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光谱观测卫星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在轨情况良好

2023年4月4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经过在轨测试交付用户投入业务应用。 AHSI是2021年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主载荷之一,可实现2.5到10纳米光谱分辨率、30米空间分辨率、60公里幅宽,能够同时获取地物从0.4到2.5微米波段范围内的高光谱影像信息,是我国首台可在轨动态配置的宽幅宽谱高光谱相机。 测试结果表明,AHSI获取的图像清晰,光谱和辐射定量准确,空间结构和光谱反映能力强。与国际同类载荷相比,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机在河流/水库/湖泊等不同体量内陆水体的各类水质参数提取、矿区周边生态胁迫、植被精细分类和植被指数反演、大宗固体废弃物遥感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点源甲烷探测等生态环境应用方面,以及在矿物信息精细提取、作物种类识别和生长参数反演、区域产草量等行业应用方面,均具备突出的在轨应用能力,为我国水......阅读全文

卫星RNA的特点

1、多个卫星RNA分子可与辅助病毒基因组存在于同一衣壳中。2、对宿主植物无独立的侵染性。3、其复制和包装全部依赖于辅助病毒而后者不依赖于前者。4、不具有mRNA活性。5、与辅助病毒的RNA无同源性。6、能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从而降低其增殖量。7、可改变辅助病毒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程度和症状。8、它对辅助病

什么是卫星峰

1、在核磁共振中,由于碳中含有极少量的C13,所以会产生耦合效果,在主峰两旁会产生两个很小的峰,被称为卫星峰;2、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3、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

卫星RNA的定义

卫星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基因组大小为200-1500nt,通常不编码蛋白,完全依赖于辅助病毒来完成复制、包被、移动和传播,且和其辅助病毒的基因组不存在序列同源性。部分卫星RNA可以影响辅助病毒在寄主植物上诱发的症状,多数为减轻,少数会加重寄主症状。传统理论认为卫星RNA是通过与辅助病毒竞争

什么是卫星峰

1、在核磁共振中,由于碳中含有极少量的C13,所以会产生耦合效果,在主峰两旁会产生两个很小的峰,被称为卫星峰;2、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3、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

什么是卫星峰?

  1、在核磁共振中,由于碳中含有极少量的C13,所以会产生耦合效果,在主峰两旁会copy产生两个很小的峰,被称为卫星峰;  2、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  3、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

血小板卫星现象

早在60年代初,Feild等就注意到白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随后,有人从外周血涂片中发现了大量血小板围绕多形核白细胞现象 ,并称之为“血小板卫星现象”,它可能与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Bechevs病活动期有关。有资料表明,富血小板血栓部位常有白 细胞积聚,白细胞也可通过呼吸暴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什么是卫星峰

1、在核磁共振中,由于碳中含有极少量的C13,所以会产生耦合效果,在主峰两旁会产生两个很小的峰,被称为卫星峰;2、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3、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

卫星DNA的定义

卫星DNA(satelliteDNA)是一类高度重复序列DNA。在介质氯化铯中作密度梯度离心(离心速度可以高达每分钟几万转)时,DNA分子将按其大小分布在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氯化铯介质中,小的分子处于上层,大的分子处于下层。从离心管外看,不同层面的DNA形成了不同的条带。根据荧光强度的分析,可以看到在

日“月亮女神”绕月卫星成功分离一颗子卫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0月9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当地时间9日9时36分(北京时间8时36分),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所携带的两颗子卫星之一成功分离。 新闻公报说,主卫星和子卫星状态都正常。子卫星与主卫星分离后,沿着近月点高度约100公里,远月点高度约240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运行。它的主要任务

我国在轨卫星已超过200颗 卫星产业前景更广

我国在轨卫星已超过200颗,太空中的“中国星”越来越多,我国的卫星应用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卫星应用与国际合作”论坛颇受关注。目前我国在轨卫星已超过200颗,今年又将迎来航天发射的密集期,高分五号、高分六号、多颗北斗卫星等将陆续升空,太

北斗卫星家族添新成员 陕西力量助卫星导航“升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08.shtm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7月9日晚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S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谢志丰介绍,本次任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首次实现了北京

面向卫星遥感观测的高光谱分辨率积雪反射率建模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8_4781486.shtml   积雪表面光谱反射率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陆面模型参数化方案仅能模拟宽波段的积雪表面反照率,无法准确模拟高光谱分辨率的积雪表面光谱反射率,而高光谱分辨率或窄波段的积雪

