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今天(4月26日)“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余海里。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站基多学科和近岸海洋业务化观测,对南大洋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积极开展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阅读全文

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今天(4月26日)“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启程回国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队员及中山站第27次越冬队员于当地时间3月6日17时(北京时间6日20时)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启程回国。  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表示,经过队员们4个多月的努力,科考队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顺利返航。  返航途中,“雪龙”号将第四次穿越西风带。这也是本次航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开展走航生态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雪龙”号11月5日电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5日航行在西太平洋上。当天,大洋队科考队员开展了以“雪龙”号为依托的走航海洋生态调查。   在“雪龙”号生物实验室里,科考队员利用走航自动表层水系统获取海水,过滤收集水体中的微微型(小于3微米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将钻探最古老冰芯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李院生11月2日在“雪龙”号表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南极完成120米的深冰芯导向孔的钻探工作,为下一步钻探最古老冰芯做准备。  在“雪龙”号停靠天津期间,李院生接受采访时介绍,此次南极科考计划完成120米导向孔的钻探和导向套筒的安装,

杨惠根领队详解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

      北纬8度,东经139度。太平洋深处风平浪静,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艘船,“雪龙”号在深蓝中航行。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34次行驶在出征南极的航道上。在“雪龙”号上,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此次南极科考任务。  164天16个航段 

我国将新建1至2个南极科考站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表示,为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是第29次南极科考的两项主要任务,“

雪龙2号携多项成果凯旋 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收官

5月7日上午,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于2020年11月10日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

南京天光所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队员凯旋

  4月8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天文)的三名队员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国家天文台的胡义,随“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南京天光所副所长李国平等前往上海参加了接船仪式。

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员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月31日由望加锡海峡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雪龙”号航行在平静的赤道无风带,海豚和飞鱼时而跃出水面,伴船前行。归国在即,“雪龙”号上处处洋溢着科考队员的喜悦之情。2012年11月,“雪龙”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时,不少队员曾将自己的随身物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