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科学家发现疼痛基因人类有望进入无痛时代

谁都不喜欢疼痛,却又对它无可奈何。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的疼痛神经特别敏感,有些人则比较麻木。这又是为什么?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经多年研究终于发现,导致疼痛的“罪魁祸首”原来是一条基因。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8日报道,剑桥大学杰弗里·伍兹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对578名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与患有坐骨神经痛、背痛、肚子痛等慢性疼痛病的患者具有同一条基因——SCN9A。 随后,该小组又给186名健康妇女做了检查,发现具有SCN9A基因的女性对疼痛更敏感。小组成员认为,在SCN9A基因指导下合成的蛋白质承载着痛觉的传输,这种蛋白质在痛觉神经末段的浓度极高,当疼痛来袭的时候能够增大,刺激神经向大脑发送电子信号,然后人们才能感觉到疼痛。报道称,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基因疗法可能让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彻底摆脱痛苦。 伍兹教授说,尽管痛感可以保护人......阅读全文

Nature头条:父母的表观遗传“原罪”

  一项争议性的小鼠研究报告称,某些恐惧可数代遗传。作者们认为类似的现象有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焦虑和成瘾性。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1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并被放在Nature网站首页头版头条推荐。   但另一些研究人员则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因为还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研究解密传统中药冰片的外用镇痛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离子通道药物研发中心与上海长征医院合作,首次开展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冰片临床研究(参加临床实验总人数达122人),解密传统中药冰片的外用镇痛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昆明动物所副研究员王树、硕士研究生胡金升和上海长征医院博士

昆明动物所等解密传统中药冰片的外用镇痛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离子通道药物研发中心与上海长征医院合作,首次开展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冰片临床研究(参加临床实验总人数达122人),解密传统中药冰片的外用镇痛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昆明动物所副研究员王树、硕士研究生胡金升和上海长征医院博士

Diabetes:研究发现防治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新靶点

  2019年11月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题为Sarm1 Gene Deficiency Attenuate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Mice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Sarm1基因在糖

研究发现防治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新靶点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50%,但是目前还没有特异性针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的治疗药物,只能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糖的控制或者镇痛药物等来缓解相关症状,所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防治还急需寻找新的药物靶点。缓解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过程中的轴突退变是值得考虑的重

首次证明!Klotho基因是人类细胞加速衰老的标志

  众所周知,生活中经历的压力事件会让大脑提前衰老。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基因突变与多种类型的精神压力相互作用。这些精神压力包括与细胞老化相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疼痛和睡眠障碍。  Klotho基因(以负责纺织生命之线的希腊女神Clotho命名)被认为与长寿和各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有关。这是第

研究发现Klotho基因影响细胞衰老

  众所周知,生活中经历的压力事件会让大脑提前衰老。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基因突变与多种类型的精神压力相互作用。这些精神压力包括与细胞老化相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疼痛和睡眠障碍。  Klotho基因(以负责纺织生命之线的希腊女神Clotho命名)被认为与长寿和各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有关。这是第

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得主揭晓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表彰为改变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科学家的第十六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得主将于3月19日将出席颁奖典礼。今年的获奖者因推动重要科学进步而获得表彰。   欧莱雅企业基金 (L'Oreal Foundation)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神经所与药物所研究发现酸敏感离子通道非质子门控机理

酸敏感离子通道结构(A),质子和非质子配体(B)以及GMQ作用位点(A,C)  10月7日,美国《神经元》(Neuron)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天乐研究员和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A Nonproton Ligand

基因测序:是春天到了还是被滥用恶搞的伊始

  自从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后,各方均不断尝试将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仅仅经过65年的摸索,基因组测序似乎终于要弄出个“大新闻”。这个“大新闻”不是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而是说对基因测序的医保赔付。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基因组测序,或部分测序,在

科学仪器学科与技术进展的研究报告

  (六)X射线仪器   1. X射线衍射仪   国外在X射线衍射仪方面的的技术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新型探测器、模块化、分析软件的功能强化、先进的X射线光学器件等方面。   目前国外各衍射仪生产厂家纷纷研发配备新型高性能探测器,以确保高档仪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有的公司每不到两年就推出一种新

科学仪器学科与技术进展的研究报告(七)

  (六)X射线仪器  1. X射线衍射仪  国外在X射线衍射仪方面的的技术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新型探测器、模块化、分析软件的功能强化、先进的X射线光学器件等方面。  目前国外各衍射仪生产厂家纷纷研发配备新型高性能探测器,以确保高档仪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有的公司每不到两年就推出一种新仪器。

在大脑中鉴别出能促进机体慢性疼痛维持的关键蛋白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名为RGS4(G蛋白信号调节子亚单位4,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4)的特殊蛋白或许在维持机体长期慢性疼痛状态上扮演着重要角

研究揭示慢性疼痛如何通过饥饿感来抑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慢性疼痛可以通过饥饿感来抑制。这种由非常小的脑细胞群体控制的进化“奇事”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治疗疼痛的新靶点。研究实验室的重点一般是研究饥饿改变感官知觉的神经方式。   这项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Amber Alhadeff表示

这家公司强迫用户进行可疑基因检测篡改数据伪造可靠性

  硅谷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倒下了,因为夸大了宣传,曾估值90亿美金。Proove Biosciences会成为下一个Theranos吗?  基因检测太火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市的基因检测公司Proove Biosciences,自称是“个性化止痛药的领跑者”。因其宣称公司的检测能帮助解

