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岸带所探索贝类寿命的遗传“密码”

近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德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系统研究,首次揭示了胰岛素/IGF-1信号(IIS)通路核心基因的遗传变异对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水产养殖》与《生理学前沿》。 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同为Argopecten属扇贝,但海湾扇贝寿命一般不超过14个月,而紫扇贝寿命可长达7~10年。IIS通路是陆生模式生物调控衰老和寿命的保守途径,其中FoxO和PTEN作为重要调节器在该通路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团队前期完成了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高质量基因组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团队发现,FoxO和PTEN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选择,推测一些关键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FoxO和PTEN活性的改变。 营养限制导致两种扇贝的FoxO和PTEN表达均显著上调,但海湾扇贝对营养限制响应速度更快、幅度更大。电离辐射刺激后,紫扇贝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海湾扇贝,表现出更强的抗损伤和修复......阅读全文

中科院各所实力排名

  中科院一百多个所,有做基础研究的,有做技术转化的,有金融有理工,研究所又不是综合性大学,怎么放一起排名  大范围来说,京内所实力更强。  问实力,还不如看PI是不是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百千万计划…

中科院科技部联合发布加强中科院科普工作若干意见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和科技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中科院和科技部将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促进中科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推进“‘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使中科

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揭牌成立

  12月23日上午,由中科院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以下简称流感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揭牌成立。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担任流感中心主任。  “流感频发、高致病力和致死率、病毒基因变异快等特点,决定了流感研究必须有一个长效应对机制。”揭牌仪式上,高福介绍

中科院和北京市将共建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

  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合作协议签字仪式6月12日在京举行。建成后的园区将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集教育、科研、技术转移转化与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学术中心。   据介绍,怀柔园区由教育基地、科研与转化基地、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基础与前沿科学基地)三部分组

知网发声明回应被中科院停用:将继续向中科院提供服务

  4月18日下午消息,针对被中科院停用的消息,知网今日发布声明称,知网也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以下为声明全文:  关于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  长期以来,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文献信息保障

缅怀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嵇汝运

今年4月24日,是中国药学大师嵇汝运院士100周年诞辰日。4月12日,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在“纪念嵇汝运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上海药物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深情缅怀嵇汝运先生在药物合成化学研究与创制新药创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一生淡泊名利,却不断追寻良

中科院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启动

  6月15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成员单位签约暨授牌仪式在中科院北京分院举行。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基地专业运营机构,与13家基地成员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科技部平台中心副主任胡世辉,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副主任王荣彬,中科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党组书记何岩等为13家成

刘伟平调研中科院心理所

   11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调研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先后实地考察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灵长类实验室、磁共振成像中心、心理梦工厂、脑电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和近红外光学成像实验室等科研单元的科研设施和研究工作进展,听取研究所总体情况、特色所建设举措及成效、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

中科院最新Nature头条文章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小组宣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灵长类动物骨架。这一动物生存在大约5500万年前,比现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侏儒鼠狐猴(pygmy mouse lemur)还要小。研究人员将这一新标本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日前出版的《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全球篇》显示,中国对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贡献在逐年增加,有6家领先机构位列自然指数全球50强。其中,中科院仍是自然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并继续在化学、物理学、地球与环境科学3大学科领域独占鳌头。   此次发布的《2015自然指数—全球篇》涵盖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日前出版的《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全球篇》显示,中国对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贡献在逐年增加,有6家领先机构位列自然指数全球50强。其中,中科院仍是自然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并继续在化学、物理学、地球与环境科学3大学科领域独占鳌头。   此次发布的《2015自然指数—全球篇》涵盖

刘延东考察调研中科院创新成果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0月31日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创新成果并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目标,勇攀世界高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刘延东指出,中科院作为国

中科院启动香港青年实习计划

今天,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启动。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树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仪式并致辞。 李树深表示,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牢记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使命和责任,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与香港的交流合作。本次香港青年实习计划既

中科院创新成果亮相上海工博会

  11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并举行主题论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相关活动。  在上海分院精

