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例人造生命惹伦理风险争议

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创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世界首例 “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他们将它命名为“人造儿”。该项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不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也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消息传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但也不乏忧虑之声。 这项研究由美国基因遗传学顶尖科学家克莱格·文特尔主持,研究团队共有20多位科学家。文特尔的团队为这个项目奋斗了15年,耗资超过 4000万美元。2008年,他率先宣布制造出合成细菌基因,但它未能操控细胞。他当时说,这是第一个合成细胞,是地球上首个自我复制的物种,它的母亲是一部计算机。现在,它带领我们跨越边界,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这预示着人类探索人造生命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报道,文特尔的团队首先选取一种名为丝状支原体的细菌,对其基因组进行解码并复制,产生人造的......阅读全文

单细胞测序这样的高通量技术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里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主要应用于肿瘤发生机制及胚胎发育研究。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基因调节网络,尤其适用于存在高度异质性的干细胞及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群体。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

单细胞测序这样的高通量技术的优势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主要应用于肿瘤发生机制及胚胎发育研究。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基因调节网络,尤其适用于存在高度异质性的干细胞及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群体。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

单细胞测序这样的高通量技术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里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主要应用于肿瘤发生机制及胚胎发育研究。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基因调节网络,尤其适用于存在高度异质性的干细胞及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群体。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

北大汤富酬课题组发表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新成果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北大团队发展最新单细胞多重组学测序技术

单细胞三重组学测序技术(scTrio-seq)单细胞中三种组学之间的对应关系癌症中两个细胞亚群的DNA拷贝数差异  2016年2月2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研究组、黄岩谊研究组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

耗时15年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诞生-华人参与研究

  生物工程进入新纪元!美国克莱格文特尔研究所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在实验中制造出世界首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人造生命,使人类的能力拓展到可以操纵自然世界,将来可制造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在生产疫苗及洁净能源等领域大派用场。  报道指出,由美国生物学家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团队

以单细胞的视角重新审视生命——Fluidigm-CyTOF实验...(二)

Bendall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做人类的研究。在以人为研究对象时,所能动用的手段更加有限——因为做为研究对象的人更不容易干预。“我们不可能弄一个笼子,把我们研究的人都养在里面。”Bendall笑道。我们可以敲除小鼠的一个基因,然后和了另一个带有该基因的小鼠进行对比。但是当研究对象是人类时,我们往往必

以单细胞的视角重新审视生命——Fluidigm-CyTOF实验...(一)

很容易想象Sean Bendall博士被列入全美“40 Under 40“名录(每年评选40个在各领域有突出表现的的年轻人);他曾经在斯坦福Nolan实验室任助理教授,这个实验室位于美国Palo Alto小镇,隶属于加州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Bendall不愧

Nature发布单细胞基因组学新技术

  胚胎是如何形成我们肺脏、肌肉、神经和其他组织中的细胞的?一种新的方法可以解码使得胚胎万能细胞能够增殖并转变为机体许多特化细胞类型的遗传指令。   一开始是一团相同的细胞,随着增殖不断地改变形状和功能,最终变为我们肺脏、肌肉、神经和机体所有其他特化组织中的细胞。胚胎拥有这种创造奇迹的能力。  

单细胞测序推进了基因组的发展领域

单细胞测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那些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组功能、了解遗传镶嵌功能在普通生物学功能或是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肿瘤内在异质性对肿瘤发展以及耐药性的影响、重新定义细胞亚型等等。  单细胞测序可以揭示出每个细胞独特的微妙变化,甚至可以揭示全新的细胞类型,测序技术可谓是科技发展的一大创举,它推进了基因

Nature:用单细胞基因组探索多样性

  宏基因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于细菌以及古细菌多样性的理解。然而,环境宏基因组数据往往不容许个别物种的基因组组装,因此,大多数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来自于培养的微生物。如今,两个新的大规模研究利用单细胞基因组,直接从未培养的环境样本中恢复了细菌和古细菌基因组。   Rinke等人利用荧光活化性细胞分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大比武

