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慢性肾病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hypertension,HTN)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可改变因素之一,其危害日趋严重。从1994年-2004年的10年期间,美国HTN的发病率(>18岁人群)从24.4%增至28.9%。其中仅35%的HTN患者血压(blood pressure,BP)控制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3 kPa)以下。我国现有HTN 人群也已达2亿,其治疗率好,控制率仍很低。HTN患者若给予至少三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利尿剂,BP仍不能低于140/90 mm Hg,这些患者被定义为顽固性HTN患者。 肾脏对钠的调节和饮食中钠的摄入在HTN和顽固性HTN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上认为,肾排泄障碍致早期血容量扩张,然后发生HTN。在正常状态下,饮食中钠的摄入增加可致肾灌注压升高,并通过压力调节机制,增加钠排泄维持正常容......阅读全文

慢性肾病患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hypertension,HTN)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可改变因素之一,其危害日趋严重。从1994年-2004年的10年期间,美国HTN的发病率(>18岁人群)从24.4%增至28.9%。其中仅35%的HTN患者血压(blood pressure,BP)控制

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仅有约1/3血压达标

  尽管目前可以获取的抗高血压药物多种多样,但这仍是一个有明确未被满足医疗需求的领域,Panagiotis Mavros博士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说。 阿姆斯特丹—根据一项大型全国研究的结果,80%的美国慢性肾病(CKD)患者合并高血压,但血压得到控制的病例仅占大约1/3。   

心衰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策略

  目前,心衰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在治疗上几乎没有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不良反应增加,使治疗更加困难;出现慢性心肾综合征的患者又多处于心衰终末期,临床处理非常棘手,此类患者的抗心衰治疗是目前心血

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之我见

 对于经皮去肾脏交感神经术(RDN),很多学者一直给予厚望,正因如此,使得人们对Symplicity HTN-3研究结果颇感意外。对此,我利用长微博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我们需要新的治疗措施   尽管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也是有效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在国内主要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呈上升趋势。这些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肾组织被大量破坏,身体中的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到体外,就会引起内环境的紊乱,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浮肿、气喘、乏力

高血压治疗新策略

  说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降血压是必要的措施,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否需要调脂呢?最新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加用调脂治疗,能显著地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的危险。这一发现对于我国高血压患者很有意义,因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正面临着脑卒中与心肌梗死的双重挑战。     双重挑战,

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方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使用经CE批准上市的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专用导管系统(Ardian公司生产Symplicity射频消融导管),为4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圆满成功。这种新的顽固性高血压介入治疗技术在医学上称为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

Kidney International:免疫因子促进慢性肾病相关高血压发生

  近日,东京医科牙科大学(TMDU)的研究人员发现, TNF-α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高血压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在本月发表在《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TMDU)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免疫系统与高血压之

2%新发高血压患者将继发顽固性高血压研究概要

  一项新研究就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有多少将继续发生顽固性高血压提供了目前为止的最佳预测的数据,大约50例患者中就有1例(即2%)在18个月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该研究结果在发表于2012年2月29日《循环》上。     科罗拉多大学的Stacie L Daugherty博士和同事研究发现,

代谢干预或可实现治疗高血压肾病

  长期的高盐摄入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而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通常认为它会损害肾脏的肾小球,导致尿蛋白增加,从而引起肾脏疾病。   为了研究肾脏疾病,科研人员使用了一个多组学策略,即整合并分析了代谢组学、磷蛋白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数据,发现了代谢组控制的与生理功能相关的关键通路和机制,其成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