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重大专项中期进展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4月25日至28日,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子课题“抗病虫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项目中期进展交流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研讨、总结过去一年的研究进展与成果的基础上,对“抗病虫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子课题将来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同时研讨“十二五”的项目组织申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转基因重大专项项目专家组的部分成员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近20人应邀到会,对整个子课题各参加单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39位任务及子任务负责人就各自研究进展和取得成果进行了认真详实的汇报。 经过两天的报告和讨论,与会专家们对一些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阅读全文

专家细说转基因

  基因技术的由来及其意义   陈晓亚(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光明日报刊文说,1953年,生命科学界有一个重大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此科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后来,通过一系列发现,科学家总结了生命科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心法则,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重要性跟物理学

多名院士专家“细说”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国科协近日举办的第2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卓勤四位专

专家:转基因研发竞跑,中国不能掉队

无论转基因面临多少挑战,遭受多少质疑,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桢看来,“转基因技术仍是育种的主流技术手段。转基因的前沿基础研究,对多学科发展起到牵动作用。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承担单位的育种能力逐渐提高,中上游结合更加紧密。” 在日前召开的“农业前沿生物技术前瞻”圆桌

专家:还转基因产品本来面目

  有人说,自从转基因技术诞生起,就注定是为人类增添益处的,否则人类发展转基因技术就失去了意义。目前,转基因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功将其发展成果——转基因食品带上了人们的餐桌,并逐渐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至今,除了有争议的问题以外,转基因食品无论是从成本、品质还是效益方面来说,对比非转基因都

专家呼吁转基因管理要与时具进

  国内有关转基因大豆、水稻、玉米等转基因作物滥种的说法一直频繁出现。其中水稻和玉米虽然有品种已经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安全证书,但是一直没有批准商业化种植,而国内并没有研发转基因大豆种子。目前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据了解,农业部都每年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指导各地农

院士专家纵论如何对待转基因产品

  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吴孔明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于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研究员 徐海滨   近期,一些媒体报道对转基因技术提出多种质疑,如“中国消费转基因大豆油的区域是肿瘤发病集中区”“欧洲、美国禁止老百姓食用转基因

专家称转基因食品安全、无害、健康

  2010年11月30日,植保(中国)协会在北京召开以“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媒体研讨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和高碑店市农民祖茂堂分别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科学家和农民代表就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专家众说转基因:要科学不要民粹

  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一边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之声不绝于耳,公众该相信谁?   近日,农业部发放三种进口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证书掀起的风浪尚未平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抛出的“转基因致癌说”又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送上风口浪尖。   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边是转基因

圣女果是转基因蔬菜?专家:多吃没问题

  圣女果(俗称小西红柿)因为营养丰富、口感好、便于食用而成为市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农产品,但最近网上有传言说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那么,圣女果到底是不是转基因蔬菜,宝宝吃了究竟有无危害呢?   曾几何时,我们都希望买到的西红柿越大越好,至到有一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着"反潮

汶川地震:1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专家获救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0:10连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刘永新报道,17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家获救。 刘永新:我们救灾部队在绵竹县清平乡,通过奋战以后把被掩埋在废墟下面很多的遇难者救出来,其中有17名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家,其中院士有3名,专家有14名,这17个同志救出来以后就向军区报告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钛合金专家曹春晓逝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48.shtm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钛合金专家、材料科学家、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曹春晓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23日凌晨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

专家称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很严格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依照的标准是什么?安全审定由谁承担?转基因食品安全由谁定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副所长、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检测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教授唐雪明介绍:“目前推向市场的、已经商品化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国际安全评价体系严格评价,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国际

标示转基因增加成本-专家:谁要求谁承担

   围绕转基因食品,除了传统的“挺转”和“反转”对峙双方外,是否必须标示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即便是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关于是否标示、如何表示的争议也并未停歇。  反对标示者以标示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歧视、标示的代价极大、知情权应该

农业部组织专家释疑转基因食品安全

  7月3日下午,农业部和中国科协主办“再论转基因”在线访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的三位专家对公众关心的转基因大豆等问题解疑释惑,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公众不必谈转基因色变。   这三位专家在访谈中表示,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有严格把关,发展转基因农业,需要

英专家将试验转基因猪器官以备人体移植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说,首批为人体移植作准备的转基因猪器官两年内将完成相关研究并投入试验,如果试验成功,他们有可能在10年后尝试将经过改良的猪器官移植给人。 研究人员很早就知道,当猪器官植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猪器官表面细胞上的“外来”蛋白质,从而产生排异反应。但由于人类捐献的移植器官十

