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糖原的物化性质

中文名称:糖原 中文别名:alpha-1,6-葡聚糖 英文名称:Glycogen 英文别名:alpha-D-glucopyranose, O-alpha-D-glucopyranosyl-(1-> 4)-O-[alpha-D-glucopyranosyl-(1-> 6)]-O-alpha-D-glucopyranosyl-(1-> 4)-; alpha-D-glucopyranosyl-(1-> 4)-[alpha-D-glucopyranosyl-(1-> 6)]-alpha-D-glucopyranosyl-(1-> 4)-alpha-D-glucopyranose; alpha-D-glucopyranosyl-(1->4)-[alpha-D-glucopyranosyl-(1->6)]-alpha-D-glucopyranosyl-(1->4)-alpha-......阅读全文

糖原的分解反应步骤

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反应包括:分解步骤这样将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但是磷酸化酶只作用于糖原上的α(1→4)糖苷键,并且催化至距α(1→6)糖苷键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不再起作用,这时就要有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的参与才可

乙醇沉淀多糖原理

  乙醇沉淀多糖主要原理是通过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多糖脱水从而产生沉淀来分离多糖。几乎适用于所有水溶性多糖,虽然不同多糖可在不同浓度乙醇的条件下分步沉淀,但特异性不高,导致对所需多糖的分离选择性较差,要提高多糖的纯度需经反复多次重沉淀,从而导致多糖损失大,降低了多糖的回收率。  分级沉淀法是指在混

糖原的合成反应步骤

由葡萄糖(包括少量果糖和半乳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消耗ATP和UTP,合成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合成反应步骤糖原合成酶催化的糖原合成反应不能从头开始合成第一个糖分子,需要至少含4个葡萄糖残基的α-1,4-多聚葡萄糖作为引物(primer),在其非还原性末端与UDPG

如何ywonⅠ型糖原储存疾病?

  诊断/检测:GSD1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征、异常的血液/血浆中葡萄糖、乳糖、尿酸、甘油三酯和脂类的浓度和分子遗传血检测的。G6PC基因(GSD1a)的突变导致了80%的GSD1;SLC37A4基因(GSD1b)的突变导致了20%的GSD1。对这两个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临床都有提供。

关于糖原累积病的简介

  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因种族而异。根据欧洲资料,其发病率为 1/(2万~2.5万)。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疾病有12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

糖原贮积病的病理病因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其发生率为1/2万 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可分为12型 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 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病因:  糖原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型则是X-性连锁遗传 。  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系遗

糖原贮积病的鉴别诊断

  糖原贮积病主要应与其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鉴别的关键在于受累组织或器官的活检、酶学检查以及染色体检查等。

治疗糖原累积症的介绍

  向家长介绍疾病的知识及预后,将饮食控制知识教给家长,使其懂得长期节制饮食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自从应用饮食疗法以来,已有不少患者在长期治疗后获得正常生长发育,即使在成年后停止治疗亦不再发生低血糖等症状,教会家长如何观察低血糖先兆及处理,强调预防感染,适当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需门诊复查,定期随访。  

关于糖原激素的调节介绍

  体内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通过cAMP连锁酶促反应逐级放大,构成一个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的控制系统。  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血糖浓度下降和剧烈活动时,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与肝或肌肉等组织细胞膜受体结合,由G蛋白介导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加,cAMP又使cA

糖原累积病的基本介绍

  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因种族而异。根据欧洲资料,其发病率为1/(2万~2.5万)。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疾病有12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

糖原贮积病的鉴别诊断

  糖原贮积病主要应与其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鉴别的关键在于受累组织或器官的活检、酶学检查以及染色体检查等。

糖原累积病的症状诊断

  该病系遗传性疾病,患儿出生时就有肝脏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如软弱无力、出汗、呕吐、惊厥和昏迷,并可以出现酮症酸中毒。  患儿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无障碍,体型矮小、肥胖,皮肤颜色淡黄,腹部膨隆,肝脏显著增大,质地坚硬,肌肉发育差,无力,尤其以下肢最为显著。多数患此病症者不能存活

糖原蛋白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糖原蛋白英文名称glycogenin定  义糖原颗粒中,一种参与糖原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由322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作为糖原合成的引物,其第194位酪氨酸的羟基和糖原合成的第一个葡萄糖连接,在与其紧密结合的糖原合成酶的催化亚基作用下,糖原糖链不断延伸。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简述糖原的物化性质

