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简介

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HPS)在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300到1 :900。男女比为4:1 ,有提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更易患病,但此资料并不是结论性的。相反,家族性模式已被充分证实。......阅读全文

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相关内容介绍

  一般来说,Fredet-Ramstedt幽门切开术作为所选择的措施被广泛接受。尽管一些病人有效,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前者具有高失败率和延长住院时间。近来,内镜球囊扩张和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已有成功的报告,它们在得到支持之前,需要取得 99%的手术幽门切开术成功率。标准的幽门切开术是经脐上右腹直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分为两类,即原发性与继发性。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报道的病例是继发性的,主要伴有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癌症史或术后粘连以及胃石,与局部炎症、溃疡等使幽门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婴儿肥厚性狭窄的延续,有出生后呕吐及手术史的占20%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辅助检查及诊断

  辅助检查  胃镜与X线钡餐是常用的检查手段。胃镜可见胃炎改变,幽门前区溃疡,当有梗阻时幽门明显狭窄,边缘光滑。X线钡餐造影显示幽门管狭长,中段的一侧或两侧有小三角形袋状凸起,局部加压后可消失。管腔黏膜皱襞一般呈纵行排列,有时也较弯曲呈不规则形态。十二指肠壶腹基底出现新月形凹痕,为部分肥厚幽门套入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可见幽门肌层明显肥厚达2~4cm,肥厚呈环形或梭形,环肌肌纤维肥大增厚不规则排列,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水肿可伴炎性改变。有的病例局部增生系纤维结缔组织替代性增生所致。  临床表现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可有3种类型:  1.有上腹不适感,自婴儿期即有周期性呕吐,即从婴儿及儿童期有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可有3种类型:  1.有上腹不适感,自婴儿期即有周期性呕吐,即从婴儿及儿童期有间歇性幽门功能障碍表现,直到进入成人期。但有些原发病例在婴儿期并无反复呕吐病史。  2.成年期才开始有上腹不适及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疼痛加重伴呕吐为常见症状。  3.从中年到老年才出现幽

关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介

  (1)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有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涕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2)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如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  (3)由于长时间的张口呼吸以及鼻腔分泌物的刺激,易发生慢性咽喉炎。  (4)多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关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简介

  又称慢性颗粒性咽炎及咽侧炎、慢性咽炎。本病较多见。咽部黏膜充血增厚,黏膜及黏膜下有较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在黏液腺周围的淋巴组织增生突起,在咽后壁上变现为多个颗粒隆起,呈慢性充血状,有时甚至融合成一片。黏液腺内的炎性渗出物被封闭其中,在淋巴颗粒隆起的顶部形成囊状白点,破溃时可见黄白色渗出

关于先天性幽门狭窄的基本介绍

  先天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pyloric stenosis)是最多见的胃异常,也是婴儿需要外科治疗的常见疾病。这种先天性异常主要表现幽门括约肌增生,肥厚的幽门长2-3cm,厚0.5-1cm,成纺锤状肿块,质硬;幽门管因而显著狭窄,甚者仅能通过-根细的探针,可引起胃出口梗阻。认为该病与

关于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的介绍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属肥厚性心肌病,目前认为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原发性心肌肥厚。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发病率最高,至今尚未判明本病究竟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存在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抑或稍长大后才呈现的形态学异常。病理特征主要是心室肌肥厚和心肌排列紊乱集中于室间隔,造

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简介

  1.微波理疗仪和超声雾化  一般来说,微波理疗慢性肥厚性咽炎2个疗程后多数痊愈。而超声雾化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2个疗程后痊愈率较低。  2.其他治疗  有化学药物或电凝固法、冷冻或激光治疗法等。化学药物多选用20%硝酸银溶液,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电凝固法因副作用较多,目前已很少应用。现在较常采用激

关于肥厚性咽炎的病因分析

  肥厚性咽炎,又名增生性咽炎或粒型咽炎,是慢性咽炎的一种重要类型。该病症很常见,多见于成年人。  常为慢性单纯性咽炎的继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或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患鼻炎、鼻窦炎,流浓涕后刺激咽部等引起本病。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等的刺激以及职业因素均为病因。

关于巨肥厚性胃炎的描述

  1、疾病描述  巨肥厚性胃炎是胃体粘膜皱襞肥厚巨大,实际上不应称胃炎,因为炎性细胞浸润很少。它包括两个主要综合征,即Ménétriér病和肥厚性高酸分泌性胃病。  2、症状体征  临床特点胃粘液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减少,有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故引起低蛋白血症。此症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

关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简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它定植在多数人的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而这种炎症大部分是无症状的。但是,Hp和

