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微生物所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适配策略研究获进展

链霉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由该属微生物产生,因此链霉菌被称为药物合成的天然细胞工厂。然而,自然界分离得到的野生链霉菌抗生素合成水平很低,难以满足产业化的要求;已产业化的工程菌株需要不断提高产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如何获得链霉菌高产菌株成为几十年来对其进行基础及应用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改造过程中,通过表达控制元件对相关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精细调控,能显著提高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能力。然而,对于重要的抗生素生产者链霉菌,由于缺少必要的表达控制元件积累,尚没有精细调控策略的相关报道,这严重制约了链霉菌的工程改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组立足于这一问题,开发了一系列链霉菌合成生物学研究必要的表达控制元件,2013年,开发了链霉菌强启动子kasOp*;2015年,筛选了166个具有不同强度的链霉菌普适的组成型启动子;2016年,开发了可用于“适时”、“适量......阅读全文

微生物所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适配策略研究获进展

  链霉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由该属微生物产生,因此链霉菌被称为药物合成的天然细胞工厂。然而,自然界分离得到的野生链霉菌抗生素合成水平很低,难以满足产业化的要求;已产业化的工程菌株需要不断提高产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如何获得链霉菌高产菌株成为几十年来对其进

深海来源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挖掘研究获进展

  高压、高盐及低温的深海环境曾被认为是生命的荒漠。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深海的探索能力日益增强,发现了深海(甚至万米深的马里亚拉海沟)也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并从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鉴定了多个种属的放线菌。基因组测序表明,一些深海来源的放线菌基因组中还蕴藏着许多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但大部

微生物所:链霉菌聚酮类药物产量提升的高效策略

  链霉菌以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著称,这些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药物的重要来源。然而,链霉菌在长期的进化中获得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如与其它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等资源),并不是生来就是人们理想的“药物生产工厂”。因此,要实现链霉菌为我所用的目标,就必须深入解析影响这些代谢

红曲霉菌萃取发酵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调控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在普通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建立浊点系统可实现微生物萃取发酵。红曲霉菌浊点系统发酵是一个边萃取边发酵的过程。红曲霉生长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同时,胞内产物红曲色素被萃取到胞外胶束溶液中,红曲色素由胞内产物分泌为“胞外产物”。尽管关于浊点系统研究越来越

南海海洋所在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海洋生态系统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海洋微生物形成了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独特机制,进化出基因型、代谢途径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多样性,蕴藏着大量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十年来,海洋微生物逐渐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源泉。   2009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方向项目“南海海洋工业微生物的

科学家解析链霉菌高产菌株高效绿色构建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立新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为善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向文胜研究员等合作,在链霉菌胞内三酰甘油(TAGs)降解机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长篇论文形式在线于《自然—生物技术》。   该论文国际审稿人评价:这

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链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面世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

昆明植物所植物腺毛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功能研究获进展

   腺毛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而演化出来的特殊结构,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地上部分的表面。植物腺毛是合成和贮存各种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细胞工厂”),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功能,在植物防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

微生物所在链霉菌启动子元件和内参基因研究中获进展

  链霉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对链霉菌进行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改造需要大量不同强度的启动子元件。然而,前期链霉菌只有一个组成型启动子ermEp* 被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杨克迁课题组在2013年开发了活性明显高于ermEp* 的强启动子kasOp*(Appl. Environ. Micr

聚酮类化合物代谢模块适配优化研究中获进展

  在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中,异源代谢模块的导入往往与宿主内源各模块间产生“适配性差”等兼容问题,从而影响目标化合物产率的提升。如何快速评估和优化适配性差的模块一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2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Biotechnology Journal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