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试验

问:我们实验室接到了一些有关DIC试验的询问。我们现在进行的DIC试验是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全血细胞计数(CBC)。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将纤维蛋白单聚物(fibrin monomer)作为附加试验有帮助吗?或者说我们目前进行的试验合适吗? 答: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在2001年12月出版的“血栓与止血”中将DIC进行了定义并明确了DIC临床和实验室验断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将明显DIC与非明显DIC进行了区别。明显DIC发生于失代偿性止血系统,非明显DIC被作为有微细止血功能障碍的失代偿期。 ISTH DIC专门小组对DIC严重性的标准化诊断和测定制订了一个五步诊断规则系统,可用于计算DIC评分。ISTH &n......阅读全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诊断(2)

(三) 纤维蛋白原定量消耗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故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正常2~4g/L),一般认为

一例开腹减压治疗产妇DIC致ACS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 患者25岁,孕2产0剖2,因剖宫产术后出血12余小时,由当地县医院于2014年6月11日,3时18分急诊转入。 该产妇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因阴道流血约1000ml,行子宫切除术。 入院查体:T不升,P162次/分,R78次/分,BP测不出。患者神志恍惚,刺激后反应差,全身皮肤黏

一例剖宫产DIC及新生儿窒息的麻醉处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6%,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8%的产妇死亡是由于产后出血。因此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掌握病程发展,提前制订好抢救和干预措施,是帮助产妇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关键。本例通过对抢救过程的回顾,分析产妇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各种危险

警惕!当这个指标升高时,孕产妇小心DIC找上门

众所周知血液凝固是依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完成的。纤维蛋白经过纤溶系统的水解,产生特异的降解产物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因此,D-二聚体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

kromasil携新产品300Å-DiC4色谱填料参展BCEIA-2017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10月10-13日,高压制备填料与色谱分析的领导品牌kromasil参加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并发布了一款新产品——新型300Å DiC4色谱填料,填补了长期以来在大分子分离方法开发中缺乏疏水性介于C

关于产科DIC活性蛋白C复方乙酰水杨酸(APC)治疗的介绍

  肝功能受损、感染、可使复方乙酰水杨酸(APC)水平下降,细胞因子如TNF使PC活性下降。复方乙酰水杨酸(APC)可以抑制慢性和急性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复方乙酰水杨酸 (APC)5000~10000ug/d,2天,对胎盘早剥并发DIC有效,复方乙酰水杨酸(APC)是治疗DIC安全有效、有益的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DIC的检查项目繁多,但缺乏特异性、敏感性高而又简便、快速的方法。有些试验比较精确,但化费时间太多,难以适合急症诊断的要求。由于DIC病情发展快,变化大,化验结果必须及时正确,必要时还要反复检查,作动态观察,因为在DIC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的结果不尽相同,由于机体代偿功能强弱不同所致。当检验结果与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DIC的检查项目繁多,但缺乏特异性、敏感性高而又简便、快速的方法。有些试验比较精确,但化费时间太多,难以适合急症诊断的要求。由于DIC病情发展快,变化大,化验结果必须及时正确,必要时还要反复检查,作动态观察,因为在DIC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的结果不尽相同,由于机体代偿功能强弱不同所致。当检验结果与临

关于消耗性凝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DIC的检查项目繁多,但缺乏特异性、敏感性高而又简便、快速的方法。有些试验比较精确,但化费时间太多,难以适合急症诊断的要求。由于DIC病情发展快,变化大,化验结果必须及时正确,必要时还要反复检查,作动态观察,因为在DIC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的结果不尽相同,由于机体代偿功能强弱不同所致。当检验结果与临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检测和诊断

1.简介DIC最先在妇科疾病患者、白血病患者和患有实体肿瘤的患者中发现,并依据这些病例明确了DIC这一概念。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发现严重的出血和/或消耗性凝血障碍,在确定DIC这一诊断之前,存在出血的DIC患者有必要在应用肝素之前检测出微血栓。虽然几个组织已经提出了有关DIC的各种诊断标准,但在由于某种

去纤维蛋白综合征的诊断

  DIC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关的化验检查,应特别注意易发DIC的有关因素。并应动态观察,以便及时处理。  病史  主要是易诱发DIC的因素,如创伤、休克、感染以及肿瘤等。  临床表现  凡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应警惕DIC的可能性。  (1)小的出血难以止住者,流出血液不凝或形成的凝血块小而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DIC的诊断必须符合四个条件:1. 有引起DIC的原发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指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是一种并发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理学综合征。血栓和止血国际协会(IS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提供了DIC实验结果与临床观察的客观测定。我们向读者介绍这篇DIC诊断指南,是由具实践经验的英国血液学家应DIC诊断和处理的要求撰写的,详细介绍了DIC的发病机制、诊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临床意义

