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TRAF6上调了HIF-1α表达,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30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方靖(Jing Fang)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癌症分子机制,植物源小分子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及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致癌机制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是NF-κB通路中关键的接头分子,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证实TRAF6不仅参与调节天然免疫应答,而且与T细胞外周免疫耐受的维持相关,同时TRAF6还可以参与体外破骨细胞的成熟与分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RAF6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阐明。 ......阅读全文

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生命塔”,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消化等重要的人体机能。肝脏拥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般轻伤不下火线。但当今社会快速的工作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得肝损伤在现代人群中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   最近几年利用谱系示踪技术发现,肝脏损

研究揭示有翅蚜高效传毒的分子机制

 桃蚜(Myzus persicae)是全球分布的广食性农业害虫,能够为害上百种植物并传播较多农作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病原媒介昆虫。据统计,超过55%的植物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蚜虫传播病毒造成的危害大于对植物的直接危害。自然界中,蚜虫依据不同密度、营养、光温等环境因素在有翅型和无翅型之间转变,具有

Nature:揭示基因调节的新型分子机制

Nature:揭示基因调节的新型分子机制   基因编码的信息可以翻译成为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最终会介导机体的生化代谢,其中信使RNA(mRNA)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其也是蛋白质翻译的模板;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等处的研究人

RNA干扰的分子机制首次被发现

  日本东京大学官网近日宣布,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核糖核酸干扰(RNAi)的分子机制。所谓核糖核酸干扰,就是单分子RNA分裂时出现的某种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借助RNAi可以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科学家一直期待RNAi现象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在先前研究中,科学家已经发现RNAi

美国白蛾入侵分子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詹帅研究组、黄勇平研究组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揭示了美国白蛾入侵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并提出了代谢可塑性促进外来入侵种快速适应新生境的假说。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  美国白蛾起源于北美地区,

Cell:揭示大脑制定决策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脑如何忽略或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和知识,相关研究或能帮助理解大脑神经回路的功能,同时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并治疗神经性疾病。图片来源:Kris Snibbe/Harvard file photo  文章中,研究人员

分子的重复机制异倍性

当某个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时,就会发生异倍性。异倍性通常是有害的,在哺乳动物中经常导致自发流产。一些异倍性个体是能够成活的,例如人类中导致唐氏综合症的21三体。异倍性通常以对生物体有害的方式改变基因剂量,因此,它不太可能通过人群传播。

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生命塔”,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消化等重要的人体机能。肝脏拥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般轻伤不下火线。但当今社会快速的工作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得肝损伤在现代人群中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最近几年利用谱系示踪技术发现,肝脏损伤后主要是通

科学证实:吗啡上瘾分子机制被破译

  毒品成瘾的治疗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首次阐明,吗啡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自噬,从而导致毒品成瘾。该研究为阐明阿片类毒品成瘾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噬》期刊上。   毒品成瘾困扰人类健康,呈

上海生科院Science解析重要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对多年生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的研究中揭示了年龄相关性春化作用的分子基础。相关论文“Molecular Basis of Age-Dependent Vernalization in Cardamine f

分子的重复机制滑链错配

又称复制滑动,是指DNA复制中的错误产生的短基因序列的重复。在复制期间,DNA聚合酶开始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的某个时刻,聚合酶与DNA链解离,复制停顿。当聚合酶重新连接到DNA链时,它将复制链对齐到不正确的位置并偶然复制相同的部分不止一次。重复序列,但只需要几个相似的碱基,通常促进复制滑动。

阻止细胞成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

   最近,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个多少有些神秘的分子有着从不为人知的作用。它似乎可以通过激活结直肠细胞组织避免使其成为癌细胞。  这个分子被称为NLRC3,它是在细胞内发现的“传导蛋白”NOD样受体(NLR)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它们在细胞内帮助控制免疫等功能。然而,直到现在,科学家们才意识到NLRC3

深入解析玉米干旱响应分子机制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广泛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对于全球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影响玉米产量的诸多因素中,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深入解析玉米干旱响应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玉米耐旱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与陈化榜研究组合作,通过对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苗期耐旱性

关于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主流假说

1.氧化性损伤。来自自由基的积累。2. RDNA。染色体复制时可能出现错配膨起染色体外RDNA环,叫ERC。它的积累导致细胞衰老,并伴随核仁的裂解。3.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复合物。它可以阻止它所在位点的DNA转录。4.SGS1基因和WRN基因。这是两个同源的基因,对于保证细胞正常生命周期是必须的,但是容

细胞周期M期的分子机制

从G2期到M期在G2期,M-Cdk在细胞中累积。到G2期末尾,M-Cdk被激活。激活的M-Cdk通过磷酸化Cdc25使Cdc25激活,而激活的Cdc25通过水解M-Cdk上的两个磷酸基团激活M-Cdk。同时,M-Cdk还能抑制Wee1激酶,进一步促进M-Cdk的激活。这种正反馈的激活方式使得激活的M