我国高光谱观测卫星监测到汤加火山二氧化硫气团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发生喷发后,大量二氧化硫随火山喷发进入大气。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研制的搭载于高光谱观测卫星上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发挥单日覆盖全球的优势,第一时间获取灾区二氧化硫分布卫星观测资料。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是国内目前在轨运行的最高空

嫦娥一号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通过成果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研制,曾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嫦娥一号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于5月25日在西安通过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组织的成果鉴定。   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采用干

我国首次实现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对大气和陆地进行观测

   近日,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多谱段集成红外探测器为核心器件的高分五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国家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中最有应用特色的高光谱能力形成。用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高分五

中科院两颗高光谱微纳卫星成功获取在轨遥感数据

  12月22日3时22分,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两颗宽幅高光谱微纳卫星(SPARK01、SPARK02)搭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入轨后,在微纳卫星飞控人员的密切监视和紧凑高效地飞行控制下,SPARK双星第1轨自主顺利展开太阳帆板

揭秘中国脉冲星试验卫星:或成最忙碌卫星

  京华时报讯(记者潘珊菊)10日上午7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该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  此次发射的脉冲星试验卫星,主要用于验证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脉冲星试验卫星在轨试验数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七号卫星等3颗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3日15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七号卫星和搭载的试验二十二号A/B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3颗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61次飞行。

中国遥感卫星成功接收高分六号卫星首轨数据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王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6月4日9时47分,该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六号卫星首轨载荷成像数据,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时长为6分钟,完成总计40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所接收数据后续处理正常。在此之前,密云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

今天(3月23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了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产品分别为全球1/4°分辨率,重点区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产品;时间间隔为6小时、空间分辨率为25km的全球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以及空间分辨率为5km,每天两次的海面温度融合产品。 产品将应用于海洋环境预报、气象预报等领域,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

   今天(3月23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了3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产品分别为全球1/4°分辨率,重点区域1/8°分辨率的海面高度融合产品;时间间隔为6小时、空间分辨率为25km的全球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以及空间分辨率为5km,每天两次的海面温度融合产品。  产品将应用于海洋环境预报、气象预报等领

美卫星残骸或永远找不到 报废卫星将扎堆撞地球

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德国“伦琴天文卫星”  随着太阳活动不断增强,人类正在迎来卫星“回家”的高峰。据美国媒体9月25日报道,报废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落地点目前尚不明朗,有科学家称其残骸有可能永远都不会找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4日发表声明称,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句芒号”卫星数据

8月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于8月4日晚间21时46分和8月5日上午10时48分,成功跟踪、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8PSK-800Mbps模式和VCM模式两种不同调制方式的下行数据,经处理检验,数据

美气候卫星退役在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672.shtm 艺术家笔下环绕地球的GRACE。图片来源:NASA/JPL 本报讯 一名地球气候的哨兵正变得越来越虚弱。美国宇航局(NASA)9月15日宣布,在超过其预期寿命服役了10年之

日本发射“人造流星”卫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8日上午成功发射艾普斯龙4号固体燃料火箭,将7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一颗可制造流星的卫星,预计明年春天可首次上演“人造流星雨”。  东京时间18日9时50分(北京时间8时50分),“一箭7星”从日本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升空。这也是艾普斯龙火箭的

NASA发射“苔丝”探测卫星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美东时间18日下午6点发射了一颗探测卫星,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期望发现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个地球”。 NASA发射“苔丝”卫星探索太空。图片来源:NASA。 据悉,这颗卫星名为“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简称“苔丝”(TESS),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卫星DNA有哪些优点?

  卫星DNA具有很多优点,然而如何获得所需要的卫星位点,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卫星位点的保守性,从卫星数据库中搜索出某物种已知卫星引物,然后以相近物种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已知引物进行扩增并进行多态性分析,再对特异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从而获得适合另一物种的高度多态的微卫星位点。另一种方法

细胞化学词汇--卫星DNA

卫星DNA(satelliteDNA)是一类高度重复序列DNA。在介质氯化铯中作密度梯度离心(离心速度可以高达每分钟几万转)时,DNA分子将按其大小分布在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氯化铯介质中,小的分子处于上层,大的分子处于下层。从离心管外看,不同层面的DNA形成了不同的条带。根据荧光强度的分析,可以看到在

关于卫星RNA的简介

  卫星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基因组大小为200-1500nt,通常不编码蛋白,完全依赖于辅助病毒来完成复制、包被、移动和传播,且和其辅助病毒的基因组不存在序列同源性。部分卫星RNA可以影响辅助病毒在寄主植物上诱发的症状,多数为减轻,少数会加重寄主症状。传统理论认为卫星RNA是通过与辅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