关于肥厚性咽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1、检查  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或树枝状充血,且有增厚。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咽侧索也可增生变粗。  2、诊断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总感到咽部有咽不下又吐不出的东西,刺激咳嗽,并有干燥、发胀、堵塞、瘙痒等症,但很少有咽痛。清晨常吐出黏稠痰块,易引起恶心。由于食管或下咽部的癌

关于肺动脉瓣狭窄的简介

  三个瓣叶交界融合成圆顶状增厚的隔膜,突向腔内,瓣孔呈鱼嘴状,可位于中心或偏向一侧,小者瓣孔仅2~3mm,一般瓣孔在5~12mm左右,瓣叶交界融合处,常留有一个略隆起的脊迹,大多数病例三个瓣叶互相融合,少数为双瓣叶融合,瓣缘常增厚,有疣状小结节,偶可形成钙化斑,肺动脉瓣环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右

关于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流行病学介绍

  白人该病发病率占分娩活婴儿的2%左右,日本人为千分之0.25,中国人发病率更低。男孩较多见,男、女婴儿患病比例(3-4):1,甚至更高。常在出生后2-5周出现症状,主要为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可因呕吐而致便秘、脱水。上腹部可模及卵圆形肿块,直径1-2cM.可见胃蠕动波。  肥大性幽门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注意事项

  1.要牢记肥厚的室间隔位于左室流出道前方,术中充分显露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主动脉切口应够大,在向前拉开右冠瓣的同时,要应用带光源的压板保护二尖瓣瓣叶。从右心室外侧压迫心脏可使室间隔更容易显露于手术野。  2.在左、右冠瓣交界下方作肥厚心肌切除时不宜过左,否则可能切穿左室侧壁和造成大出血。在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常见体征有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抬举性冲动或心尖双搏动;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见于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予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做Valsal

关于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简介

  近年来,Hp在儿童人群中流行资料有所增多,但还是有限的。Hp在人群中的流行率与患者所居住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处在发达或发展中的地位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儿童与青少年中一般很少有Hp定植,5岁以下更是少见,50岁以后50%以上的病人才有Hp血清学感染的依据,如法国10岁以内感染者仅有3.5%

关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简介

  幽门螺杆菌包含犬幽门螺杆菌、胃螺杆菌、黑氏螺杆菌、拉普尼螺杆菌和萨洛莫尼螺杆菌等,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所知能够在猕猴、大鼠、猪、犬 [1] 等动物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虽然也能

概述先天性幽门狭窄的基本症状

  正常成年人的幽门管长0.5-1.0cm,含内环层和外纵层平滑肌,厚约5(3-9)mm.内环肌层较厚,含幽门近端和远端的两个肌环;它们在大弯侧相互分开,而在小弯侧聚合成肌突,呈三角形斜行包绕幽门。外层纵行肌与十二指肠延续,也与内环肌相互交织。成人的幽门肌肥厚主要是内环肌,可以局限于肌突,也可以为弥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

  除按一般心内直视手术准备外,术前应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充分了解左室流出道梗阻类型和程度,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情况,以便正确选择手术方式。40岁以上的肥厚性心肌病若有明显心绞痛症状,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  2.内分泌紊乱  嗜铬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关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1、检查  黏膜也慢性充血,且有增厚。与单纯性咽炎的区别在于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一大块,慢性充血,色如新鲜牛肉。咽侧索也可增生变粗,在咽侧(腭咽弓后)呈纵形条索状隆起。扁桃体切除术后,咽侧索增生往往更明显。  2、诊断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刺激咳嗽,干燥、发胀、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关于巨肥厚性胃炎的病理生理介绍

  Ménétriér病的特点是胃体粘膜皱襞巨大扭曲像脑回,是表层和腺体的粘液细胞增生所致,使胃小凹延长扭曲,在深处有囊样扩张并伴有壁细胞和主稀少的减少。胃窦一般正常。如在肥厚粘膜上发生溃疡,可按胃溃疡处理。蛋白质丢失如持续而加重,可能需要全胃切除。  肥厚性高胃酸分泌性胃病的特点是胃体粘膜全层肥厚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适用于:  临床症状明显,内科治疗无效,左室流出道收缩压差大于50mmHg,或选择性左室造影显示室间隔明显突入左心室腔者,均有手术指征。  经主动脉行室间隔部分肌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肥厚性梗阻心肌病一种标准手术方法,能很好缓解左室流出道压差,比经左室、经左房或经

关于幽门环肌切开术的简介

  幽门环肌切开术是1907年Dufou和Fredet首先提出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开幽门肌至黏膜下层和邻近的内斜肌,达到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onosis)之目的。1912年Rammstedt简化了这一手术,即不缝合幽门肌切开的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简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因素有: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Matsumori发现本病HLADRW4检出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治疗介绍

  一、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左心室壁顺应性及左心室充盈,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外科手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