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科研团队连续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在水处理、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连续发表在《自然通讯》、《先进功能材料》等学术期刊上。 01 近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邵路教授带领团队提出多酚分子焊接策略合成高效碳捕集分离膜,突破传统分离膜渗透性与选择性博弈难题。相关论文以《多功能多酚焊接推动高效膜法碳捕集》(Boosting Membrane Carbon Capture via Multifaceted Polyphenol-mediated Soldering)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策略为新一代高性能混合基质膜提供通用方法,有望同步实现碳捕集过程和能源回收,为污水处理系统深度碳减排过程中甲烷、氢气等气体的分离纯化提供前瞻技术支撑。同时,该方法对于面向液相体系分离纯化的新型功能膜构筑具有重要指导意......阅读全文

哈工大“仪器科学”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的2017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中,中国黑龙江省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学”学科位列世界第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

又一院士陨落,哈工大发布讣告

12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仲奇,于2022年12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王仲奇1932年6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毕业后

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

  上世纪90年代,普通白炽灯用的钨丝,我国还要依赖进口;现在,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钨丝生产能力世界第一,多项技术领跑全球。和厦钨一样,我省一批新材料企业正快速崛起。在我省新一轮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中,新材料被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产业进行培育,以带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生物等相关产业发展,为

魔方“转”出新材料

诞生于工美学院的魔方,不仅数学家对之情有独钟,现在,材料学家也因为魔方找到研究思路。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黄庆团队,通过以“化学剪刀”辅助的化学插层策略,为精确调控MAX相和MXene材料的原子构筑提供新路径,丰富了目标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3月17日,相关研究以《“化

新材料,向“新”而行

  要推动新材料产业再上新台阶,向“新”而行,特别需要体制机制创新以及进一步明确创新政策转型的重点。一是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平台载体支撑;二是相比其他科技领域,新材料始终要强调应用导向;三是健全新材料产学研用组织机制同样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建筑垃圾变身新材料

  在电影见过用汽车组装的变形金刚,T型台上见过用花果蔬菜做成的时尚服装,可是,你见过用建筑垃圾做成的产品么?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的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及移动式建筑砌块成型线,就是这样神奇。   创新与吸收并举 建筑垃圾当场变身   “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创新开发的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及移动式建筑砌块成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规模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高性能分离膜是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材料,是新材料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高性能分离膜作为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在过程工业、能源环境等领域具有的良好的应用前景。“十二五”期间,在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支持了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规模化关键技术(一期)”重大项目。近日,863

化工新材料“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六种新材料

  史献平透露,化工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包括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六大品种。分析人士认为,有机氟、硅材料值得关注。   2015年,有机氟材料目标产值为300亿元。有机氟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聚四氟乙烯在含氟聚合物总量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90

吉林石化与哈工大共建无损检测实验室

  日前,吉林石化检测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焊接生产技术实验室,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双方将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上进行深层次合作。   根据协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焊接生产技术实验室为检测中心提供焊接技术、安全评定、失效分析、结构可靠性评价与寿命评估、检验检测试验分析技术和实验室

哈工大利用薯渣获高品质蛋白饲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最近推出一种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新工艺方法,该工艺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获得粗蛋白含量超过42%的高品质蛋白质饲料,同时把70%以上的SO42-转化为含硫氨基酸,SO32-离子的去除率达到100%。  马铃薯淀粉企业在生产淀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薯渣和污水,并有可能任意排

哈工大《自然光子学》发文,成像技术再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62.shtm哈工大全媒体(张德龙 文/图)近日,哈工大仪器学院青年教授李浩宇团队在生物医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目前超分辨显微镜所面临的成像通量限制,团队提出基于计算光学成像的

哈工大电致变色技术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验证

  哈尔滨工业大学22日发布消息,该校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研制的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完成空间性能与功能验证,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电致变色技术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验证。  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团队长期从事光热调控功能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包括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仿生光热调控超构材料等。

航天科工与哈工大共创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9日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建5个技术实验室。哈工大校长王树国表示,此次合作不是一次简单的校企合作,它开创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快速响应飞行器技术联合实验室”“制导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材料

哈工大科研团队连续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在水处理、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连续发表在《自然通讯》、《先进功能材料》等学术期刊上。  01 近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邵路教授带领团队提出多酚分子焊接策略合成高效碳捕集分离膜,突破传

哈工大筹建集成电路学院,拟落地深圳校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308.shtm

专访哈工大黄志伟教授:Nature破译分子机制

  2017年4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一项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新成果。论文揭示了改写生命的“神奇剪刀”——C

