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绿色”成绩单亮眼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绿色根基。 近日,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陆续开工,这些工程围绕“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的关键节点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展开。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年均投入约100亿元,在全国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2021~2030年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将让1000万公顷国土再现勃勃生机。 十年来,我国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国土绿化大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大工程,营林造林总量质量齐头并进。全国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十年来,我国完成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荒......阅读全文

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咬紧牙关,爬坡过坎,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

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千里眼”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一项项新措施、新技术也随即运用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成为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助推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技术就是卫星遥感。遥感技术起源于飞行器和人造卫星的发展,即利用载人(无人)飞行器或人造卫星上搭载的摄像和其他感应、探测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

发挥湿地功能净化水质水专项助力水生态环境重大改善

   近日,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成功召开。大会特设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报告专场,系统展示了水专项支持我国湿地保护,助力河湖水生态修复的工作与成效。水专项淮河项目河流水生态修复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获颁国际生态学协会授予的“杰出湿地科学家”奖,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生态环保攻坚这一年-大气污染防治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17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非同寻常的一年、令人难忘的一年。资料图片/人民图片网供图  滚石上山,迎难而上;逆水行舟,奋力向前。  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以“图难于其易,

方辰:在物理理论研究领域耕耘10年,取得亮眼成绩

笔、纸和计算机,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辰办公桌上必不可少的3样东西。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用笔在纸上推导一些方程公式,偶尔用计算机辅助做一些运算。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工作似乎很枯燥,但方辰却乐此不疲。在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领域耕耘10年,成绩亮眼作为理论物理学家,方辰主攻凝聚态体系中

中科院生态中心DNA损伤修复研究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DNA损伤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发现》杂志。  具有活性的RecA/Rad51核蛋白丝的结构及其介导的链交换过程,一直以来是DNA修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汪海林研究组设想,在生理条件下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充满干劲

  “听了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浑身充满了干劲。”  “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在听取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报告提神振气、鼓舞人心,既是“成绩单”,也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为打好污染

再用眼睛喻生态保护 看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生态建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

环境保护成就 “世界花园”

  瑞士的干净清洁世界闻名。大自然为瑞士提供了天然良好的生存环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瑞士的各条河流都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水。   造就这种环境的背后,是严厉的法律规定和自觉的环保意识。记者今年在瑞士采访时,曾与一位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女性聊起生活在湖光山色中的惬意,不过,她的回答却并不轻松。   据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报告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湖泊、湿地、山地、西北干旱区、东部超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中国科学院组织相关院属单位,在长期系统性工作基础上,由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编制形成了《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报告》,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形成了

我国航天测控50年取得8大突破性成就

  记者13日从在京举行的中国宇航协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第25届测控学术年会上获悉,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航天测控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已经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功能多样、天地一体的航天测控体系,圆满完成所有航天发射测控任务,取得了8大突破性成就。   ——自行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第八项任务“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下设的三个项目近期陆续召开了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所涉及到的项目包括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力评价技术集成与应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

技术交流: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

  在人类经济的社会发展中,水是战略性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生态水被社会用水挤占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水生态系统开始逐渐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保护以及宜居环境的需求开始逐渐引发社

生态环保督察:贵州省长江保护修复问题依然突出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贵州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3月18日向贵州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  贵州省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2022年2月底,督察组交办的2307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启动会召开

  5月16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启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领导小组组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干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长江保护修复工作,亲

2019年“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公示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

生态环保攻坚这一年

  生态环保攻坚这一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气污染防治,公众感受最明显的还是大气污染防治。  经过持续努力,“大气十条”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像图中的北京一样,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17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非同寻常的一年、令人难

我国启动16项生态修复工程覆盖63%国土

  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16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涉及森林、湿地、荒漠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约占国土面积的63%,覆盖范围之广、建设规模之大、投资额度之巨,堪称世界之最。   

我国实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

  记者1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粮农组织执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的“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建设示范项目”已于近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河口海域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海洋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我国沿海有1500多

我国将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记者20日从财政部获悉,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决定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建立优质生态湖泊保护机制。   根据试点管理办法,纳入试点范围的湖泊,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湖泊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有饮用水水源地功能或重要生态功能;   ――湖泊现状

王毅:开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今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公布之后,对国家公园定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明确,指明了我国未来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

西气东输实现"建设绿色管道、保护生态环境"承诺

  在位于西气东输靖边压气站以东16公里的乔沟湾乡,10年前,这里曾是轰轰烈烈的西气东输管道黄土塬段施工现场;今天,这里沙棘、紫穗槐郁郁葱葱,像铺了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   如果不是每隔50米竖立着一个2米高的标识桩,谁会想到一条钢铁巨龙正静静地卧在“地毯”之下,将清洁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

首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新进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恢复栖息地植被、建设大熊猫廊道等8.4万亩。对重大项目、民生项目进入国家公园开展

“十一五”环保成就展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将举办

  6月7~10日,作为今年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题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十一五”环保成就展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将在北京举办。   “十一五”环保成就展主要反映“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环保战线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我国学者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30040)等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张志珺教授课题组提出微流控中空纤维联合无创电磁感应和控释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新疗法,研究成果以“微流控中空纤维联合无创电磁感应和控释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外周神经损伤(Microfluidic Hollow Fiber w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召开

  4月22日-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在南昌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6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在致辞中提出,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等8个重点专项申报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发布了“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等8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等

潘碧灵委员: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77.shtm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率显著提升,2022年已达98.1%,水环境理化指标达到或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十分突出,尤其是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为生态修复献计献策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高峰论坛举行

   12月28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矿山生态修复高峰论坛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大学及国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领域领军企业的院士、专家们齐聚古城宣化,深入研讨和分享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脉络、实现路径、先进经验等,现场为破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周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