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生态保护让珍稀鸟类数量成倍增加

在远安沮河湿地公园栖息的中华秋沙鸭 舒仁庆 摄 从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该局在不久前结束的冬季鸟类调查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分别是中华秋沙鸭、黑鹳、青头潜鸭,数量共294只,数量同比增长了4.5倍。当阳季家湖湿地里成群的灰雁 舒仁庆 摄 2023年1月,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金湖、玛瑙河、沮河、青龙湖、天龙湾、季家湖、九畹溪、白溪河、清江、中华鲟保护区10个湿地管理机构,联合宜昌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宜昌市观鸟爱好者服务中心、三峡大学观鸟队开展了鸟类资源冬季调查。 据介绍,此次调查结合了宜昌鸟类分布的实际特点,共观测鸟类13目31科93种1.45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294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0种288只,国家“三有”名录保护鸟类71种1.378万只,湿地越冬水鸟49种。在沮河湿地公园越冬栖息的大白鹭 舒仁庆 摄 调查中,在沮河湿地公园记录中华秋沙鸭115只,在当阳青龙湖、宜都天龙湾湿地、中......阅读全文

秦岭生态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西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陕西省西安市秦岭生态保护建设规划体系已逐步形成,下一步将积极着手建设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据悉,秦岭坚持生态优先、重在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先后编制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

辽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方案》要求,辽宁省将用3年时间,到2020年完成全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  辽宁省政府在近日召开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会上提出,2017年11月底前,14个市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市与县的协调对接和落图落地工作,上报生态保

违规面积超过9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为啥会被占?

  我国法律对自然保护区有严格的规定。然而近日记者在内蒙古兴安盟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却发现有大量的、常年的耕种、放牧、捕捞等生产经营活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总面积为63.75万亩,没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围堵区域面积只有3万亩,违规面积竟然达到了95%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湖北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国目前共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经过多年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黄海湿地,2002年这里就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进入名录以来,保护区进一步加

西藏:林业生态保护让农牧民吃上“生态饭”

  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西藏农牧区。昔日靠伐木、放牧为生的村民,开设家庭旅馆、办藏家乐、卖土特产,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米林县境内,有中国保护最完整的原始林区。从家住琼林村的藏族妇女央金家门口远远望去,南迦巴瓦峰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闪烁白光。

国际雉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 10月22日,由世界雉类协会和中国动物学会鸟类会分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承办的2016国际雉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在发言中,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表示,长期以来,很多鸡形目鸟类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其保护与研究受到各界高度关

翼展1米多!成对蛇雕现身南岳衡山

9月21日中午,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衡阳市南岳区延寿村一带巡护时,拍摄到一只成年蛇雕。据附近村民武友平反映,蛇雕近日多次成对在此区域出现,目测飞行时双翼展开长度有一米以上。 蛇雕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该保护区目前发现的最大型的猛禽。它多成对活动,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

重庆发现一全球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记者22日在重庆市举行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中获悉,重庆市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已发现1种全球新物种云阳掌突蟾,以及珞弄蝶(黔江)、圆翅前锹甲(黔江)、青篱柴(黔江)、毛果半蒴苣苔(秀山)等4种重庆新记录种。目前,重庆市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建立了渝东北(阴条岭)、

“2010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在京颁奖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孙秀艳) “2010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颁奖典礼日前在京举行。经过专家认真评选,李理等70人荣誉获得“2010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先进个人。   “2010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先进个人全部来自基层,他们中有常年坚持在第一线从事森林、野生动植

南京扩大生态红线保护区

  记者近日获悉,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又有了新进展,将重要的山体、湖泊、湿地全部纳入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由原来的93块增加到110块,新增面积近百公里。  生态红线区域增加到110块  据悉,2013年江苏省出台了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明确了南京市划定93块省级生态红线保护区。今年2

河北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日前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  会议认为,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会议强调,要推进制度创新,完善稳定投入和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加快构建京津冀和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健全

保护长江湿地-拯救生态命脉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资源密集分布区,湿地面积1154万公顷,超过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  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目前,由于人口密度

用“智慧大脑”保护生态环境

  高效监测、提前预判、科学监管  用“智慧大脑”保护生态环境  白洋淀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海南长臂猿实时监测方案、甘肃水利科学防汛“智慧大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发展迅速,赋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今,用数字科技“扮靓”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治理创新实

青海省成立鸟类学专业机构,促进观鸟与保护同发展

  近日,青海省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在西宁成立,旨在为青海省内外观鸟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促进观鸟、鸟类摄影和保护工作同步发展。  青海省位于亚洲留鸟迁移的中、西两条次要通道上,是中国重要的鸟类栖息与繁衍地之一,该省共有鸟类380种,占中国鸟类种类的四分之一。  青海省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筹备组组长朱

