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RF)的决定水平

参考值 阴性(1:20以下)胶乳凝集法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80 达到或高于此滴度为RF阳性,此时多种可引起RF阳性的原因均应考虑,如自身免疫病人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中的麻风、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支气管炎等,并应做其他试验加以确诊。 ......阅读全文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都有什么

  1. 胶乳凝集试验  以IgG吸附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如血清中含有RF,可与乳胶颗粒出现凝集反应。该法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灵敏度及特异性不高,只能检测IgM型RF.  2. 速率散射比浊法  定量检测、准确、快速,准确性和敏感性高于胶乳凝集实验。也只能检测IgM型RF.  3. ELISA法  

类风湿因子(RF)的检查过程

  1、56℃30分钟灭活,(灭活C1q以阻止假阳性凝集)。将待测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缓冲盐水作1:20稀释(生理盐水1ml中加血清0.05ml)。  2、取此稀释血清1滴(约0.05ml),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RF试剂1滴,立即摇动反应板3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

关于类风湿因子升高的危害介绍

  1.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等。  2.急性病毒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  3.慢性细菌性感染,如结核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⑤某些肿瘤。

概述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RF阳性不仅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还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及少数正常人体内,尤其是老年人。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见于其他风湿性疾病、蛋白代谢、遗传异常,以及有慢性抗原刺激的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阳性率达30%,硬皮病阳性率为27%左右,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以及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并

类风湿因子(RF)的正常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4ku/L或阴性。  散射比浊法

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如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肌炎);慢性肝炎病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类风湿因子(RF)的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饮食清淡和控制动物内脏菠菜等高嘌呤饮食。  检查时要求:有时肿块部位会有点僵硬疼痛感!所以检查时要注意配合医生。

类风湿因子检查的临床意义

常规检测的类风湿因子为IgM型。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表1),其中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率最高,达80%左右,如伴类风湿结节和脾肿大等时,阳性率达85%左右,严重病例可超过90%,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血清学指标之一。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随下列因素的增多而增强:①滴度较高:持

类风湿因子的实验室检测

  RF的检测最初采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 -waaler法)进行检测,最常采用l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lgM类RF。lgG类和l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SA等方法检测。  1.胶乳凝集试验 R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关节炎患

免疫学实验类风湿因子介绍

  类风湿因子介绍: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无种属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某些病理因素如变性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产生RF。RF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差,但易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或聚合

分析类风湿因子检测的影响因素

  1.EDTA: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Synchron)类风湿因子检测方法,1.5mg/ml EDTA浓度可导致升高180U/L,致使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适用此试验。  2.标本稳定性:采用lgG包被乳胶比浊法检测,血清在4℃保存16h可使38份丙肝病

产生类风湿因子的原因有哪些

  1、发生原因: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病人的身体状态比较差。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滑膜组织、骨髓、淋巴结、皮下小结、脾脏都是生成RF的重要所在。当身体在受到风寒或者湿气以后造成经络阻塞和气血运行失调导致产生类风湿因子。风湿性疾病具有自身免疫性的特点,在病者的血清中可以观察到RF数量的增多或者减少

类风湿因子在广播,你听到了什么?

作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黄正平 类风湿因子(RF)检查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的一个检查项目,大部分怀疑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临床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样的检查项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目的就是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证据。然而,很多人拿到报告,看到类风湿因子阳性或类风湿因子比正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①类风湿因子含量超过一定效价(1:160)时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或者,类风湿因子超出正常值上限(正常  值为0~20单位/毫升),称为类风湿因子高(阳性)[3]。  ②反复测得类风湿因子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性较大,且患者病之霉囊擎篓裟。。%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呈现阳 。因此,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的特性及临床意义

  特性  类风湿因子多为与抗IgG的Fc段结合的IgM抗体,它们主要和免疫复合物结合而不是单体的IgG,并通过这种和免疫复合物的作用方式促进免疫复合物在血液中的清除,以及在组织中的沉积。类风湿因子在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不得而知,但肾小球肾炎很少并发类风湿关节炎。然而类风湿因子却可以从ICGN中检测到

简述类风湿因子的实验室检测

  RF的检测最初采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 -waaler法)进行检测,最常采用l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lgM类RF。lgG类和l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SA等方法检测。 [2]  1.胶乳凝集试验 R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