科学证实:吗啡上瘾分子机制被破译

  毒品成瘾的治疗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首次阐明,吗啡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自噬,从而导致毒品成瘾。该研究为阐明阿片类毒品成瘾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噬》期刊上。   毒品成瘾困扰人类健康,呈

不同强度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 rTMS )对脑梗死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200 -250 g ,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对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

让微生物变身鸦片药物“工厂”

  氢可酮及其化学同系物(如吗啡和羟考酮),都是鸦片类药物,来自罂粟的止痛药家族的成员。几个世纪以来,罂粟植物一直都被种植用以提供鸦片。从澳大利亚、欧洲和其他地方许可种植罂粟的农场开始,要花费超过一年的时间才能生产一批药。植物材料进行收割、加工并运送到美国的制药厂,在那里,活性药物分子被提炼成药物。

离子通道药物研发中心在四氢噻唑类药理学方面取得进展

  四氢噻唑是含有硫醚和氨基基团的五元杂环类结构,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和广泛的药理学功能,例如杀菌、降压和抗氧化等作用。因此四氢噻唑被认为是新药研发中的核心化学骨架结构。但是迄今为止,这一化学结构在体内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机制从未被了解。虽然有一些研究推测四氢噻唑环化学键可以打开并形成亲电子中间体进而和一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致命食肉菌“吃肉”的把戏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致命性食肉菌逃脱人体免疫攻击而“大口吃肉”的把戏,并提出两种潜在治疗方法。  食肉菌是指链球菌等能造成肌肉组织损坏的菌类。感染食肉菌严重时会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身体某处会感到剧痛,随后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迅速坏死,死亡率高达30%,存活者也往往要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甚至截肢。  1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致命食肉菌“吃肉”的把戏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致命性食肉菌逃脱人体免疫攻击而“大口吃肉”的把戏,并提出两种潜在治疗方法。   食肉菌是指链球菌等能造成肌肉组织损坏的菌类。感染食肉菌严重时会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身体某处会感到剧痛,随后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迅速坏死,死亡率高达30%,存活者也往往要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甚至截肢。

细胞核内钙信号可改变T细胞应答有助开发免疫抑制疗法

  组成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可以区分“自己”和“非己”的蛋白分子。比如,如果我们暴露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表面带有外来分子,机体就会做出免疫应答。相比之下,免疫细胞会对机体自身的分子产生耐受。这种不应答状态或者称为无反应性受到一个钙控开关的调节,之前研究报道这种钙信号开关参与许多脑部功能的

硬皮病首种基因疗法获美FDA快速通道指定

  9月5日,专注于皮肤和结缔组织疾病细胞疗法开发的生物公司Fibrocell Science公布称,美国FDA已授予公司临床开发阶段候选药物FCX-013用于中重度局限性硬皮病治疗的快速通道认定。  中重度局限性硬皮病属于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表现为过度产生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蛋白,导致皮肤

背根神经节参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背根神经节(DRG)属外周感觉神经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是躯干、四肢痛觉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具有传输和调节机体感觉、接受和传导伤害性感受的功能。痛觉产生过程中,背根神经节作为痛觉传入的初级神经元,在疼痛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达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与疼痛机制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及其受体是实现背根神经

编辑基因可减轻自闭症 为研究治疗神经疾病打开了大门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25日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减轻了患有脆性X综合征(FXS)的小鼠的自闭症症状。FXS是目前已知的最常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单基因病因。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人员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称为CRISPR-Gold

Science:lncRNA究竟是大咖还是小角色?

  RNA曾被认为只是细胞中的信使分子,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RNA具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和出人意料的功能。近年来,神秘的长非编码RNA(lncRNA)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们的存在是否有意义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  长非编码RNA是长达两百个核苷酸以上的RNA链,此前有研究指出lncRNA与发育、癌症、

2028年全球疼痛治疗市场将达到380亿美元

  疼痛(Pain)是人类最常见的痛苦之一,也是临床中最常见、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主要涉及创伤和术后疼痛,慢性疼痛则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感受伤害性疼痛(如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病性疼痛(中枢性,如中风后疼痛、脊髓损伤、偏头痛、艾滋相关神经疼痛等;外周

美《连线》杂志:10大目前不可检测的兴奋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兴奋剂施用办法将更加复杂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正当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忙于逮着现今运动成绩表现异常好的兴奋剂服用者时,运动员也已经在寻找下一个更大的突破,以获取2012年的奥运会奖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反兴奋剂问题成为各国专家和学者关注焦点。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科学》公布 2017 年度人类10大突破,你知道几个?

《科学》期刊公布了2017年最令人类激动的10大科学突破,科学仪器界的朋友们,也许你正在使用其中的几种科技继续求索,其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翘楚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2017的这些美好时刻,希望2018全球在科学界求索的人们,带给人类更多的惊喜。Top10冷冻电镜标志年科技让人

《自然》:首次使用iPS细胞测试药物特定疗效

重组干细胞治疗罕见疾病曙光初露   利用从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身上产生的干细胞,科学家们正在解析该种疾病的发病原理,并以此来测试若干候选药物的疗效。发表在8月20日《自然》杂志上的该项研究致力于实现干细胞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即利用源于成体细胞重组的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来研究患者自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