转基因成科普热点专家现场解疑释惑

  在9月18日至24日举办的201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上,“转基因”成为热点,前来参观咨询的观众络绎不绝。  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依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风险交流课题承办的本次转基因科普展,以“走近转基因”为主题,采用图片、画册、展板、实物等多种形式

专家表示非法转基因种植应明确问责对象

   某环保组织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称,辽宁省新民市、法库县、黑山县等多个玉米主产区,发现大面积未经国家批准种植的非法转基因玉米。  该环保组织成员在田间随机采样发现,超过93%的玉米样品含非法转基因成分;从超市及杂粮批发市场随机采购后检测发现,超过95%的玉米制品均被检测出非法转基因成分。  目前,

欧盟专家重申MON863转基因玉米无害

据法国媒体7月14日报道,欧盟食品安全局专家经过调查再次声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63转基因玉米安全无害,提出相关质疑的法国专家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 今年3月,法国生物学家塞拉里尼在美国《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雌性实验鼠在食用MON863转基因玉米后开始变胖,而且肝功能受损;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力学专家张佑启逝世

  2022年9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佑启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张佑启校友是华南理工大学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被学术界公认为有限元法的先驱者之一,数十年矢志不移,在工程领域和教育领域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张佑启,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9月18日生于香港,19

中国科学院专家研究如何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

  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形成共识,并达成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约束性政府间协议。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然而,中国科学院专家研究分析认为,2050年目标难以单纯依靠现有技术的累积性

专家解析热点疑问-吃转基因食品致绝育系谣言

  专访国内外生物技术专家解析热点疑问   不久前有经济学者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称,转基因玉米让老鼠长肿瘤、美国连牲畜都被禁止喂食转基因饲料。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再度成为社会焦点。一些人质疑:转基因食品致癌或让人“绝育无后”?老外不吃转基因食品?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国内外生物技术专家及业内人士,求证

农科院专家:外形辨转基因“纯粹是忽悠”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夏季产的胡萝卜是转基因、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细长又很亮的大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关于如何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网上风传。   仅仅看这些外观形状,真的就能识别转基因吗,究竟什么样的食品才是转基因?昨日,多位专家表示,这些凭借外形辨别转基因的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土豆切开不变黑是转基因土豆?专家告诉你真相

   最近,网上疯传这样一则消息,“中国的土豆切开后不变黑,是转基因土豆!而美国的土豆切开了会变黑。”事实果真如此?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蔺新英指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土豆切开后会变黑,是由于土豆含有酚类化学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在切开的过程中,所含的酚类化学物质流

30多位国际专家聚首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可持续

  “发展与环境安全论坛·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农业2014”26日在京闭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30多位来自美国、英国、瑞士、丹麦、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和中国的专家和农业实践者共聚北京,分享新技术在各国应用的新经验,还特别关注了已有30多年历史的转基因作物研发、生产

专家谈转基因技术:不能过分夸张也不能无视发展

  转基因技术,以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和目标基因的定向转移,解决常规育种技术难以克服的抗病虫、耐逆、产量、品质等方面而著称于世。  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已累计批准21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涉及100多个转化体,13类目标性状,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着重于发展抗性转基因

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和中立性遭受严重质疑

  “转基因”是中国近几年绕不开的话题。实际上,安全未获考证时,此类食品已经充斥在老百姓的 中。近日中国转基因专家的背景在网上曝光,因其中多数人身份与赞助推进“转基因 化”的洛克菲勒 和转基因巨头孟山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广大网友对其能否保持科学的中立性产出巨大的怀疑。  

食品安全专家批驳“转基因食品改变人类基因”

  转基因产品安全问题等方面引发的论战持续升温,人民网推出《激辩转基因》系列微访谈。今日(11月11日)上午,在第六期微访谈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一部主任徐海滨指出,转基因食品改变人类基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有网友认为:“转基因产品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由实验室和工厂生产出的一种让商家谋利

中国科学院专家:目光应投向资源丰富的深海大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陆上资源的日渐匮乏以及深海开发技术的不断进展,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深海大洋,石油、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生物基因库等等,人类向海洋进军的脚步日渐深入,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深海资源勘查技术正向着大深度、近海底的方向发展。以美国为首的

首位女性外籍专家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证书颁发仪式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她是该奖项自2007年设立以来首位女性获奖者。  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日前揭晓,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KatharinaKohse-Hoinghaus)教授成为本年度三

中国科学院外籍专家成功提取诱导多能干细胞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科研专家研究发现,人体尿液中的肾管状细胞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理想来源之一,因为它的提取方法比其他办法更简单,且质量高。   此研究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外籍科学家Miguel Esteban博士领导的21名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