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如何应对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业务?

师夷长技以自强――承接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业务的分析及建议 国际制药企业继在中国开展“生产转移”后,又开始“研发试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转移其研发业务,或将其研究业务外包给中国的研发外包企业。本文在分析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其转移研发业务的实质,并为我国政府、制药企业、投资和研发机构等提出了积极营造适宜的发展政策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利用CRO战略合作模式,加速创新药物技术的本土化产业实施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版将分两期刊登此文,望能给相关人士以启示。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推动了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北京、上海等作为我国人才、技术的集中地,也成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首选地之一。 模式多样 特色鲜明 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多种多样,或是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或......阅读全文

私有化后再上市 药明康德的三步走战略

  从宣布私有化到私有化完成,无锡药明康德仅仅花了2015年8月初到12月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得以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如今这家曾以33亿美元从纽交所退市的中国最大外包研发机构,又用了一年时间,开启了旗下全资子公司药明生物的赴港上市之旅,私有化后分拆上市计划再进一程。  2017年1月4日晚上,药明康

鼓励新药研发潜台词:合作是大势所趋

  药品器械审评体系迎来了近五年内的首次重大调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将新药的定义由现行的"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同时规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可以持有新药上市许可,优化创新药审批程序,并允许

3M观察家| 4+7后的医药企业转型与深度思考

  4+7带量采购政策给行业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想象。不仅导致仿制药为主业务的公司股价连续3日大跌——不少公司超过10%。连以创新着称的医药股王大恒瑞,股价也在两天内跌了10%,而且服务于创新药的CRO公司泰格医药和药明康德股价也纷纷下跌,尤其是泰格医药甚至当日跌停。  有不少业内人士称之为“暗黑时刻

创新药物研发时代的来临,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势不可挡

  一、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发展特征  1、研发产业投入大且周期长  生物医药研发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是其昂贵的研发费用及研制时间,研发新药的耗时非常长,从开始研发到产品最终成功上市,一般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从单一新药角度来看,一种新药从最初研发到最终研发成功,平均需耗费约9亿美元左右。即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