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澳表观组学联合中心”在京成立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发起的“中澳表观组学联合中心”近日在北京成立,科研人员将对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前沿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中澳表观组学联合中心”又称“中澳免疫遗传学联合中心”,该中心集成共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感染与免疫中心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表观组学中心的创新资源,并吸引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威海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院等机构的科研力量,旨在建立中澳两国在免疫遗传学和结构免疫学领域强强联合的双边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对病毒感染的免疫识别与应答机制进行广泛、深入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有关官员指出,该合作将有利于推进中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研究计划”和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的实施。 中国2006年开始实施“蛋白质研究计划”,蛋白质研究围绕基本生命活动机制、人类重大疾病产生机理与防治、重要生物性状调控机理,重点部署蛋白质组、基于模式生物的蛋白......阅读全文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路甬祥为中科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揭牌   200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何岩,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这是一个建立在 B urnette 实验方案基础上的实验流程,小于 80k D a 的蛋白质的转移效果很好并且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应用这种膜转移方法,我们利用多克隆抗体在下面的样本中检测目的蛋白:哺乳动物细胞和细菌溶解产物、细胞培养上清、组织提取物以及组织液。虽然下列实验条件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验需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流程 (1)制备与凝胶大小一致的硝酸纤维素膜一张,吸水滤纸 2 张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

实验概要免疫印迹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检测样品或提取物中某种特定蛋白的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紧贴着膜放置,在电流的作用下蛋白质从凝胶迁移到膜上并且被固定,常用的膜是硝酸纤维素或 PVDF(聚偏乙烯氟化物)。膜是凝胶蛋白质的复制品,然后可以与抗体结合后进行染色。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1)   抽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流程(1)制备与凝胶大小一致的硝酸纤维素膜一张,吸水滤纸 2 张 (Whatman 3 MM)。(2) 将凝胶在转印缓冲液中浸泡 30m in,将转移膜、滤纸和海绵垫也在同样的缓冲液浸湿。(3) 安装转印「夹心三明治」。将凝胶放置在玻璃平板上,然后将一张浸湿的滤纸放在凝胶上,如

中科院Nature Immunology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抗病毒免疫中DNA感受器cGAS谷氨酰化(glutamylation)调控了它的结合与合成酶活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月1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员和田勇(

中科院团队PNAS解析重要的免疫机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在调控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EC205(CD205)是树突状细胞上一种主要的内吞受体,具有抗原呈递功能,被广泛用于制造抗病毒和抗肿瘤的疫苗。不过,人们对这一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  中科院的研究团队日前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获得

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

揭牌仪式  5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启动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武维华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副院长高福,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王丽萍处长、刘杰处长,计划局侯宏飞副处长,以及研究所赫荣乔、朱美玉、

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症,与线粒体DNA(mtDNA)和人类抗菌肽LL-37有关。最近人们发现mtDNA能够逃避自噬并引发炎症,但还不清楚其中的具体机制。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mtDNA与抗菌肽LL-37形成复合体,通过逃避自噬促进动脉粥样

中科院Nature子刊发表免疫新文章

  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果蝇中证实,Pellino定位在细胞表面通过控制MyD88周转负向调控了Toll介导的先天免疫信号。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3月1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陈大华(D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