  阳性 见于dic早中期。但是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  阴性 见于正常人,dic晚期,原发性纤溶。  本试验是鉴定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dic)的试验之一。

关于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1.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至<100×109/L,病情加重随之下降可达50×109/L。血小板下降示血凝因子消耗的简便方法,血小板计数<150×109/L为血小板计数少,不能除外DIC。  2.血纤维蛋白原测定 DIC的过程,是血浆维蛋白原经内外促凝物质的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液不断发生

一例新斯的明致过敏性休克诱发可疑DIC病例分析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 岁。烧伤(火焰)75%深Ⅱ° 35%面颈、躯干、四肢Ⅲ° 40%面颈、躯干、四肢。入院后第54 d,拟行躯干右下肢残余创面清创植皮、头部取皮术。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入室前0.5 h 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 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

一例新斯的明致过敏性休克诱发可疑DIC病例分析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 岁。烧伤(火焰)75%深Ⅱ° 35%面颈、躯干、四肢Ⅲ° 40%面颈、躯干、四肢。入院后第54 d,拟行躯干右下肢残余创面清创植皮、头部取皮术。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入室前0.5 h 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 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

警惕!隐藏在角落的微血栓杀手!

提起血栓,大家都很熟悉,而在我们的微血管循环系统中,有一种血栓类并发症,早期不易诊断,各时期实验室检查特点也不同,且病死率高,那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英文简称DIC,是在某些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

治疗消耗性凝血病的相关内容介绍

  DIC的病情严重,病势凶险,发展迅速,必须积极抢救,否则病情即可发展为不可逆性。原发病与DIC两者互为因果,治疗中必须同时兼顾,严密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结果的变化。  (一)消除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是治疗DIC的根本措施,控制原发病的不利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例如积极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

关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检查介绍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肌酐、DIC筛查试验。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伴DIC时凝血活

关于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简介

  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则阳性反应结果。此试验特异性强,敏感度低。  阳性 见于dic早中期。但是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

关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诊断介绍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原纤诊断。原纤与继发性纤溶(DIC)主要鉴别点:  ①3P、乙醇胶试验:原纤为阴性,DIC为阳性;  ②血浆抗凝血酶Ⅲ浓度:原纤并不降低,DIC则降低;  ③血小板计数:原纤正常,DIC则减少;  ④出血时间:原纤正常,DIC延长。  由于原纤与继发性纤溶

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的原因及检查

  原因  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疾病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继而引起纤溶亢进。  检查  1.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时,均使凝血酶时间延长,但测定的结果可受到肝素治疗的影响。采用连续凝血酶时间是诊断FDP的一项较敏

关于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其他辅助检查

  1.纤维蛋白肽(FP)A/B在凝血酶作用下最早从纤维蛋白原释放出来,可作为凝血亢进的早期指标。放免法测定,正常人FDA含量<9g/L,DIC早期升高达10~100倍,FPB<2,DIC增高。FPB β15~42,41~42肽段是纤溶亢进灵敏指标。  2.D-二聚体是胶联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

乙醇凝胶试验的临床意义

  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0%的乙醇能分离FM与FDP所形成的复合物,分离后的FM可自行聚集形成冻胶状凝固或蛋白丝。其诊断意义与3P试验相同,但阳性率低于3P试验、特异性高于3P试验。DIC时,在1min内即可出现凝胶形成,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时则呈阴性。

乙醇凝胶试验的临床意义

  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0%的乙醇能分离FM与FDP所形成的复合物,分离后的FM可自行聚集形成冻胶状凝固或蛋白丝。其诊断意义与3P试验相同,但阳性率低于3P试验、特异性高于3P试验。DIC时,在1min内即可出现凝胶形成,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时则呈阴性。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方法是什么

  血浆中存在继发性纤溶 FDP的早期降解产物X和Y碎片时,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呈阳性。本试验是鉴别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的试验之—。  1.阳性  见于DIC的早、中期,假阳性见于恶性肿瘤、大出血、败血症、创伤、大手术、肾个球疾病等。  2.阴性  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方法

  血浆中存在继发性纤溶 FDP的早期降解产物X和Y碎片时,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呈阳性。本试验是鉴别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的试验之—。  1.阳性  见于DIC的早、中期,假阳性见于恶性肿瘤、大出血、败血症、创伤、大手术、肾个球疾病等。  2.阴性  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乙醇凝胶试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0%的乙醇能分离FM与FDP所形成的复合物,分离后的FM可自行聚集形成冻胶状凝固或蛋白丝。其诊断意义与3P试验相同,但阳性率低于3P试验、特异性高于3P试验。DIC时,在1min内即可出现凝胶形成,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时则呈阴性

血浆鱼精蛋白副试验检测什么

  3P试验 其原理是: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中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但晚期有事也可为阴性。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