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高发,胆固醇“含冤”中枪

北京市体检中心最新公布的北京市居民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北京市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呈高发状态,数据显示,在2012年度参加血脂检测的253万人次当中,查出血脂异常83.8万余人,检出率为33.1%。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组发布报告,公布了公众对高脂血症认识的九大误区。其中,64%的人认为高脂血症应该有症状;近90%的人不知道每日应该摄入的标准胆固醇量;48%的人认为肥胖与高脂血症最密切;仅20%的人知道血脂成分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指的是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混合性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北京世纪坛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水祥介绍,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nbs......阅读全文

ESC/EAS血脂异常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日前联合发布了新的血脂指南,强调在对血脂异常患者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之前,均应首先尝试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只有当这些措施失败后才能开始药物治疗。此外,这部指南进一步反映了血脂异常的复杂性,并针对不同临床情境提出了更具体的治疗建议。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查介绍

  (1)测定方法:聚乙烯硫酸(PVS)法,免疫沉淀法等。后者采用免疫学原理沉淀血清中的非LDL脂蛋白,其测定LDL-C的特异性高,精密度好,但试剂成本高不易在临床推广。近年出现的直接法(匀相法)是适合自动分析的LDL-C测定法。与直接测定HDL-C相似,不需要标本预处理,适用于大批量标本自动分析.

基因疗法或可降低血脂与胆固醇

  最近,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进行的两项研究表明,通过注射抗体,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进一步缓解由动脉壁上沉积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引起多的冠状动脉硬化的症状。  这项新型的技术靶向的是一类叫做ANGPTL3的蛋白质,该蛋白能够调节清除血液中甘油三酯的酶的活性。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A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查介绍

  (1)测定方法:磷钨酸镁测定法;超速离心结合选择性沉淀法。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果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00mmol/L。  (4)医学决定水平:HDL-C合适范围:≥1.04mmol/L(40mg/dl);减低:

血脂异常症的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②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1)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浅析血脂异常的危害性

     血脂主要指血浆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故备受公众关注。当血浆总胆固醇 >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时,即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然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基本介绍

  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浆中血脂水平过高,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和两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症)。另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指标概述

  血脂紊乱在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或在体检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的。根据临床表现、详细地询问病史和细致的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病史包括个人生活饮食习惯,有无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相关病史,有无服用引起高脂血症的药物,有无家族史等。体格检查要注意有无黄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应用建议

  血浆中脂类包括FC(游离胆固醇)、CE(胆固醇酯)、TG(甘油三酯)、PL(磷脂)、FFA(游离脂肪酸),由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均以脂蛋白形式存在。CM主要运输外源性TG和TC,VLDL主要转运内源性TG,LDL主要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运转至肝外组织,而HDL则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脂蛋白

血脂异常管理最佳策略值得思考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共同发布了2013《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开宗明义,指出编写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改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处理。新指南摒弃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血脂异常的分类和分型

  1、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 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取消“血脂合适范围”的描述,强调根据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策略    既往2001 NCEP ATP Ⅲ指南将血脂水平分为“合适范围、正常、边缘升高、升高、极高、减低”等多个层次,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2007)中也有类似描述。然而,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显示,发生心血管疾病(CVD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分类介绍

  (1)表型分类法:国际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为基础经WHO修订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基于各种血浆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进行分型。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型)。  该分型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但较繁琐。有人提出了高脂血症的简易分型方法,即将高脂血症分为

关于血脂异常干预的相关介绍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资料证实,血浆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之间呈线性相关。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会增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危险 [11] 。因此,降脂治疗在冠心病、卒中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  1.一般

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因各地血脂水平不同,如果以统计学方法制定参考值范围,则各地有各自的高血脂标准。近20年以来国内外主张以显著增高冠心病危险的水平作为血脂水平异常划分标准,同时也根据危险水平进行干预及制定治疗目标。建议采用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标准。血脂水平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防治中

