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的性质与结构

斯坦利·普鲁辛纳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痒病的病原体即朊病毒的一些特点。他发现朊病毒大小只有30~50纳米,电镜下见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经复染后才见到聚集而成的棒状体,其大小约为10~250 x 100~200纳米。通过研究还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160~17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能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在生物学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性(没有引起免疫系统察觉的原因是,它们的“安全形式”从个体出生的一刻起就存在于体内。 “危险”朊毒体与之的差别只是它们的折叠结构有差别),正常表达的朊蛋白(PrP)构象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2%、β折叠占3%;而异常构象朊蛋白的α螺旋占3%、β折叠占43%,具有强致病性。PrPc和PrPBc的一级结构没有差别,正常动物脑......阅读全文

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

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至少两方面因素需要考虑。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抗体是由各种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其中的免疫原包括:全长蛋白、蛋白片断、多肽、全有机体(如:细菌)或细胞,抗体说明书一般都有免疫原的描述,如果打算检测的是蛋白片断或一种特殊的同型物或蛋白全长的某一区

芥子醇的结构和性质

结构式:性质:熔点63~65℃。属木脂体或木酚素类(lignans)化合物之一。为被子植物木质素的基本组成部分。

茯苓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1)结构组成:茯苓多糖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其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每个β-(1→5)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与l至2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间隔。(2)溶解性:茯苓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朊病毒的形状也是关键

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更好地了解朊病毒是如何导致这些疾病的。但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落基山实验室的新研究聚焦于朊病毒可能如何形成以及它们如何导致不同的疾病结果。这个合作研究团队使用克利夫兰结构和膜生物学中心冷冻电子显微镜核心和落基山实验室的特殊电子显微镜,通过革命性的新

关于朊病毒病的简介

  除提到的几种由朊病毒引起的疾病均发生在动物身上外,人的朊病毒病已发现有4种:  库鲁病Ku-rmm、克——雅氏综合症CJD、格斯特曼综合症GSS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  临床变化都局限于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研究表明,随着朊病毒的侵入、复制,在神经元树突和细胞本身,尤其是小脑星状

关于朊病毒的特性介绍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朊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最终不治而亡。因此世

朊病毒病的传播方式

  朊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朊病毒特点是耐受蛋白酶的消化和常规消毒作用,由于它不含核酸,用常规的PCR技术还无法检测出来。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具有大量的潜在感染来源,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

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对朊病毒的研究侧重两个方面。  其一,朊病病毒本身的分子结构、遗传机制、增殖方式、传递的种间屏障、毒株的多样性等  其二,朊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等。其中对有些问题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如测定了一些朊病毒蛋白分子结构,建立了分子模型;测定了PrP基因的结构及编码蛋白的序列,并比较了人、仓鼠、小

简述朊病毒的致病机制

  发病机制都是因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发生折叠错误后变成了致病朊蛋白而引起的。 [9]  朊病毒通过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然后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堆积,最终破坏神经细胞。 [9]  根据脑部受破坏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导致共济失调;

朊病毒的意义及形态

  意义  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这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的内容;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

简述朊病毒的发现过程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痒症”相似。以后

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

  发现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痒症”相

研究人员首次人工合成人类朊病毒

著名的疯牛病由朊病毒引起。此类朊病毒病不仅影响动物,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称,他们首次人工合成了人类朊病毒,对了解该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研发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朊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人和一些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蛋白质如果发生折叠错误,就会形成具有传染性质的朊病毒。它们在

研究人员首次合成人类朊病毒

  著名的疯牛病由朊病毒引起,此类朊病毒病不仅影响动物,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他们首次人工合成了人类朊病毒,对了解该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研发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图片来源于网络  朊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人和一些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蛋白质如果发生折叠错误,就会形成具有传染性质的

研究人员首次人工合成人类朊病毒

  著名的疯牛病由朊病毒引起。此类朊病毒病不仅影响动物,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称,他们首次人工合成了人类朊病毒,对了解该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研发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朊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人和一些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蛋白质如果发生折叠错误,就会形成具有传染性质的朊病毒。它们

结构域的基本性质

又称基元。蛋白质分子的一种折叠单位,是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三维折叠中的一个层次或一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一条长链多肽链最后一步折叠就是结构域缔合(association),而成一个有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在一级(维)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的某些区域相邻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维)结构(如α-螺

锌指结构性质的相关介绍

  定义  指的是在很多蛋白中存在的一类具有指状结构的结构域,这些具有锌指结构的蛋白大多都是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的功能蛋白。  共同特征  锌指结构的共同特征是通过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特征基团与Zn2+的结合来稳定一种很短的,可自我折叠成“手指”形状的的多肽空间构型。  发现  锌指蛋白最初在非洲爪蟾

