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日研究发现癌症研究新机制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癌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都急剧攀升,这使得癌症研究变得更加迫切。对于癌症生物学的研究让科学家们了解更多癌症的真相,比如说多种遗传变异,多种表观遗传学变异等等,诱发癌症的机制变得繁杂而晦涩难懂。 近期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组从不同方面分别揭示了癌症的新作用机制:肠道内的一种菌群会导致肝细胞老化,从而导致癌变;大型癌症基因组研究揭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突变基因图谱。 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0位被诊断为AML的患者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将其与健康人细胞的DNA测序所获的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发现仅仅发生在癌症细胞的突变基因以及引起导致患者患AML的突变基因。他们也寻找了在DNA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RNA序列发生的改变。 研究显示与其它成年人癌症相比,AML引起的相对较少的突变。癌症细胞在AML患者中平均有13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远远少于在乳腺癌,肺癌和其它实......阅读全文

在无症状时及时“抓住”肿瘤“痕迹”,癌症不再防不胜防!

  在癌症增长得致命之前,寻求检测癌症的方法已经迈出了新的一步,新的概念验证数据表明,专门的血液检测可以发现由于肿瘤太小而无法用其他方式进行识别的突变型DNA碎片。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周二在芝加哥举行的年会上提出了这一突破性研究。它发现在124位晚期癌症患者的肿瘤中发现的73%的遗传突变也被发现出现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聚焦重要激酶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首个完整ATM/Tel1激酶的冷冻电镜(cryo-EM )结构,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农业大学的王伟武(Weiwu

第三次药物革命:以色列DNA研究开启个性化诊疗时代

  “通过研究人类的DNA,预知可能发生的疾病,研制出新型的DNA药物,就有可能让人类永葆青春!”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阿龙·切哈诺沃语出惊人。   前不久,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决定割除双乳乳腺的事件引发舆论聚焦:她之所以要做切除手术

线粒体对机体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都知道,线粒体是机体的细胞能量工厂,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他们渐渐开始发现线粒体对机体健康非常重要,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EMBO J:单一的线粒体蛋白缺失或会诱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doi:10.15252/embj.201796553  目前研

欧洲最大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争议中启航

   克里克研究所 图片来源:Annthea Lewis  15年前,Paul Nurse有一个他现在称为“愚蠢的主意”。这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提议将英国伦敦两家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合并在一起。他建议在位于伦敦南部格林威治半岛的千禧巨蛋(周长1千米、高52米的开放式展览中心)里建立一个巨型实

2016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统计了过去一年中发布的270万篇学术论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论文Altmetric指数百强榜单,列出了那些在社会公共领域引起最强烈关注或讨论的科学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国现任总统发表的医保评估报告,有引力波与比邻星B这样的重大天文学发现,有最早的生

梳理维生素B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维生素B(Vitamin B)旧称维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主要有维生素B1(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泛酸(遍多酸)、

一周资讯回顾:他用DNA测序技术,让百年肿瘤“变废为宝”

  国内资讯  重磅!《“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发布,基因测序、免疫疗法、AI等“被点名”  5月10日,据科技部官网消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

科学家公开致信谷歌创始人: 衰老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长生不老”是人们永恒的梦想,炼丹的古人数不胜数,“青春永驻”也在传奇小说里经常出现,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抗衰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抗衰老研究都是十分热门的领域, 最近,分子生物物理学家 Maria Konovalenko 致信 Google 联合创始人 Sergey Brin,

1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2019年1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热度、点击量、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Immunity:科学家揭秘为何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外观会越来越差?  doi:10.1016/j.immuni

《Nature》 小酌怡情大错特错!酒精代谢物诱使干细胞突变!

  关于酒精的危害,《Nature》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会再度刷新你的认知。  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乙醛(一种内源性和醇衍生代谢物)会引起的DNA损伤和突变现象。这种损伤导致DNA双链断裂,这些细胞中DNA损伤的积累促进了细胞自身的降解,而这种损伤的引起的错误修复会引发恶性肿瘤。  酒精的消耗导致

科学家们合作研究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人为什么会衰老,人的寿命到底有没有极限?”“我们能不能实现长生不老、返老还童?”两年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蔡时青在一个科普论坛上抛出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众多同行的关注和提问,他的观点也被一些人概括为“人类已经有望实现‘长生’,而我们的目标却是‘不老’”。  如今,由蔡时

基因折纸有乾坤 DNA研究向3D时代迈进

   图片来源:《科学》  对于DNA的比喻在不断增加。它是一串代码、一段螺旋梯,而如今又变成近似折纸的东西。正如将一张平整的纸折叠,能将其变成一只鹤或一朵荷花,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通过成环和折叠形成的复杂模式能帮助人体基因组转变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种弯曲和旋转可让特定基因同那些距离遥远

评论:基因编辑,福音还是祸根?