Cell:饮食限制健康益处的分子机制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SPH)一项新的研究识别饮食限制或减少食物摄入量(但并没有营养不良)健康益处背后的关键分子机制。限制饮食也被称为限制热量摄入,最出名的是它能够减慢实验动物衰老。  结果表明,限制两个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会导致硫化氢(H 2

概述口蹄疫病毒致病分子机制

  FMDV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 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在细胞质内复制和增殖, 通常在感染4h~6h后可生成新的感染性病毒粒子。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是受体的特异性识别, 研究证实, 整联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是FMDV的受体.体外实验表明, 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5、αVβ6、α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作用机制

凝血级联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旨在防止血管损伤后的大量失血或出血。不幸的是,有时会在不需要时形成血凝块(血栓)。例如,一些高风险情况,如长时间固定、手术或癌症,可能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凝血级联由一系列步骤组成,其中蛋白酶切割并随后激活序列中的下一个蛋白酶。由于每个蛋白酶可

大豆受体激酶作为分子开关调节抗病免疫触发的分子机制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疫霉根腐病、大豆锈病等)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P

在单分子水平揭示药物分子硫黄素T的微观机制

  该研究工作在单分子水平揭示药物分子硫黄素T以寡聚态与靶点胰淀素蛋白结合,并从能量角度阐明分子识别过程中硫黄素T分子选择性寡聚化的微观机制。  选择性寡聚化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进化规律之一。在亚分子水平,两条、三条或四条a-螺旋链受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细调控,平行或反平行排列形成的螺旋卷曲,构成了蛋

微生物研究所揭示植物识别病原细菌的新机制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期刊The EMBO Journal 以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用人才激活创新机制

十年,对于不少人来说不过是转瞬之间,而对于北生所,则是沧海桑田。十年,这块被誉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研究所,展现出一幅生命科学领域的壮伟蓝图。 在建立之初,北生所便担负特殊的历史重任: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化研究所的管理机制。自此,北生人兢兢业业,在短短十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用人才激活创新机制

   编者按 十年,对于不少人来说不过是转瞬之间,而对于北生所,则是沧海桑田。十年,这块被誉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研究所,展现出一幅生命科学领域的壮伟蓝图。  在建立之初,北生所便担负特殊的历史重任: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化研究所的管理机制。自此,北生人兢兢业业,在短短十年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发现抑制寨卡病毒体内复制分子物

  3月15日,国际知名期刊《免疫》(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了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牵头在寨卡病毒方面的研究成果,报道了25-羟基胆固醇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具有明确的保护效果。该研究由苏州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牵头,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和美国加利福尼

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功开发新型超级双疏膜

  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功开发一种新型超级双疏膜,利用这种膜能够根据需要将二氧化碳等气体富集到溶液和气体,或者将其从液体或气体中溶出。这些特性主要归因于膜表面的超双疏(疏水疏油)涂层。这一涂层不仅能改进气体交换,而且能防止膜孔堵塞。   在用于气体交换时,膜的纳米结构面接触液体,气体分子在膜的另

荷兰高分子研究所执行主席Jacques-Joosten访问应化所

  座谈会现场  12月20日,荷兰高分子研究所(DPI)执行主席Jacques Joosten一行访问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寻求两所间的合作。长春应化所所长助理周光远等接待了Jacques Joosten一行。  座谈会上,DPI代表介绍了研究所的定位、研发团队、合作伙伴及机构

Science:调节大脑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分子开关,其可以帮助控制应对神经网络活性改变的神经元的特性,该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相关研究表明大脑中的“硬件”是可协调的,而且对于理解基本的神经科学原理提供了一定帮助,也为后期开发治疗神经性障碍比如癫痫症的新型疗法提供了

研究发现ATM激酶别构调节的分子机制

  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当中,细胞中的基因组也不例外,基因组可能发生突变,可能发生序列重复,种种的变故导致基因组重排和不稳定。一旦,这些细微的变化蓄积的多了,或是在某些关键的部分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可能导致机体机能发生变化,导致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然而,多种外源和内源

研究揭示兰花异彩纷呈的分子机制

  兰科植物的萼片和由花瓣特化出的唇瓣,通常拥有丰富的颜色,因而其花色图案也拥有丰富的多样性。2月28日,《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兰科植物花色图案的形成过程及其分子机制。该结论丰富了人们对花色形成过程和机制的了解,为植物的花色研究和花色育种提供了新的

单分子荧光分析技术揭示解旋酶作用机制

  类似解旋酶的蛋白与核酸相互位置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细胞生物学意义,但是至今科学家们还并不清楚这个过程如何解开DNA结合蛋白,而且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迄今为止仍然倍受争议。 DNA修复指双链DNA上的损伤得到修复的现象,这个过程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DNA修复是探索生命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