结构域的基本性质

又称基元。蛋白质分子的一种折叠单位,是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三维折叠中的一个层次或一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一条长链多肽链最后一步折叠就是结构域缔合(association),而成一个有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在一级(维)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的某些区域相邻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维)结构(如α-螺

葡糖脑苷脂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性质:系鞘脂类的中性鞘糖脂内的脑苷脂类化合物之一。最初因积累于高歇氏病(Gaucher’s症,即家族性脾性贫血症)患者的脾脏中而被发现。在机体各脏器中含量虽少但普遍存在。以脑和神经系统中含量颇多。其分子的结构特点是:神经酰胺的1位上羟基借β-糖苷键与葡萄糖分子相连接,并在细胞表面把无极性尾部伸入到细

肌动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肌动蛋白是球状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2000一48000,分子直径约为5纳米。一个肌动蛋白分子结合一个腺苷三磷酸分子。球状肌动蛋白可以缔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后者两股绞合在一起,形成骨架,再嵌上原肌球蛋白及肌钙蛋白,即成肌肉中肌原纤维的细丝。

金刚石的结构性质

金刚石结构分为等轴晶系四面六面体立方体与六方晶系。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按四面体成键方式互相连接,组成无限的三维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都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由于金刚石中的C-C键很强,所以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不仅

凝血因子Ⅷ的结构及性质

  在血友病中,80%的病人患有血友病A,该类病人主要缺少正常人所拥有的凝血因子Ⅷ。  FⅧ基因位于X 染色体长臂末端(Xq28), 长为186kb,由26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l4号外显子为3.1 kb,是发现的人类最大的外显子之一.FⅧ mRNA长9kb,编码一条由2351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多肽.去

GOD的结构和酶学性质

1 酶的结构GOD是同型二聚体分子,含有2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结合位点。每个单体含有2个完全不同的区域:一个与部分FAD非共价但紧密结合,主要为β折叠;另一个与底物β-D-葡萄糖结合,由4个α-螺旋支撑1个反平行的β折叠。 2 酶学性质高纯度GOD为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可制成液体制剂。

硝酸根的性质和结构介绍

硝酸根(nitrate)1.定义:一般地,硝酸根是指硝酸盐的阴离子.2.化学式:NO ,硝酸根为-1价,其中N为最高价+5价3.结构式: :O=N-O24.离子结构: N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离子中存在3个σ键,离子为平面三角形。5.氧化性离子:硝酸根在酸性环境下显强氧化性:例如硝酸和铜反应:C

肌球蛋白的结构及性质

  肌球蛋白的结构  肌球蛋白是长形不对称分子,形状如“Y”字,长约160nm。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它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长肽链和两对短肽链,组成两个球状头部和一个长杆状尾部。肌球蛋白分子量约460kD,长肽链的分子量约240kD,称重链;短链称轻链。将肌肉肌球蛋白用5,5′-二硫双(α-硝基苯甲酸,D

怎样预防朊病毒病?

  由于朊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只能积极预防。其方法主要有:  ①消灭已知的感染牲口,对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  ②禁止食用污染的食物,对神经外科的操作及器械进行消毒要严格规范化,对角膜及硬脑膜的移植要排除供者患病的可能;  ③对有家庭性疾病的家属更应注意防止其接触该病。

N掺杂对非晶C薄膜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非晶C薄膜及N掺杂非晶C(a-C∶N)薄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椭圆偏振仪、俄歇电子能谱(AES)等对薄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源气体中N气含量的增加,透过率和折射率变小,而光学带隙先增大后减小;当薄膜中N的含量很少,N的掺入对sp3杂化C起稳定作用,使得薄膜光学带隙Eg

概述朊病毒的动物传播史

  早在三百年前,人类在绵羊和小山羊中首次发现了感染朊病毒病的患病动物。因患病动物的奇痒难熬,常在粗糙的树干和石头表面不停摩擦,以致身上的毛都被磨脱,而被称为“羊瘙痒症”。该病广泛传播于欧洲和澳洲,潜伏期为18到26个月,患病动物兴奋、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瘙痒、瘫痪直至死亡。后来又相继发现了传染性

概述朊病毒的存在意义

  朊病毒的发现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探索生命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为揭示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信息,并为今后的药物开发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朊病毒已经

概述朊病毒的重要意义

  朊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元。该蛋白质的单体大小为22~36ku,其感染因子是大分子聚合体,分子质量大于400ku。朊病毒对大多数处理具有抗性。它能忍受160℃ 24h、360℃ 1h和常规的高压灭菌。朊病毒对化学处理也有抵抗性,如耐甲醛、强碱;在0. 5%的次氯酸钠中能存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