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集中在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在270万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却和大陆冰川的积聚与海洋环流的变化一致,大西洋深处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被从北到南输送到太平洋中释放。 研究人员认为,海洋输送系统变化的同时,北半球冰川体积扩张,以及海平面大幅下降。而南极的冰切断了发生在海洋表面的热交换,迫使其到海洋深处。这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而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作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4日报道,科学家基于250万年前到330万年前的海洋沉积物岩芯样本,深入了解到今天的气候变化机制。该论文的首席作者、罗格斯大学海洋和沿海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斯特拉·伍德说:“我们认为,大约建立于270万年前的现代深海环流,即海洋输送,引发了北半球冰盖扩张,而不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重大变化所致。” 研究表......阅读全文

《自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将令海洋前景更“凄凉”

英国、以色列、法国、意大利四国科学家近日通过野外研究(field study)证实,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海水酸性上升,令珊瑚、海胆等生物无法生存,从而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论文6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图片说明:正常酸度海水中的珊瑚。(图片来

火山喷发致使大量二氧化碳排入海洋系统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近日报道,科学家已发出警告,随着热浪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正在扼杀珊瑚礁和海藻森林。  位于温带和热带气候边缘的日本式根岛火山爆发后,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鲨鱼皮肤受伤-竟然与海洋酸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将使海洋更加酸化,并可能损伤鲨鱼皮肤。酸性增强会腐蚀鲨鱼的牙本质——覆盖在皮肤上的微小的齿状鳞片,进而损害它们的游泳能力。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报告》。埃氏宽瓣鲨正面临着海洋酸化的风险。图片来源:Juniors Bildarchiv GmbH/Alamy  南非政府农业、林业和渔业部的

曾经,这些观点令人放松了对全球变暖的警惕

全球有没有变暖?这个曾经争论不休的问题,如今已经板上钉钉。3月下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发布了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暖?人类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原本属于气候科学研究。然而,由于气候应对行动涉及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和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研究称二氧化碳致暖效应将持续近千年

  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二氧化碳排放能够骤然停止,地球大气中已有的二氧化碳也足以在未来几百年里持续令地球变暖。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研究人员模拟了这一状况:将1.8兆吨碳排入地球大气后,让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骤然停止。据悉,科学家们普遍采用排放骤停的场景

最新研究揭示远古时期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关系

冰雪包裹的“雪球”地球 人类科学家一直期望了解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地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一些通常的做法是运用科学模型和现实观察进行科学研究。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又把眼光放到了远古时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表明,过去24亿年里,活火山不断释放大量的二

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

德国瓦登海岸的盐沼地上空架起一道彩虹。美国普吉特海湾的海面浮游生物群。中国广东省阳江市沿海的红树林。特内里费岛的拉克鲁斯港掀起大浪,该岛位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中。  为了提高全球海洋及沿海地区的管理,联合国五大机构近日发布了“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特征是为

警告!地球健康16个“生命体征”亮红灯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创纪录的420ppm。从严重的森林火灾和极端热浪,到风暴潮和毁灭性洪水,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愈发严重。在一项近日发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中,由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盟发布了地球“红色代码”,明确并警告了在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上升数十年后,人类将面临“气候紧急状态”。研究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创新高

  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月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千分之零点四。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上周三发布了该数据,并将其称为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里程碑”。据科学家估计,消除80%的化石燃料排放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不过,他们警告说,当前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温室气

焦念志:海底封存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巨大

  鉴于未来可能形成的全球性低碳产业,发展CCUS技术将是提升我国低碳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机遇。  在可预见的未来,矿物能源仍将主导中国的能源供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长期处于高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发展和储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将为我国低

英国发布海洋能源行动计划

  英国政府3月15日发布《海洋能源行动计划》,提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新兴的海洋能源发展,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并提供一批就业岗位。   英国负责能源事务的国务大臣亨特当天在北爱尔兰一处大型潮汐能电站宣布了这项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帮助英国海洋能源产业设立到2030年的远

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扰乱海洋化学物质循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8日报道,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洋温度上升将扰乱浮游生物对二氧化碳、氮和磷等化学物质的自然循环。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   在海洋碳循环中,浮游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一半,然后