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因各地血脂水平不同,如果以统计学方法制定参考值范围,则各地有各自的高血脂标准。近20年以来国内外主张以显著增高冠心病危险的水平作为血脂水平异常划分标准,同时也根据危险水平进行干预及制定治疗目标。建议采用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标准。血脂水平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防治

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因各地血脂水平不同,如果以统计学方法制定参考值范围,则各地有各自的高血脂标准。近20年以来国内外主张以显著增高冠心病危险的水平作为血脂水平异常划分标准,同时也根据危险水平进行干预及制定治疗目标。建议采用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标准。 血脂水平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防

血脂异常预防的首要靶标都有哪些?

LDL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LDL经化学修饰作用后,易和清道夫受体结合,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从而沉积了大量的胆固醇,尤其是胆固醇酯,促使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LDL-C也是测定LDL中胆固醇量以表示LDL水平。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最多用

简述血脂异常症的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②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1)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关于血脂异常症的检验诊断介绍

  血浆(清)脂类简称血脂,其含量与血浆(清)有机成分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谢却非常活跃。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血脂含量的变动也就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态,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常见现象是血中TC或TG升高,或

血脂异常循证医学的思与辨

  循证医学发展的目的是使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获益。近年来,血脂领域不仅产生了丰硕的基础医学及临床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指南也已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带来了益处。然而,在循证证据和指南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思考甚至困惑从未停止过。在血脂领域同样如此,尽管多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超半肥胖儿童血脂异常研究概要

“高血压是心血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从115/75mmHg开始,随着血压的增高,心血管病的发生发现也随之增加。高血压易诱发冠心病、心衰、房颤等多种致死疾病,每年造成我国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造成直接损失高达366亿元人民币。”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指出,近年来儿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疗法有哪些?

若已发生血脂异常,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以及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均应立即启动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其中饮食控制(包括饮食结构与饮食量)对于纠正血脂异常至关重要。表2所推荐的膳食控制方案可供参考。坚持6~8周多数患者可以收到明显效果,很多轻症患者的血脂

血清总胆固醇异常结果分析

  增高:  1.胆固醇>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2.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见胆固醇升高。  3.胆总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4.用药 ,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皮

血脂因素引起总胆固醇偏高的介绍

  总胆固醇的化验检查隶属于血脂,血脂就是指人体血浆内的脂肪,包括甘油三酯(又叫中性脂肪)、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由于这些脂肪多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大都与蛋白结合,生成脂蛋白。  血脂所含这些脂蛋白中,有的指标过高,就会对人体不利,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达四成

   北京晨报讯(记者 徐晶晶)我国成年人有四成血脂异常,血脂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昨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发布最新版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专家建议,20至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建议每年检测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

研究显示:血脂异常对中年男性危害更大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对中年男性危害更大。如果中年男性有血脂异常问题,出现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女性高。   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参与“第二次北特伦德拉格健康研究”的23525名女性和20725男性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男女年龄都不到60 岁。在12年的跟踪调查期间,

血脂异常治疗的进展:循证医学的启示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杨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他汀类药物问世后的十多年来,国际上多项用他汀类防治冠心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有关贝特类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也提示贝特类药物对防治心血管事件的有益作用。来自循证医学的启示,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血脂异常的人认识和推动血脂异常治疗的

血脂异常药物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颁布

  “近十余年来陆续完成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胆固醇试验研究,有力论证了降胆固醇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降低LDL-C并达到目标值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他汀类药物已经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而近期发布的SHARP研究,则再次验证了依折麦布作为目前已经上市

血脂异常症的病因及发病原因

  无论是脂蛋白的产生过多还是清除减少,均可导致一种或多种脂蛋白在血浆中过度堆积从而引起高脂血症。  1.饮食中胆固醇和(或)饱和脂肪酸过量每日饮食中的胆固醇从200mg增至400mg时,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上升0.13mmol/L(5mg/dl),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LDL(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