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蝙蝠飞行及免疫适应性相关机制

中外科学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组学研究近日在《科学》上在线发表。科学家对两种不同类群的蝙蝠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蝙蝠飞行及免疫系统的适应性相关机制,阐明不同蝙蝠类群的分子多样性机制,为蝙蝠及其它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还是唯一演化出具有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其飞行能力的进化与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息息相关。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系列与DNA损伤检验点或DNA修复通路相关的基因在蝙蝠中受到了很强的正选择作用。他们还发现与皮肤弹性相关的基因和参与肌肉收缩的基因在蝙蝠中发生了快速进化,可能也有助于飞行。 蝙蝠可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几乎不受感染。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蝙蝠中NF-κB家族转录因子c-REL受到正选择。该基因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功能,还与DNA损伤反应具有一定关系。自然杀伤性(NK......阅读全文

蝙蝠免疫系统让病毒更快复制、更致命

  近年来,一些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SARS、MERS、埃博拉、马尔堡病以及新出现的新冠肺炎——都起源于蝙蝠,这并非巧合。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ra E Brook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蝙蝠对病毒的强烈免疫反应可能会促使病毒更快复制,因此当病毒传播到免疫系统正常的哺乳

蒲公英种子飞行机制揭示新型流体行为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植物科学论文,科学家通过研究种子飞行背后的物理机制,发现了一种新型流体行为,并揭示了一直不为人知的蒲公英种子的飞行机制。图片来源于网络   蒲公英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会利用冠毛(小绒球)来帮助种子飞行扩散,冠毛会延

温湿度监测仪分析蜜蜂飞行与植物生长的适应性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仅蜜蜂的飞行与植物的生长对温湿度的依赖性与适应性极其敏感和重要,而且蜜蜂与植物之间的适应性也是极为默契。使用温湿度监测仪记录分析与其生长关系,对养蜂产业有较大的作用。蜜蜂依靠群体力量来应对不良天气的影响,高温时通过采水、扇风降低巢温;低温时,通过结团与耗蜜来提高温度。 温湿度监

新发现:为什么源自蝙蝠的病毒如此致命?

  近年来,无论是SARS还是MERS,是埃博拉病毒还是马尔堡病毒,亦或是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2019-nCoV,都非常“巧”地源自于蝙蝠。但是,这并不是随机的巧合事件。  在《蝙蝠十问》一文中,我们介绍了十个与蝙蝠相关的问题。就在上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在eLife上发表了一篇新的论文

基因传承: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进化允许动物通过偏爱那些有优势帮助它们生存的动物来适应环境。如果它们存活的时间足够长,能够生孩子,它们就会通过基因把这种优势传给下一代。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适应。   动物已经适应了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吃不同的食物,所以它们不必互相竞争。   大约5.3亿年前,所有的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他

清华等团队从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

  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天然病毒蓄水池,它们为什么携带大量病毒却免受其害?人类是否可以从这里寻求一条对付多种病毒的普适性思路?  北京时间3月31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

华大基因再发Science进行基因组比对

  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澳洲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Illumina的 HiSeq 系统,完成了两种蝙蝠的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进行了基因比对,为解析蝙蝠的飞行起源,以及蝙蝠为何会携带多种致病性强的病毒,提出了新的观点。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

昆明动物所揭示翼手目暗视觉适应性机制

  翼手目(蝙蝠)是夜行性动物,在不同的蝙蝠种类中存在着显著的感觉分化:食虫蝙蝠主要依赖回声定位来导航、捕食,其眼睛退化,而旧大陆果蝠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其眼睛很发达,主要依赖视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课题组发现视觉通路中C

研究蝙蝠基因或有助于抗病毒和癌症研究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2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对相对长寿和病毒抵抗力较强的蝙蝠的基因研究可能会为人类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研究人员对蝙蝠的抗病毒能力和寿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把

适应性免疫的标准化治疗方法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是唯一能改变免疫机制的变态反应对因治疗,而当中更鼓励应用和发展标准化的脱敏制剂,因为只有变应原提取物质量标准化才可持续生产高质量的脱敏疫苗,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在引起变应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至多因素中,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大量可致敏的抗原物质的出现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变形金刚”成真机器蝙蝠问世

  地球的天空中出现了机器蝙蝠,难道是动漫《变形金刚》中“霸天虎”的成员机器蝙蝠入侵了吗?还好,这是人类自己的研究成果,它刚刚登上了美国学术刊物《科学·机器人学》新一期的封面。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模仿蝙蝠的生理结构,用新型材料制造出了这种机器蝙蝠。它体型较小,重约93

Science:细菌CRISPR适应性防御机制新见解

  细菌都会有一种复杂的自我防御机制,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史丹福大学直线加速国家实验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提出了名为CRISPR的细菌适应性防御系统的新见解,CRISPR是有规律间隔的

基因组研究揭示骆驼沙漠适应性机制

  沙漠生存动物能忍受普通生物不能容忍的高温、缺水的环境,过去人们对动物的沙漠适应性基因机制知之甚少。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城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破译了骆驼科的三个物种:双峰驼、单峰驼、羊驼的基因组序列,首次从基因层面剖析了骆驼科的

