现?科学家不用精子卵子育出小鼠"类囊胚"

  用干细胞作为培育原料将提供无限量的、一模一样的胚胎,在生物医学领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距离在不使用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制造出人工生命又迈出了一大步。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干细胞放在一个培养皿里,它们会长成初期的胚胎形态,研究人员将其称为“类囊胚”(blastoid)。用干细胞

细胞编程:未来人类或可实现“返老还童”

  在未来,因器官移植而导致的器官买卖或许将会绝迹,人们将可能从自己身上采集细胞为自己治病,不停地更新自己,在另一个意义上实现“返老还童”。   今年 10 月 8 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为“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奖。   他们的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IF:16.588|Laminins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近日,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Trends in Cell Βiology(Impact Factor: 16.588)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报道了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aminins, LNs)在干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最新应用进展。1.Laminin和干细胞微环境细胞内转录因子

2016年肿瘤干细胞重磅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启动和重建肿瘤组织表型能力的肿瘤细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对化疗和放疗耐受。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将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带来希望。科学家们也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试图通过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解决肿瘤起源及治

从“多利”羊到“中中”猴,为何跨越21年

  中国科学院公布,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诞生,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北京时间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布该成果。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21年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中国团队成果登Nature,颠覆“长寿基因”认知

  8月22日,《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这一篇题为“SIRT6 deficiency results in 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的文章。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刘光慧、动物研究所的胡宝洋和李伟课题组合作以食蟹猴为

逆天了!中国科学家造出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的小鼠!

  今日,诸多科技媒体被一条突破性进展刷屏——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李伟课题组、周琪课题组、以及胡宝洋课题组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干细胞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我们能造出双亲都是同一性别的小鼠!也就是说,这些小鼠要么有两名母亲,却没有父亲;要么有两名父亲,却没有母亲。  这项重磅研究,今日在线

挑战教条 用非卵细胞制备胚胎并诞健康小鼠

  最近,科学家们首次用非卵细胞制备出了动物胚胎,这一发现对于过去两个世纪的教条观念提出了挑战。  卵子可以被“诱骗”发展成一个胚胎,无需受精,但由此产生的胚胎——称为孤雌囊胚,在几天后会死亡,因为没有发生关键的发育过程,而这些过程需要来自精子的信息。  然而,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系的科学

治疗白血病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老年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评价(三)

三、以AD发病的遗传学为基础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一)Aβ假说自从Alzheimer于1906年首次报道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的AD患者以来,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该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Alzheimer注意 到病人的大脑有NFT和血管外的SP病理改变,但不能区分这是致病因子或仅仅是疾病的标志物

显微注射技术介绍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现已是公元2019年,回望2018,请允许小编以这古龙先生之词怀金庸先生之作。201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生命科学领域可谓是悲喜交加,前有科学家利用单细胞分离与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胚胎发育过程助力生命医学研究,后有饱受争议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1],科学的脚步以超乎人类想

获07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就:基因敲除的新成果汇总

2007年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Mario R.Capecchiand)、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来自英国的马丁-J-伊文思(Martin  J.  Evans)赢得该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

小小干细胞如何在生物医学“兴风作浪”

干细胞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热起来的。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育生物学家一直都在实验室使用人类胚胎癌(EC)细胞,但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的研究,已经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他们能够制备来自人类的多能干细胞,而不会有EC细胞的异常基因组。在新的千年之前,一些研究人员正

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一)

前沿相对于过去常用的肿瘤细胞接种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是建立在天然完整免疫条件下的原发(de novo)肿瘤。因此,作为肿瘤学研究的工具,GEM模型更能模拟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表现为有更好的遗传异质性,其优势在于能反映肿瘤细胞自身,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等相互作

干细胞分离研究获新突破

日本近年来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利用干细胞治疗猴子帕金森症、治耳聋等。现在,日本干细胞研究成果再填一项重要进展。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分离出小鼠卵巢荚膜的干细胞。 生殖是关系到生物种群能否延续的重要生命活动,但围绕精子和卵子是怎样形成的依然有许多疑问。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