  中文名称:糖原  中文别名:alpha-1,6-葡聚糖  英文名称:Glycogen  CAS号:9005-79-2  EINECS号:232-683-8  分子式:(C₆H₁₀O₅)n  分子量:666.5777  糖原的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由D-葡萄糖通过α-1,4联接组成糖链,并通

糖原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 实验原理过碘酸是氧化剂,使含有乙二醇基(-CHOH—CHOH)的多糖类物质(糖原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及糖脂等)氧化,形成双醛基(—CHO—CHO)。醛基与雪夫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使无色的品红变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含有多糖类的细胞内。2. 标本采集2.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

糖原贮积病的病理病因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其发生率为1/2万 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可分为12型 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 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病因:  糖原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型则是X-性连锁遗传 。  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系遗

糖原的基本原理

糖原由D-葡萄糖的分支或直链组成,在肝和肌肉最丰富。过碘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葡萄糖中乙二醇基(CHOH-CHOH)氧化成二个游离醛基(—CHO),游离醛基与Schiff's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产物,颜色深浅与多糖含量成正比。由于单糖在固定、脱水和包埋等组织化学操作过程中被抽提掉,故一般组织标

简述糖原的广泛应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迅速氧化,供应能量。糖类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动。例如糖类和蛋白质合成糖蛋白,是抗体、酶类和激素的成分。糖类与脂类合成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原料。糖类对维持功能有特别作用。糖类有解毒作用。肝糖原储备

糖原染色的检查过程

  1、新鲜干燥血片或骨髓片于95%乙醇中固定10min,蒸馏水冲洗数次,待干。  2、浸入10g/L过碘酸水溶液中10min,蒸馏水冲洗数次,待完全干燥。  3、放入雪夫液30min,用自来水冲洗约5min,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用20g/L甲基绿复染20min,水洗,晾干。

糖原分解的生理意义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稳定。

关于糖原分解的介绍

  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反应包括:  这样将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但是磷酸化酶只作用于糖原上的α(1→4)糖苷键,并且催化至距α(1→6)糖苷键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不再起作用,这时就要有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的参与才可

肌糖原的酵解作用

实验原理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生物机体内,糖的无氧分解几乎都按完全相同的过程进行。本实验以动物肌肉组织中肌糖原的酵解过程为例。肌糖原的酵解作用,即肌糖原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最后转变成乳酸的过程。肌肉组织中的肌糖原首先磷酸化,经过己糖磷酸酯、丙糖磷酸酯、甘油磷酸酯等一系列中间产物

生化检测项目--糖原染色介绍

糖原染色介绍:  细胞内含1,2-乙二醇基的多糖类经过碘酸氧化后产生醛基,与特殊染液作用,使无色品红变成红色化合物,沉淀于胞质之中。红色的深浅与细胞中起反应的1,2-乙二醇基的量呈正比。糖原染色正常值: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系统的原、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粒细胞系统的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和大多数淋巴

糖原染色的临床意义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等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淋巴细胞的PSA染色积分值增高;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时,淋巴细胞积分值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该试验可用于鉴别良性与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2.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的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积分值增高;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时,

肌糖原的酵解作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地位及生理意义。二、实验原理  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生物机体内,糖的无氧分解几乎都按完全相同的过程进行,本实验以动物肌肉组织中肌糖元的酵解过程为例。肌糖元的酵解作用,即肌糖元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植物糖原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植物糖原英文名称phytoglycogen定  义植物来源的葡聚糖,与动物的糖原相似,具有高度分支。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

糖原生成的步骤

葡萄糖在葡糖激酶或己糖激酶的作用下被转变为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在磷酸葡糖变位酶的作用下被转变为葡萄糖-1-磷酸,其间必须经过一个葡萄糖-1,6-二磷酸的中间体步骤。葡萄糖-1-磷酸在尿苷酰基转移酶(亦称为尿苷二磷酸葡糖焦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被转变为尿苷二磷酸葡糖焦磷酸化酶,并同时形成焦磷

人肝糖原酶联免疫分析

人肝糖原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上清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肝糖原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肝糖原水平。用纯化的人肝糖原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肝糖

治疗糖原贮积病的方法介绍

  向家长介绍疾病的知识及预后,将饮食控制知识教给家长,使其懂得长期节制饮食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自从应用饮食疗法以来,已有不少患者在长期治疗后获得正常生长发育,即使在成年后停止治疗亦不再发生低血糖等症状,教会家长如何观察低血糖先兆及处理,强调预防感染,适当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需门诊复查,定期随访。  

糖原贮积病的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 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 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