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

著名网络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萨利在其近著中,提出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 一、勾股定理。在每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第一个证明这一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毕达格拉斯认为,物理世界的核心是数学。将物理学与数学相结合,证明是最富有成果的结合。甚至到现在,如果一项科学理论能够从数学上加以证明,人们才会认为这项科学理论是真正可靠的。 二、微生物的存在。17世纪末,荷兰透镜制造商列文·虎克从自己的牙齿刮下一些污物,并通过显微镜观看这些东西。他认为这里有“小微生物”在动。事实上,人肉眼是看不见这种“小微生物”的。约两个世纪后,对这种“不可见”微生物的了解,使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这一理论又使医生攻克了多种疾病:伤寒、小儿麻痹症及白喉等。之后,人类对从传染病、心脏病到癌症等死亡主要原因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三、三大运动定律。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解释了宇宙中......阅读全文

发现决定人类语言功能关键基因

为什么人能说话而黑猩猩不能?答案可能就在基因FOXP2   为什么人能说话而其生物学近亲黑猩猩却不能?英国《自然》杂志11月12日刊登研究报告说,答案可能就在基因FOXP2上,这个基因的人类版本与黑猩猩版本仅有两点小小的不同,但却因此赋予人类独特的语言能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

研究发现人类活动致动物脑部变大

  人类不仅在改变气候、引发地震,此外,你知道,人类通常还在改变世界以适应自己的奇思妙想。人类的活动可能还在导致动物的脑部变大!喔,进化!   在8月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学家埃米莉·斯内尔-鲁德对10种不同的哺乳动物的头盖骨进行了研究,以探究动物的大脑可能在以何种方式适应更

人类记忆形成机制最清晰证据发现

  据近日发表在《神经影像》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确定了103个记忆敏感神经元的特征,这些神经元在大脑回忆记忆的方式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为大脑疾病和损伤开发新疗法,使患有创伤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的人受益。  “你怎么知道你是在回忆过去的东西,而

研究发现影响人类大脑容量新基因

  神经系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对于非人灵长类物种,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主要体现在脑容量的变化。如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长臂猿的14.4倍,黑猩猩的4.3倍。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技人员发现了影响人类大脑容量的新基因。   近年来,核磁共振(MR

GWAS发现控制人类容貌的基因

  最近,伦敦大学学院(UCL)带领的一项研究,确定了控制人类鼻子形状的基因。  有4个基因主要影响鼻子的宽度和鼻尖,在不同人群中这些特征有所差异。这一新的信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人脸是如何进化的,并可能有助于法医DNA技术,根据个体的基因组成来构建视觉形象。  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19日的《Natur

Nat-Microbiol:科学家发现控制人类机体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日前,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机体细胞对A型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该研究对于后期研究人员深入理解RNA病毒诱发的人类疾病的免疫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RNA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寨卡病

“玫瑰果细胞”的发现或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人类意识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27日,一组科学家公布了一种被称为是玫瑰果细胞(rosehip cell)的新型大脑神经元。是什么让这个发现如此重要呢?据悉,它可能是人类大脑独有的一种神经元,并且被认为是在负责意识这一块区域发现的。   image.png   一个由数十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

“玫瑰果细胞”的发现或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人类意识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27日,一组科学家公布了一种被称为是玫瑰果细胞(rosehip cell)的新型大脑神经元。是什么让这个发现如此重要呢?据悉,它可能是人类大脑独有的一种神经元,并且被认为是在负责意识这一块区域发现的。   image.png   一个由数十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

JCI:科学家发现一种治疗人类肾脏疾病的新型药物靶点

  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就发现了这样一种通路,即特定类型免疫细胞上名为CD153和CD30两种分子的低水平表达或能减缓老年人群机体肾脏的功能障碍。  2021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每年有近200万人死于急性肾脏损伤,而且还有数千万患者需要治疗,但目前针

科学家在滇西北发现一系列重要古人类活动线索

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通过2022年度的联合科学考察,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据介绍,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表现显著,长期以来是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此外,区域内南

JCI:中科院科学家发现人类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机制

  近日,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范祖森研究小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CI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在肝癌干细胞中发现转录因子ZIC2表达水平较高,并对其维持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复发率高和肿瘤异质性是这种癌症的两个主要特征。近年来一

科学家在人类身上发现155个新基因!都是“从0出现”

  “人类又偷偷进化不带上我?”  虽然是个段子,不过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基因整体确实发生了进化——  来自欧洲的一群科学家对新发布的人类基因数据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155个“独特”的基因。  要知道,虽然新基因也可以从基因重复(复制基因)事件中诞生,即含有基因的DNA片段发生重复,但这155个新基因

科学家发现神秘骨骼化石-证明至少有三种古人类

  据香港《明报》引述法新社报道,科学家在西伯利亚一个山洞中发现了属于一种神秘古人类的骨骼化石,这一发现意味着,3万年前的人类大家族中,除了现代人祖先和已绝种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外,最少还有第3种古人类。  报道称,新发现的古人类被称为“杰尼索娃人”,皆因化石是在

中国科学家新发现!肠道菌群或能帮助人类抵御寒冷!