哈工大在环境光催化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南琪院士团队成员尤世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刘国帅的研究成果“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催化高效脱氮”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著名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  哈工大研究人员首次揭示

2018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

  2018首届新材料产业论坛将在古都南京举办,此次论坛预计参会代表将达 3000 人,由知名院士、两岸三地业内专家、国内外行业前沿的企业高管组成。大会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墨烯、锂电材料、高分子材料、汽车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碳 纤 维等二十个分会。大会的举办将助力推进国家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

新材料拥有反直觉特性

  在不远的未来,或许能够3D打印出所有东西。想一想标准的打印机,它能够仅通过3种颜色的墨盒“合成”成千上万的颜色。与此类似,未来的3D打印将能够用技术材料墨盒合成数以千万计的拥有不同特性的材料。  这一概念激发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探索一种叫作有效静态

用上新材料,“塑料”变肥料

  “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现在已成为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因为不会腐烂,日积月累,都会造成“白色污染”。   上个月央视《焦点访谈》就播出了一期“农田里的白色污染”的节目,直指农村普遍使用的塑料地膜的危害。

新材料如何实现“量子飞跃”

长期以来,人们对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关注一直集中在数据传输和加密等领域。新研究将目光转向化学领域,使量子系统有望助力开发新药和新材料等。研究人员最近使用量子计算机对简单分子进行建模,实现新材料的“量子飞跃”,成为量子计算商用化的开始。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日前将“材料的量子飞跃”列入20

稀土新材料提升电缆性能

  7月25日,由石家庄市政府主办、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协办、河北欣意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石家庄电缆导体新技术应用推广会在石家庄举行。会上推出了由稀土新材料生产的高铁铝合金电力电缆,这意味着电缆行业“铜统治”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由河北欣意公司研发生产,采用30多项专利技术,

“中国制造”需要新材料“补钙”

  被业界誉为“中国新材料第一展”的2013中国国际新材料展览会2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作为北方区唯一专业新材料行业展,它将带动汽车、航空航天、建材、家电等下游产业在北方市场的发展。   本次展会囊括了四大主题展,包括聚氨酯、材料测试、先进复合材料及化工新材料。来自天津旭迪、北京格莱克斯、美国威势

“中国制造”需要新材料“补钙”

  科技发明:新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扶持方向的明确,作为配套设施的储能系统也有望迎来大发展,激励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创新发明。   比如国内一家铅酸蓄电池龙头企业推出的新型铅炭电池,一个半小时就可充满电。而且由于加了炭,阻止了负极硫酸盐化现象,改善了过去电池失效的一个因

纳米新材料“钯蓝”问世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一种蓝色的新型钯纳米材料,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或可成为癌症光热疗的“希望之星”。   日前,《自然—纳米技术》刊登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题为“具等离子体光学和催化性能的钯纳米薄片”。   钯是一种稀贵金属,在化学中主要用做催

新材料实现“外太空”制冷

      高导热率辐射制冷绝缘材料。黄兴溢供图电力装备散热、建筑制冷等室外应用对冷却的需求很高,然而,空调等传统制冷方法因消耗电力大,进一步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很难满足行业需求。如何实现超低能耗的冷却?科学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在“辐射制冷”上,这种被动冷却技术可以反射阳光,并将热量散发到深空而无需消

新材料实现“外太空”制冷

高导热率辐射制冷绝缘材料。黄兴溢供图  电力装备散热、建筑制冷等室外应用对冷却的需求很高,然而,空调等传统制冷方法因消耗电力大,进一步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很难满足行业需求。  如何实现超低能耗的冷却?科学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在“辐射制冷”上,这种被动冷却技术可以反射阳光,并将热量散发到深空而无需消耗任

“新材料谷”崛起武进未来

  聚焦新兴产业,剖析态势,憧憬未来。上月,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我区要从高从优提升产业层次,牢牢抓住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的契机,瞄准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以先进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绿色建筑三个千亿新兴产业目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近日,本报记者对这三大新兴

美研发新材料制造方法-可直接用原子制造出新材料

  研究发现,材料在纳米水平(接近原子尺度)上所表现出的特性很难保留和开发。事实上,在接近原子尺度上,材料具有的独特和潜在的电气、光学和可拉长性质,在使用常规的工艺方法制造成毫米级或厘米级材料和系统后,往往会消失。如何将原子尺度所具有的极具应用价值的材料特性保留下来,是目前材料科学界攻关的难点。  

哈工大教授在纳米马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李隆球教授、复旦大学梅永丰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约瑟夫·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发明了一种管状纳米马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2017,27(24), DOI: 10.1002/adfm.20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