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免疫缺陷病毒的免疫性内容

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生产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和核心蛋白(P24)抗体。在HIV携带者、艾滋病病人血清中测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体,其中艾滋病病人水平最低,健康同性恋者最高,说明该抗体在体内有保护作用。但抗体不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内存留的病毒接触,且HIV囊膜蛋白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原有抗体失去作用,使中和抗体不能发的应有的作用。在潜伏感染阶段,HIV前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不被免疫系统识别,逃避免疫清除。这些都与HIV引起持续感染有关。......阅读全文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相关内容

  尚不清楚人类是否具有相同的机制。然而,人类免疫系统用来保护T细胞避免NK细胞攻击的基本过程很可能是类似的。在一方面,研究人员揭示应激T细胞需要保护自己免受NK细胞攻击的机制。另一方面,这项发现形成了新的假设。例如,可以想到的是,缺乏干扰素受体的T细胞活化显示出它们为“应激的”,并因此杀死了。自身

自身免疫性肝炎实验诊断的检查内容介绍

  1.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发现多种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检出的自身抗体有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抗SMA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等。  2.病理检查  肝脏病理检查可见肝小叶周围的碎屑坏死或桥接坏

简述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HIVAN以肾病综合征为特征表现者约占10%,患者多出现大量蛋白尿(>3克/天)低蛋白血症(升)伴正常肾功能或不同程度肾衰竭,偶尔可表现为血尿(镜下或肉眼),25%~35%患者为中等程度蛋白尿。患者外周水肿一般不明显,多数患者(>95%)在开始时血压正常且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时血压仍保持正常。肾脏

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  2.僵硬  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可持续较短时间或持续数小时。  3.关节肿胀和压痛  往往出现在疼痛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体征,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定义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这一病毒会攻击并逐渐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致使宿主在被感染时得不到保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去世的人,往往死于继发感染或者癌症。而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存活条件介绍

  1、存活地点  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浓度相比其他体液要更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有很强的传染性。  2、灭活方法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

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检测方法

  艾滋病病毒检测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其他大部分病原体检测不同,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的主要方法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病毒耐药检测等。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艾滋

关于免疫缺陷病毒的防治原则介绍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随后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据WHO报告,至1995年1月1日全球累积的HIV感染得为2590万例,艾滋病人850万例,死亡病人700万例,其中非洲流行最严重,居首位,其次是东南亚地区。我国于1984年使用美国Ameur公司Ⅷ因子,首次传入,逐年增加,从1985年至1995年

免疫缺陷病毒的抵抗力介绍

  HIV对热敏感。56℃30min灭活,但在室温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而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中-70℃冰冻3个月仍保持活性。对消毒剂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

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机制

  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需要通过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受体分为两类,第一受体即CD4,为主要受体,第二受体即CCR5或CXCR4等,为辅助受体。艾滋病病毒分为X4和R5两类毒株,前者通常同时利用CCR5、CXCR4和CCR3受体,而后者通常只利用CCR5受体。在疾病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通常分别利用C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80~140纳米,呈圆形或卵圆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其中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检测介绍

  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一般指检测病毒RNA。病毒入侵体内后快速复制,可在血浆中检测出病毒RNA,即病毒载量。通过测定病毒载量可以进行病程监控、治疗方案指导、疗效判定、疾病进展预测。病毒载量检测也可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诊断、晚期患者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和小于18月龄婴幼

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结构功能

  HIV基因组长约9.2~9.7kb,含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及至少6个调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HIV LTR含顺式调控序列,它们控制前病毒基因的表达。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并含负调控区。  1.g

关于正粘病毒的免疫性的介绍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可维持1-2年,主要为分泌型lga和血清中和抗体lgM、lgG共同的作用;这些抗体有两类:一是抗病毒血凝素抗体,能阻止病毒侵入易感细胞,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另一类是抗神经氨酸酶抗体,能少细胞排毒和病毒扩散。此外CTL可杀伤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在促进受染机体的康复方面也起重