南海海洋所等研究表明珊瑚礁退化人为影响大于气候变化

  11月9日,国际保护生物学刊物Conservation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黄晖研究员与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Terry Hughes教授等在珊瑚礁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he Wicke

海洋“补铁”或有助碳减排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南极海域投撒硫酸铁。 研究表明,向海洋中投撒铁颗粒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英国科学家发现,当铁混入海洋后能够产生大量的海藻。而当海藻死亡并落入海洋深处时,它们会带走自身吸附(封存)的碳,从而减少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参与该项研究的国际团队向南极附近约1.7平方公

我们已经看到大气采样器的效果,您还打算不重视它吗?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开始时,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下垫面表面的影响,下垫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发生了变化,其中引起了当地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反思通过地球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减少太阳辐射

二氧化碳水平创百万年新高-人类进入“危险地带”

  联合国新闻中心13日发布消息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日均值最近超过了百万分之四百(400ppm),称这是百万年来“二氧化碳浓度首次突破这一关口”,引发联合国方面的高度关注。   联合国负责气候变化的高级官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13日就此特别发表声明

将全球气候升温控制在2℃内-纵有温室效应也可减少7成物种灭绝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全球两大热点和难点问题,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解决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受损“双重危机”,必须将这两大热点难点问题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目标协同推进。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19世纪中叶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约1.1℃,海平面上升

浙江大学:海洋酸化致海产品重金属积累增高

  浙江大学刘广绪团队发现,如果海洋酸性增加,双壳贝类海产如蓝青口(紫贻贝)、血蛤(泥蚶)和文蛤可能积聚高浓度的金属镉,相关成果1月21日发表于《科学报告》。这项研究表明,镉在这些海鲜中的浓度升高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水体酸度增加对淡水生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但由二氧化碳驱动的海

“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完成

  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相关情况。解振华列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就,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在上升期的原因及合同能源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障碍。   解振华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根据公约和历次缔约

我国“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完成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相关情况。解振华列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就,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在上升期的原因及合同能源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障碍。   解振华说,中国政府高度

全球变暖:从二氧化碳单月浓度创纪录看气候变化影响

  不久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消息称,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月平均浓度达到400.83ppm(1ppm=百万分之一),创造了200万年来的最高值。  NOAA温室气体首席科学家彼得·坦斯说:“这既让人不安又令人生畏。让人不安是因为发生的速度如此之快,与地球自身的自然变化进程相比,

全球气候变化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水华蓝藻爆发

   2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吉星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皇家科学院、德国不莱梅大学合作,在《科学进展》上以第一作者发表题为《蓝藻的固碳表型可塑性将促进其在高CO2环境下的爆发》的研究性论文。该论文从蓝藻的表型可塑性角度,创新性地将实验室数据与数学模型模拟成果相结合,预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超百万分之400-创历史新高

  针对国际权威观测机构表示观测到的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日均值首次突破百万分之400这一关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13日特别发表声明,敦促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加强应对和遏制气候变化的战略行动。   美国商务部国家海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9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天发布的白皮书由八章组成,即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

二氧化碳如何影响气候

  本周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是各国代表们热烈讨论和商议的重要议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从哪儿来?   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以外,人们的日常消耗也会制造出大量二氧化碳。比如

南极融冰减缓深海洋流-或引发多个连锁反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38.shtm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据英国《卫报》29日报道,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保持今天的水平,到2050年,海洋最深处的洋流可能会减慢40%。

海洋酸化加剧海螺壳体溶解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随着海水的日益酸化,南极洲某些海螺的壳体将不断溶解,从而威胁到食物链。 海洋每年会吸收大约四分之一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升高,海洋的酸化也逐步加剧。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威胁到珊瑚

科学家警告海洋酸化危害大

  1990年,旅行者1号拍摄了一张著名的“淡蓝色圆点”照片。在照片中,地球显示为一个小圆点,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中微不足道。然而根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IGBP)日前发布的报告,到本世纪末,“淡蓝色圆点”中的海洋将越来越不适宜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由于海水从大气中持续吸收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