科学家揭示大豆生态适应性遗传机制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起源于我国黄淮海地区,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通常,当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引种到低纬度区域时,由于其对光周期极其敏感,成熟期大大提前,导致大豆植株生物量和产量降低,这极大程度限制了低纬度地区的大豆种植。大豆长童期 (Long Juvenile, LJ) 性状在上世纪70

3D技术帮你探秘鸟类飞行机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身体上比较脆弱的一个器官。佩戴眼镜一定程度上会对外界风沙,激光刺激起到屏障作用。现在,基于3D技术的广泛推广,3D眼镜应运而生。一只佩戴3D眼镜的鹦鹉对鸟类飞行机制的研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只名为Obi-Wan Kenobi的鹦鹉佩戴着一副超小的,为其量身定制的迷你3D眼

飞蝗飞行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动物飞行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蝗虫成群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可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灾爆发时,大规模高密度的群居型飞蝗在一个世代内能够聚集飞行超过2000公里,单次最大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相反,当蝗虫密度低时,零星的散居型飞蝗较少进行长距离迁飞,仅

昆明动物所蝙蝠和海豚新运动能力的进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哺乳动物大多数都是陆地上运动(奔跑或者行走),但蝙蝠和海豚是例外,它们分别进化出了新的运动方式:蝙蝠进化出飞行能力,海豚进化出游泳能力。   由于运动方式的变化涉及到骨骼、肌肉、能量代谢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为了找出海豚和蝙蝠进化出新的运动方式的分子机制,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

为什么不能把蝙蝠全部消灭?蝙蝠很重要

  蝙蝠是极为有益的动物,为全世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提供宝贵的服务。然而,它们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动物之一。除了在中国蝙蝠一直被认为象征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区的传统中它被认为是邪恶和恐惧的。  最近充斥着关于蝙蝠的诸多负面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通称,翼手

植物代间可塑性的生态适应性机制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体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重要适应机制。其中,母体效应是一种特殊的表型可塑性,指母体所经历的环境修饰子代植株的表型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现象,这种代间的可塑性可能是缓冲后代免受环境胁迫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对母体环境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变化背景下植物生态适应机制和生活史对策研究的热点。然而,

动物所揭示反刍动物气候适应性遗传机制

  绵羊作为人类驯养的动物之一,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其广泛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区域特异性气候环境中。经过数以千百年的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适应于区域气候环境且具有独特表型的地方品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孟华研究组利用绵羊全基因组的约5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分布于全世界的32个地方绵

地质地球所动物地磁导航研究发现蝙蝠头部含有磁铁矿颗粒

  动物地磁导航一直是生物地磁学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动物地磁导航机理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现代地球磁场是如何影响动物的,而且有助于研究古地磁场与古生物进化之间的联系;同时为将来仿生研制可用于人类社会和军事活动的精确定位和导航仪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当前,生物地磁学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

蝙蝠是百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它自己怎么没事?

   蝙蝠是百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这一特性未来有可能为人类所用,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有研究显示,蝙蝠这种飞行哺乳动物很可能是多种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其中就包括近年来在全球多地引发疫情的“非典”病

蝙蝠是百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它自己怎么没事?

  蝙蝠是百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这一特性未来有可能为人类所用,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有研究显示,蝙蝠这种飞行哺乳动物很可能是多种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其中就包括近年来在全球多地引发疫情的“非典”病毒、

哈密翼龙的肩带研究揭秘翼龙的飞行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46.shtm 与哈密翼龙头骨等化石保存在一起的肩带标本 哈密翼龙肩带组织学特征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合作,

昆明动物所发现导致表型趋同进化的新机制

  趋同进化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表现为,不同物种为了应对相似的生境而发展出相同的生存策略。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表型的趋同变化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对趋同表型分子机制的阐释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将基因型和适应性表型相联系的新思路,而且能够探究基因在演化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预测和可重复的。  中国

蝙蝠记忆力比人好?野生蝙蝠能多年记住声音

“吃青蛙的蝙蝠是研究认知和感觉生态学的一种优秀的新兴模式生物,”该论文的主要作者、生物学家M. May Dixon解释说,她刚刚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完成了博士学位,“学习在它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蝙蝠学习和保留信息的能力意味着,当它们捕食主要猎物青蛙时,它们不需要不断地重新学习青蛙的叫声

植物所在荒漠植物适应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物种在区域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和环境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机制反映了植物对当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也为预测环境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可能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植物生长与繁殖需要维持多种元素的平衡,研究植物化学性状的地理格局可为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

研究揭示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广州大学孔凡江/刘宝辉教授团队联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人员,解析了Tof18(SOC1a)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极为敏感。光周期调控开花不仅影响大豆的种植适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喀斯特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

   中国南方喀斯特起源古老、分布广泛,被认为是生态与进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团队等完成了首个喀斯特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的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喀斯特植物是我国植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为止对喀斯特植物的多样性起源和适应性进

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广州大学孔凡江/刘宝辉教授团队联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人员,解析了Tof18(SOC1a)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极为敏感。光周期调控开花不仅影响大豆的种植适应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