山火肆虐-澳大利亚濒危物种岌岌可危

   不久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土著保护区内还有着健康的北部长鼻袋鼠群——它们兔子般大小,以桉树根周围的块菌为食。但在2019年10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干旱使森林变为“火种”,熊熊燃烧的大火将保护区燃成灰烬。当生态学家和护林员调查破坏情况时,他们没有发现这种数量只有几百只的濒危有袋动物的踪迹。

鸟类翅膀可能进化自非鸟类恐龙

  能够飞行的现代鸟类都有一种特殊的翅膀结构,称为前膜,没有它鸟就无法飞行。这种结构的进化起源仍然是一个谜,但新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从非鸟类恐龙身上进化出来的。这一发现来自对化石中保存的关节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填补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部分知识空白。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的《动物学快报》杂志上。  “鸟类翅膀的

恢复生态功能-守护千年盐湖

在盛夏时节走进运城盐湖,幸运的游客可以看到阡陌纵横的盐畦在阳光下七彩斑斓,巨大的盐湖仿佛一个天然的调色盘。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主任孙冬青解释,得益于2020年退盐还湖的相关政策,古老的盐湖得以休养生息,这才出现了七彩斑斓的美景。  5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陕西途中,考察了

成都立法保护郊区生态隔离带--严格管制生态用地

  “在城市的近郊设立生态隔离区,并通过立法形式予以保护,在国内尚属首例。”四川省成都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曹海波介绍,《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已于1月1日起施行。目前,《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已上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苏州率先推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功臣不吃亏

  “不允许我们开山采石,我们靠什么活?”如果在20年前提出不能办矿场,苏州市金庭镇缥缈村党总支书记陆新龙可能就是这种反应。这个村也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里既没有集体资产也没有引进的工矿企业,年经济收入不足20万元。   然而现在,陆新龙却笑着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为村里修了一条路

濒危植物平当树花开研究所-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

  9月中旬,一株不起眼的小乔木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开出了娇俏的白色花束。这株乔木的身份和来源可不简单——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平当树。   平当树是我国特有种,属锦葵科平当树属的落叶小乔木,文献记载产于四川和云南,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显得非常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模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将从48种野生动物和50种野生植物入手,通过对旗舰物种、濒危物种、极小种群物种的成功保护,实现物种的全面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

濒危野生动物白枕鹤集群首现石家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50.shtm 中新社石家庄4月5日电 (赵丹媚 姚伟强)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5日消息:一名摄影爱好者3日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滹沱河湿地灵寿段,拍摄到了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枕鹤的集群,共8

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数量突破150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782.shtm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是一种体长175厘米的大型食鱼类游禽,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鹈鹕科(Pelecanus)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被世界

迁徙候鸟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我的闹钟是大雁和天鹅的叫声。”  时下,中国北疆气温回升,正是大批候鸟北归时。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嘎密山奶牛村村民赵德刚每天早晨推开窗,就能看到一幅活灵活现的“百鸟翔集图”。  5月22日,鸳鸯在河面上嬉戏。 中新社发 吴英志 摄  生态优势让这座边陲小城成为候鸟栖息、繁衍、迁徙的天堂

天津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天津市日前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四个意识”,在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换脑筋、换理念、换思维,算长远账、政治账、民心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

草原保护项目真成了“生态杀手”?

  近日,一篇题为《内蒙古部分草原保护项目竟变“生态杀手”,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报道指出,内蒙古牧区日益增多的高产饲料地逐步蚕食当地草原,过度的网围栏建设阻断了生物链,致使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报道中指出的问题在当地是否存在?多个草原保护项目是否真的已经演变为“生态杀手”?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问题在内蒙古

云南加强地方立法破解生态保护难题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等诸多因素,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自2001年以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立足省情,通过自主立法方式,创新环境资源管理体制和保护制度,环境资源保护地方立法取

16个西部生态保护项目获资助

   “大美西部 和谐生态” ---“淡水河谷”中国西部生态保护创新公众参与项目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此次颁奖仪式共颁出16个项目奖,5名个人奖,总计资助金额180万元。此次活动是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与淡水河谷矿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麦礼仕

海南立法加强核心区生态保护

  2015年海南将进一步推进中部山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立法工作,通过组织开展《海南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海南省中部生态核心区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继续推动中部生态核心区环境保护。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邓小刚说:“生态补偿条例已经列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中,今年将出台。

农村生态游,不能忽视环境保护

  眼下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不少市民都喜欢到郊区进行生态游。呼吸新鲜的空气;采摘心仪的蔬菜、水果;在郊野公园观赏美景等。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地方的生态游环境保护不太得力,郊野公园内出现烧烤垃圾,采摘大棚温室内塑料袋乱扔,严重影响了生态游的魅力,应该引起关注。  近年来,本市兴建了不少的郊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