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看清”大脑神经活动

韩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上,非侵入性地跟踪大脑信号的传播。这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有望给了解大脑带来革命性突破。 依赖血氧水平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用于获取活人的大脑图像。这项技术并不是直接观察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一项指标追踪大脑中血流的变化,即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在实践中,通常在几秒钟内,依赖血氧水平的fMRI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多幅图像。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没有用到任何全新的仪器设备,而只是修改了磁共振脑部扫描的方式。 这项新技术名为神经元活动直接成像(DIANA),其工作原理是对传统的MRI机器进行改造,以更快的速度,在毫秒级别生成一系列局部图像。这一速度相当于思维的速度,神经信号传递在毫秒级别,整个认知、决策等活动只需要0.1秒。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局部图像拼接在一起,以获得每个时间点的大脑横截面的完整视图。 为了看看他们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识别......阅读全文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概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注意事项

  不能检查的人群: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等血管手术后,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的人群。  检查前:  (1) 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① 有无手术史;② 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③ 有无假牙、电子耳、义眼等;④ 有无药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意义

  适应症:  (1) 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  (2) 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3) 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  (4) 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明显优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基底核钙化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投掷运动,书写痉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副肿瘤性脊髓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克拉伯病,夏伊-德雷格综合征,纹状体黑质变性

关于肺动脉栓塞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介绍

  普通MRI可显示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其诊断PE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但对外周肺动脉显影不良,其临床诊断价值与螺旋CT相似。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CTA成像原理类似,可显示外周肺动脉。近期MRA研究表明,其对段以下肺动脉栓子的敏感性为75~100%,特异性为42~100%。MRI与螺旋CT相比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核磁共振成像(MRI)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MRI)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核磁共振成

mri的成像原理

MRI: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

  注意事项  不能检查的人群: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等血管手术后,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的人群。  检查前:  (1) 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① 有无手术史;② 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③ 有无假牙、电子耳、义眼等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适应症:  (1) 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  (2) 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3) 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  (4) 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

磁共振成像的优点

  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当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