简述类风湿因子检查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RA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未经治疗的RA病人RF阳性率约为80%,胶乳法滴度常在1∶160以上,正常人中约有1%-4%呈弱阳性反应。  (2)各类Ig中,IgG-RF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炎症状密切相关;IgA-RF见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类风湿因子介绍

类风湿因子介绍: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无种属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某些病理因素如变性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产生RF。RF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差,但易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或聚合IgG反

类风湿因子检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EDTA: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Synchron)类风湿因子检测方法,1.5mg/ml EDTA浓度可导致升高180U/L,致使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适用此试验。  2.标本稳定性:采用lgG包被乳胶比浊法检测,血清在4℃保存16h可使38份丙肝病

类风湿因子高和哪些因素有关

  1、类风湿病发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发,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正气不足。在感染风寒湿气之后,导致身体的气血运行失调和经络痹阻塞导致的。当风湿性关节炎病发的时候,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会偏高。  2、代谢异常  当人体结缔组织内在代谢异常时,会导致关节滑膜中的抗原性,病变从而产生抗体。当抗原

小鼠类风湿因子(RF)ELISA试剂盒

小鼠类风湿因子(RF)ELISA试剂盒 (用于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尿液、唾液生物体液内) 原理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用抗小鼠 RF 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样品中的 RF与单抗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小鼠RF,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trept

关于类风湿因子检查的检查过程介绍

  1、56℃30分钟灭活,(灭活C1q以阻止假阳性凝集)。将待测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缓冲盐水作1:20稀释(生理盐水1ml中加血清0.05ml)。  2、取此稀释血清1滴(约0.05ml),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RF试剂1滴,立即摇动反应板3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

关于类风湿因子检查的注意事项介绍

  1、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饮食清淡和控制动物内脏菠菜等高嘌呤饮食。  检查时要求:有时肿块部位会有点僵硬疼痛感!所以检查时要注意配合医生。  2、相关症状  小腿寒冷痠痛,窜痛,硬斑,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晨僵,手掌及足趾皮肤过度角化,手掌硬性水肿,弯曲不利。

关于类风湿因子检查的正常值介绍

  正常人血清RF滴度

类风湿因子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RF检测由 Erik waaler在1940年首次报道,1948年Rose再次描述,因此又叫“ Waaler Rose test”。常见的RF有lgE型、lgA型、lgG型和lgM型,RF可以是五种免疫球蛋白中的任何一种类型,其中IgM型最常见,而且具有高凝集、易于沉淀的特点,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

类风湿因子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RF检测由 Erik waaler在1940年首次报道,1948年Rose再次描述,因此又叫“ Waaler Rose test”。常见的RF有lgE型、lgA型、lgG型和lgM型,RF可以是五种免疫球蛋白中的任何一种类型,其中IgM型最常见,而且具有高凝集、易于沉淀的特点,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

哪些疾病有可能会导致类风湿因子偏高?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是以变性IgG的Fc片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之一。可分为IgA-RF、IgG-RF、IgM-RF和IgE-RF。其中IgA-RF和lgM-RF易检测,lgG-RF难检测,约有50%的IgG-RF被漏检,是“隐匿性类风湿因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及参考值

  临床意义  ①类风湿因子含量超过一定效价(1:160)时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或者,类风湿因子超出正常值上限(正常  值为0~20单位/毫升),称为类风湿因子高(阳性)[3]。  ②反复测得类风湿因子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性较大,且患者病之霉囊擎篓裟。。%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呈现阳 。

一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类风湿...

一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16年,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个月入院。 患者多关节肿痛16年,对称性累及双肩、双腕、双肘、双踝、双侧跖趾关节,每次持续时间>6周,ESR及CRP均升高,诊断为RA。 曾口服甲氨蝶呤片、雷公

读懂风湿检查:最熟悉的陌生人,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可谓家喻户晓,非风湿专科医生看到 RF 阳性,再加上关节疼痛就可能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而普通老百姓则喜欢把 RF 和「风湿病」联系起来甚至划上等号,那么对于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RF,我们真的了解他吗?一 RF 的发现及本质RF 的发现  最早报道 RF 的是 Ce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