中科院交出“十二五”答卷

   评出25项重大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院“十二五”期间25项通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十二五”期间,中科院牢记使命,恪守定位,践行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三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2020”和“率先行动”计划,凝聚共识,

中科院蝉联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近日发布的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NIT2016)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在自然指数排列前十的国家中,仅有中国在2012~2015年间呈现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有些中国大学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  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显示,中科院在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中

土壤修复领域的中科院力量

  “不同农作物的重金属超标有何不同?”“数据很重要,有没有一个数据来说明?”“现在修复植物蜈蚣草的育苗成本是多少?”  7月14日,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南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与修复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群验收的修复现场考察中,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边查看边询

中科院支持拔尖科学家

  1月12日,中科院启动了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未来5年,中科院将以超过10亿元经费的力度,稳定支持一批拔尖科学家,期望能产出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  中科院启动的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是力图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基础科学问题,做出具有国际顶尖级的重大原创工作,进一步夯实中科院前沿与交

中科院JBC揭示疾病病因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线粒体钙信号失调、氧化应激与亨廷顿氏舞蹈病(HD)基因组DNA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发现对于了解HD的发病及进程机制,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唐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成立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5月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建,由中科院北京分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人民政府、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四方具体实施,将围绕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依托中科院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共同打造稀土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据包头稀土研

中科院院士增选空缺近半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后,人们发现,此次增选产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每两年一次的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近一半的名额空缺,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这次院士增选,又有哪些风向标?     释疑   院士评选力求“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科院院士发表Science封面文章

  本期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推出了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冈山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个重要蛋白超复合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极为有效的太阳能转换器。  植物通过大型蛋白复合体、叶绿素和其他辅因子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量。捕光复合物LHC I包围着光系统I(P

中科院“牵手”荷兰实验室

  据合肥日报报道,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科研中心与荷兰奈梅亨实验室在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装置利用、数据共享、实验室开放、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这标志着两国强磁场实验室合作迈出了第一步。   据悉,荷兰奈梅亨强磁场实验室是强磁场网络欧洲磁场实验室(EMFL

中科院企业又添新成员

  今天(11月8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发起设立的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科院原副院长杨柏龄、国科控股董事长吴乐斌出席大会。  新成立的喀斯玛控股脱胎于原中科院控股企业北京中科资源有限公司,在对业务进行重组的基础上明晰了股权关系,完善了法人治理,扫清了走向资本市

中科院“率先行动”元年纪

   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并提出“四个率先”要求,约一年后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以研究所分类改革提纲挈领,做好做实“一三五”规划,全面探索实践科学院新时期改革方略。近一年来的各项举措推进及初步成效如何?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辟“‘率先’这一年:访改革,看行动”特别专栏,通过综述、

中科院地化所加入IIES

  日前,国际环境科学中心(IIES)主任访问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地化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冯新斌代表地化所与IIES正式签约,标志着地化所正式加入IIES。  据介绍,IIES的会员单位包括了全球近二十所顶级高校、研究所,如加拿大Trent大学、中国南京大学、爱丁堡大学、瑞士联邦理工、新加坡国

中科院研制新复合纳米材料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以降低修复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本。  据悉,这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不仅能够固定土壤中盐基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从根本上修复酸性土壤,而且可有效控制六价铬的迁移,降低作物对六价铬

中科院海归教授最新Virology文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孙兵研究员90年代曾在美国NIH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之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免疫学专业,回国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已发表了多篇SCI文章。近期其研究组针对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展开了甲型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性全人抗体的研究,

中科院向中亚出口棉花科技

  在连续多年从塔吉克斯坦进口棉花之后,从今年起,我国开始向这个中亚国家“出口”棉花科技。今后3年内,中科院科学家将把在国内实施多年的棉花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引入塔吉克斯坦,为当地棉花增产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由这个科研机构承担的“中塔棉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示范

中科院化工新材料联盟成立

  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现场,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宣读了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发来的批示。  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党组对中科院化工新材料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新材料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