艾滋病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介

  艾滋病病毒也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的病毒,人感染HIV后无论有无症状出现,血液里均含HIV抗体(HIV-Ab),因此HIV-Ab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上HIV,通常检查的办法就是到卫生机构进行血液HIV抗体检测。

简述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疗方案

  1.宫内感染的预防和遗传学预测  有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通过预测胎儿的性别或测定羊水中各种酶含量来预测胎儿出生后是否有某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指导人类的优生。同时积极预防宫内感染,对降低本病的发生有较大的作用。  2.一般治疗  感染是导致免疫缺陷病恶化的主要因素,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编码基因的介绍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是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全长约9.7千碱基对(kb),包裹在一个病毒蛋白壳内,核衣壳外周是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磷酸脂质双层,也包括病毒编码的膜蛋白。  艾滋病病毒基因组两端长末端重复序列发挥着调节病毒基因整合、表达和病毒复制的作用。基因组含有3个结构基因gag、pol和env,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性

  VZV的3个主要糖蛋白诱生的抗体均能中和病毒,其中糖蛋白gB与HSV的gB有49%的氨基酸相同,但免疫关系不清楚。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对限制VZV扩散以及水痘和带状疱疹痊愈起主要作用,其中,尤以特异性细胞免疫更为重要,但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水痘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有感染性,并可带毒12年以上。HCV主要血源传播,国外30-90%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3。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输入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性

  人受乙脑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及部分顿挫感染,仅少数发生脑炎(0.01%),这与病毒的毒力,侵入机体内数量及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流行区成人大多数都有一定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10岁以下儿童及非流行区成人缺乏免疫力,感染后容易发病。  本病病后4~5天可出现血凝抑制抗体,2~4周达高峰,可维

HTLV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两型HTLV均可通过其表面包膜糖蛋白与易感细胞的CD4分子结合而感染,受染细胞可发生转化而恶变,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逆转录病毒诱导癌症发生的机制主要有三种:①病毒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癌基因(C-onc)诱发癌变。HTLV-Ⅰ和HTLV-Ⅱ既无已知的病毒癌基因(V-onc),也不会在其基因组

关于单纯疱疹病毒的免疫性介绍

  在抗HSV感染免疫中,中和抗体一般在原发感染后l周左右m现,可以持续多年:此抗体可以中和游离病毒,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不能阻止病毒向神经节细胞的移行,也不能清除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阻止感染的复发。HSV感染第二周出现特异性Tc细胞,破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清除病毒。HSV两型间具有部分交叉免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

  普通的接触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只有通过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血液、精液和精前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这些体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黏膜(直肠、阴道、口腔或者阴茎头部)、开放性的伤口或者溃疡或直接注射等渠道进入人类的血液中 。  其中有三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ha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也称为HTLV-Ⅲ型,它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的介绍

  HIV-1/2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HIV-1/2抗体筛查方法包括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试验(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免疫层析等)、简单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补充试验方法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条带/线性免疫试验和快速试验)和核酸试验(定性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起源介绍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的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三)

  (三)免疫性  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生产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和核心蛋白(P24)抗体。在HIV携带者、爱滋病病人血清中测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体,其中爱滋病病人水平最低,健康同性恋者最高,说明该抗体在体内有保护作用。但抗体不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内存留的病毒接触,且HIV囊膜蛋白易发

酶联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测定方法] ELISA法 [方法学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高纯度基因重组HIV(1型十Ⅱ型),与样品中抗HIV抗体反应,同时加入HRP标记HIV(1型+Ⅱ型)抗原。然后用TMB底物作用显色。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OD值)从而判定样品中HIV抗体的存在与否。 [标本准备] 静脉抽血2ml,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爱滋病人(Aids)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录病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它于1983年 Montaginer 等首先从1例淋巴腺病综合征患者分离到,命名为淋巴腺病综合征相关病毒(Lymphadeno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知识点

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RNA病毒,呈球形,核心含有单正链RNA。培养特性:在体外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T细胞、巨噬细胞。实验室常用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或患者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病毒。抵抗力:病毒抵抗力较弱,56℃30min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但在室温病毒活性可保持7d。微生物检验:病毒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