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心肌病的并发症

心肌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衰、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猝死: (1)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猝死多发生于有心肌肥厚者; (2)栓塞多发生于心肌纤维化及收缩力下降、合并心房颤动、久卧不动或用利尿药的患者中。 (3)猝死是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阅读全文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

  主要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禁用。一般以10~30mg%浓度静脉滴注,滴速汉0.5μg/(kg·min)开始,以后逐渐增加滴速,每5~10min增加1μg/(kg·min),直至出现满意疗效或已达10μg/(kg·min),平均每分钟可用300~600μg,常用剂量为0.75~1.0

如何诊断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必要时对第一代亲属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发现家族性DCM,目前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仍为除外性诊断,临床上表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患儿,超声心动图示心室腔明显增大,室间隔及左室的后壁运动幅度减低而无其他病因解释时应考虑本病,DCM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及左室收缩

关于原发性心肌病的疾病概述

  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疾病。本病分为三型:  ①扩张型心肌病:该型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此型最为常见,占70%~80%。  ②肥厚型心肌病:

关于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扩张型心肌病 (1)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学说:认为心肌病是在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免疫性心肌损害所造成,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学说。  (2)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分支的病变,引起痉挛和阻塞所致。  (3)有些病例有心肌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缺乏也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4)部分病例与营养障碍有关,如食物中缺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简介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二尖瓣或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血压多正常,但晚期患者血压可下降,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心力衰竭时可出现交替脉,脉搏常减弱,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

概述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

  1、扩张型心肌病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急和浮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急,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急,或有夜间阵发性气急,并常见头晕,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少数患者有晕厥,各种心律失常均可见到,还可发生栓塞及猝死。  2、肥厚型心肌病  起病多缓慢。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史,症状

关于原发性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是一组发病缓慢、病因未明、以心脏增大为特点、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最初可无自觉不适,以后可在劳累时或轻度劳动时出现气急、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脏重量增加,各心腔扩大,心肌灰白而松弛;室壁厚度近乎正常,心内膜也可增厚,可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常有心肌纤维化,也可心壁成片受损,心脏起搏系统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常见体征有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抬举性冲动或心尖双搏动;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见于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予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做Valsal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的概述

  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机体许多器官的代谢和生理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甚为突出。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时,体内T3和(或)T4持续升高对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

  1、X线检查  心脏扩大为突出表现,以左心室扩大主,伴以右心室扩大,也可有左心房及右心房扩大。  2、心电图  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广泛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左房肥大,由于心肌纤维化可出现病理性Q波,各导联低电压。  3、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

治疗右室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右心衰进行治疗,发生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室速选用胺碘酮等。对反复发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室速病灶、置入埋藏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附壁血栓形成。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怎样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1、对无症状、室间隔肥厚不明显及心电图正常者暂行观察。  2、避免剧烈运动  特别是竞技性运动及情绪紧张。  3、药物治疗  避免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氨酰心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2)钙离子拮抗剂 异搏定、硫氮卓酮。  (3)抗心衰

原发心肌病儿童中医诊断概述

  本病症状比较繁杂,但总以心悸胸闷为主要表现,临证之时重在辨明病位,分清虚实缓急。若属心肺同病,多见咳喘;心肾同病则见水肿、喘促;兼见气促不得卧,四肢厥冷,尿少浮肿者属重症急症。  1.心气不足  主证:心悸怔忡,心神不宁,乏力气短,眠差梦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本证由心气不足,

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1.冠心病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元其他原因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阶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心肌活动普遍受抑则有利于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长期广泛缺血而纤维化,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

关于继发性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继发性心肌病亦称特异性心肌病,指由已知原因引起或发生于其他疾病的心肌病变。继发性心肌病为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常伴有心内膜和(或)心包病变。  继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常与原发性心肌病相似,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般以心力衰竭为主,通常左心衰竭先见,右心衰竭发生于后。心律失常不少见。但亦有早期体检

关于继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根据原发病的性质,继发性心肌病可见于下列各类疾病:  (1)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口-眼-生殖器综合征和干燥综合征等。  (2) 神经肌肉疾病:遗传性共济失调、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肌营养不良、面-肩胛-肱肌营养不良、肢带肌

关于继发性心肌病的分类介绍

  继发性心肌病指发生在某些全身性疾病中的心肌病,此类疾病甚多,主要包括:  1.感染 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霉菌、原虫等引起,即心肌炎后心肌病。  2.代谢、营养、内分泌性 由血色病、糖原累积症、粘多糖病、淀粉样变、类脂组织细胞增多症、慢性特发性黄瘤等代谢性疾病,钾代谢障碍、镁缺乏症、贫血、脚气

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简介

  缺血性心肌病(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M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1995年WHO/ISFC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CD-10:I42.101)。    行经皮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ICD-9-CM-3:37.34)。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

右室心肌病的病因及病理

  本病的病因未明。家族性发病颇为常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脏ryanodine 受体基因(RyR2)突变是参与ARVC 的一个致病基因,染色体位点为lq42 ,心脏ryanodine 受体参与儿茶酚胺介导的室性心动过速。盘状球蛋白(plakoglobin)基因缺陷可能造成心肌损害、心肌被纤维脂

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见,可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与右心室病变范围有关,可分为下列三型。  1 .心律失常型 以右心室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反复晕厥或猝死为首发征象。由于发  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诉心悸、胸闷、头晕。少数病例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2 .右心

肥厚型心肌病运动康复治疗

  曾经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被认为是运动训练的禁忌症。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提示我们HCM患者运动并不增加风险。最初发现植入ICD后继续运 动的患者并不增加放电次数1,2, HCM运动员继续运动也不增加不良事件3。此外死后尸检资料证实194例HC

如何诊断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可以确诊。  1.梗阻型HCM  诊断HCM必须首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如先心病,高血压,内分泌代谢病等,若存在胸痛,晕厥,心悸等症状,心脏检查发现心前区中晚期喷射性杂音,且杂音强度随体位,屏气,握拳等动作的改变而改变,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

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即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引起。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冠脉动脉炎等疾病所致。  1.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

  1.X线检查  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脏大小与心脏及左心室流出道之间的压力阶差呈正比,压力阶差越大,心脏亦越大。心脏左心室肥厚为主,主动脉不增宽,肺动脉段多无明显突出,肺淤血大多较轻,常见二尖瓣钙化。  2.心电图  由于心脏缺血,心肌复极异常,ST-T改变常见,左心室肥厚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

关于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介绍

  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需除外其它原因的心脏病。如临床上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无常见的风心、冠心、先心、高血压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心包疾病等时,应考虑本病。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及分型,明确诊断有时依赖于心肌活检、心血管造

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室壁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一种遗传性疾病,肥厚的室间隔突向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前叶向肥厚间隔移位,引起左室流出道(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狭窄、梗阻和二尖瓣反流,临床表

限制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1.缩窄性心包炎  以下要点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1)有活动性心包炎的病史;  (2)奇脉;  (3)心电图无房室传导障碍;  (4)CT或MRI显示心包增厚;  (5)胸部X线有心包钙化;  (6)超声心动图示房室间隔切迹,并可见心室运动协调性降低;  (7)心室压力曲线的特点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