   你是否设想过,艾滋病、癌症可以被治愈,秃头、肥胖等“不完美”形体可以轻松被摆脱,甚至真的可以返老还童,寿命不再受时间的束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这些愿景或许都有可能实现。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方法,能够修复大脑的“破损基因”。之前报道称,研究人员无法对眼睛、

组蛋白研究进展速览!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析科学家们在组蛋白研究上取得的新成就,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Daniel N. Weinberg et al,doi:10.1038/s41586-019-1534-3  【1】Nature:揭示组蛋白标记H3K36me2招募DNMT3A并影响基因间DN

《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其他重要新闻发布摘要

  莱菔硫烷与自闭症谱系障碍  一项研究发现,用西兰花芽提取的莱菔硫烷进行治疗能改善29名13到27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男性在社会响应性以及语言沟通等指标评估的表现,而在中断治疗之后,得分回到了治疗之前的水平。  一种癌症易感综合征的遗传基础  一项研究发现,对13名患Li-Fraumeni综合征的人

新研究发现可维持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长寿基因

  我们的肠道细胞拥有数万亿细菌,数量超过我们身体的其他细胞,这些细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加强我们的免疫系统。 这个复杂的细菌生态系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群,维持肠道菌群有助于防止坏细菌繁殖,而菌群失调也必将导致我们生病。   近日,美国诺瓦托市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以果蝇作为研究标本,

涡虫奇特再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许多生物都具有特殊的能力,使它们在众多物种中独树一帜。例如,猎豹每小时能奔跑60英里;蚂蚁能举起自身体重100倍的物体;扁形涡虫可以再生出截肢部位。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驱动这些惊人特技的机制,并希望他们能发现任何的秘密,为人类生物学带来新的观点,并带来新的方法改善健康和缓解疾病。  

自噬是干细胞抗衰老的手段

  自噬是细胞对抗恶劣环境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营养缺乏或高温氧化等恶劣环境下,细胞可以启动自噬,达到应对细胞应激保护自身的目的。研究发现,自噬也是许多物种对抗衰老的一种措施。最新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也利用这种方法维持自身的年轻化。这给许多造血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其实人体内的干细胞类型非常多,这

这些研究“颠覆”阿尔兹海默症认知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正影响着全球超5000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平均每100位60岁及以上老人中就有5-8名痴呆症患者)。遗憾的是,全球2/3人并不了解或者关注这一疾病,中低下收入国家的患者及时接受诊断的概率不足1/10。就在其他疾病得益于医疗技术进步

PNAS:研究人员开发癌症基因表达分析新技术

  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更好地了解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中RNA有可能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将推动更深入地了解肿瘤全基因组测序检测。研究人员将这一成果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当研究人员测序癌细胞的RNA时,他们可以将之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看看哪里存在

为何不同人群总是易患这些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的人群在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上或许并不相同,比如有研究人员就发现,相比女性而言,男性更易患肝癌,本文中,小编整理了相关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Manieri et al., 2019  【1】JEM:突破!科学家从分子层面上解释为何男性更易患肝癌?

Nature Medicine新发现改写医学教科书

  当红细胞受损或到达正常寿命的终点时会发生什么,而铁是如何成为运送循环氧气的必要条件的?由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驳斥了过去关于老化或废弃红细胞在何地及如何被清除,及它们的铁原子保留下来供新细胞使用机制的认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

Nature:首次发现RNA剪接与衰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生物通报道:衰老是各种破坏性慢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生物学因素如何影响“细胞何时以及多快的衰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现在,由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将细胞机器——其在一个称为“RNA剪接”的过程中切割和重新连接RNA分子——的一个核

DNA片段能预知寿命:端粒长度决定生物寿命

  西班牙、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提取血液中的细胞,测试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可推断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这种检测方法将于2011年年底在英国上市,由此引来争议与关注  端粒长度  决定生物寿命  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是这项商业端粒检测方法的发明者,她说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快捷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Urimarker 2020线上会议第二弹:探讨多组学方法与应用

  2020年5月15日-17日,第二届尿液生物标志物网络研讨会(Urimarker 2020)线上直播召开。Urimarker 2020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分析测试百科网联合主办,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协办,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全程

谷歌掷重金发展生命科学 要从基因上延缓衰老

  12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风投(GoogleVentures)昨晚发布了其2014年度投资年报。报告显示,谷歌全年投资总额达到16亿美元。不过绝大部分资金并没有流入到市场普遍认为的谷歌擅长的领域,如消费者互联网服务、移动应用以及企业软件开发等。相反的,35%的资金被用作支持生命科学和

Nature:DNA修复新模式解答转录争议

  紫外线和其他环境因素不多对我们的DNA造成破坏,可以说我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发现和修复DNA损伤的能力。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展示,RNA聚合酶负责在基因组中搜寻DNA损伤,并招募盟友对其进行修复。这一机制能够有效减少突变,帮助人体控制癌症和其他疾病。这项研究由Evgeny N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