  肠道微生物组对人类和动物机体健康有着多样的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在机体温度调节(thermoregulation)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温度调节时动物对寒冷环境做出的反应。图片来源:Q

聚焦“科学教育与人类未来”-促进公众科学素质

全球知识鸿沟和发展鸿沟仍然存在,放眼未来,深化务实合作,采取有力的行动,提升世界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全球科技领域共同应对人类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9月17日举行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表示。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国家整体素质和人的全面发

《科学》:人类的鼻子能嗅出危险

你或许听说过,一些人的鼻子有感知危险的特异功能。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鼻子确实能嗅出危险。人的大脑嗅觉区能建立糟糕经历与当时气味间的联系。因此当麻烦或危险再次临近时,鼻子能立刻闻出这种气味,并发出避开危险的“警报”。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3月2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记住”气味 西

《科学》:科学家发现“地狱”陨石

硫磺散发出的恶臭为在去年和今年夏季穿越南极冰盖的美国“陨石猎人”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的这块岩石(如图)来自太空。然而即便在实验室中,陨石学家依然无法准确判定这块石头到底来自哪里。这块由化合物、矿物和同位素构成的陨石不同于以往在南极洲发现的4万块陨石中的

各国科学家在“人类摇篮”找寻古人类化石

  一个由各国考古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目前正在南非“人类摇篮”展开发掘工作,试图找到更多的人类先祖的骨骼化石。   “人类摇篮”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北80公里处,这里发现的人类先祖化石居全球总数的一半,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各国科学家进行发掘的是赖辛斯塔岩洞,他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古发

科学家历时4年发现:死亡降临后人类意识还将留存数分钟

一些心跳骤停者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濒死过程中看到过明亮的光线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濒死体验和离体试验领域的一项最大医学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在大脑完全停止工作之后,人类或许还有部分意识存留。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研究课题,在此之前一直广受质疑。但是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耗费了4年时间,在英国、美

科学家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所产基因毒素对DNA的破坏机制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肠道细菌毒素破坏双链dNA的机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human gut bacterial genotoxin colibactin alkylates DNA”的文章。他们利用化学合成、小鼠实验和基于非靶向质谱测定的组学分析

科学家发现阿尔泰尼安德特人含有早期现代人类基因

  日前,一个由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几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方法,确定大约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之间发生了基因交流事件,早于先前记录的其它此类事件。相关研究于2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也是取得这一研究成果的国际科学家团

人类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借助微引力透镜现象——也是现有行星探测方法中能发现距地球相对遥远地方天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首次发现了银河系外RX J1131-1231星系的一群行星,并确定这些行星的质量介于月球和木星之间。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将开启新的太空探索领域。  现有的行星

研究发现人类基因表达新机制

  一项新研究有可能会改变科学家们对于人类蛋白质生成过程的认识。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单基因可以借由同一条信使RNA序列,编码生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线发布在7月3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阐明了从前未知的一种人类基因表达机制,并为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来对抗迄今无法治愈的神经

PNAS惊人发现:人类智商在缓慢下跌

  《PNAS》期刊以“Flynn effect and its reversal are both environmentally caused”为题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来自于挪威Ragnar Frisch经济研究中心的两位科学家Bernt Bratsberg和Ole Rogeberg发现:人类的

研究发现人类肠道病毒因人而异

  已知人类肠道中存在的大多数病毒是噬菌体,但它们如何与定植在体内的细菌相互作用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微生物组近年来成了研究热点,但科学家们仍然有很多关于肠道菌群的未解之谜,尤其是涉及到肠道中的病毒。  近日,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研究

细菌可助人类发现新抗生素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家丹尼尔·罗真和吉勒斯·维茨尔近日研究发现,细菌在“竞争压力”下,会使用抗生素作为武器甚至会产生更多抗生素。这意味着细菌可以帮助人类发现新的抗生素。   在自然界中,细菌一般情况会把抗生素作为对付竞争对手的武器,但这一现象很难被观察到,原因是细菌把抗生素作为武器时要求的土壤营养浓

Science惊人发现:肠道菌早于人类出现之前

  根据《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已经传递了几百万年——在我们人类之前,从而表明,进化在人们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中起着较以前更大的作用。  研究人员所研究的细菌指导着我们肠道的早期发展,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这项研究包括一个国际

研究发现人类的第六种味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657.shtm说起味道有哪些,人们常认为有酸、甜、苦、辣、咸这五种,但从科学认知上而言,辣实际上是一种触觉,而非味道。后来,在酸、甜、苦、咸之外,日本科学家又提出了鲜味的观点,并被广泛接受。近日,

Science:新发现!人类的“新型血细胞”

  4月21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RNA-seq reveals new types of human blood dendritic cells, monocytes, and progenitors”的论文。来自Broad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借助单细胞基因组

研究人类大脑结构-发现偏见产生的原因

  偏见是如何产生的?据英国《自然·神经科学》16日发表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pMFC)会促进人类产生确认偏误。具体而言,对于那些不会让自己更加相信已有观念的意见,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就不那么敏感。  人类倾向于忽视那些会破坏过去的选择与判断的信息。从政治到科学和教育,这种确认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