2013年,权威技术期刊《Nature Methods》将年度技术授予了单细胞测序。正如社论中所说,每个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占据了独特的空间位置,它的复制基因组中携带了独特的错误。然而,过去以细胞群体为对象的研究只获得了平均值,而忽略了异质性。目前多种新型分析技术,如NGS,都是为细胞群

科学怪咖Science革命性成果:构建最小的基因组

  Craig Venter博士被誉为是21世纪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除了一些科学上的重要头衔,他还是一位企业家,是J. Craig Venter研究所(JCVI)的创始人总裁兼CEO。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Craig Venter一直是先行者。由于在人造人,以及对基因研究等方面的偏执热爱,其因

染色体水平冬瓜参考基因组发布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发布了染色体水平冬瓜参考基因组。相关研究发表于Scientific Data,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文龙和副研究员闫晋强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江彪为通讯作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于2019年对黑皮大冬瓜B227进行基

Nature:构造酵母染色体

   合成生物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构建那些复杂的人工合成有机体。目前,在酵母细胞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采用分段式方法,研究者已经可以将整个酵母染色体转化成为合成序列了。  生物细胞其实很像是一台计算机——基因组可以比作软件,它负责对细胞的构成进行编码,细胞器则犹如计算机的硬件,负责读取并运行软件的

科学家合成“最小”细菌-仅有473个基因

  当谈到基因组的大小时,一种被称为衣笠草的罕见日本植物无疑是当下的重量级冠军——其脱氧核糖核酸(DNA)数量是人类的50倍。而在天平的另一端,一个新的轻量级纪录保持者如今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培养皿中。在3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由基因组测序先驱Craig Venter率领的研究人员报

Cell-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Cell-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宏基因组测序揭示神秘的生命领域

  生物通报道:美国国家能源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采用科罗拉多蓄水层的沉积物和地下水样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重建了二千五百多个微生物的基因组。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二十四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为人们揭示了地下世界惊人的生物学

宏基因组测序揭示神秘的生命领域

  美国国家能源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采用科罗拉多蓄水层的沉积物和地下水样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重建了二千五百多个微生物的基因组。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二十四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为人们揭示了地下世界惊人的生物学多样性,给生

解码基因组“暗物质”,拓宽生命认知疆域

  人类约有2万个基因,仅占DNA的2%,剩下的98%是什么?这些区域如同基因组中的“暗物质”,有待科学家去发现。非编码RNA(核糖核酸)是基因组“暗物质”中的一类重要分子,最近十几年才被发现。它们不仅在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还与许多疾病息息相关。  作为国际上较早从事长非编码RNA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覃重军是散步想出的

  2018年8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颇为罕见地刊发了同一“选题”的两篇科研成果:一篇出自人工合成领域“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Jef D. Boeke团队;一篇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及其合

遗传学大牛将合成完整人类基因组?

  上周,哈佛医学院的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和小伙伴们悄悄邀请了130名科学家、律师、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在波士顿召开了一次不对外公开的基因组会议。据说,他们在会议上探讨了体外合成完整大基因组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项目的实施。Church后来提供给STAT News的一份声明指出,这样的尝

基因研究先驱预测:人类将再造外星生命形式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英国每日电邮报道,近日一名DNA研究的先驱预测,在未来,人类将能够再造外星生命形式,并利用类似3D打印机的生物技术打印出有机体。帮助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博士利用化学物质将DNA插入细菌细胞里,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成

重新设计生命-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8月2日,《自然》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的成果。以覃重军研究组为主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将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的16条染色体人工创建为具有完整功能的单条染色体。  合成生物学将基因工程化为一个个“生物元器件”,将生命通路设计为电子通路中的“

谢晓亮: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曙光初现

   谢晓亮  12月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探索精子重组规律和遗传缺陷》的论文。同时,该期《科学》杂志也将单细胞全基因测序列为2013年六大值得关注的科学领域之一。  该论文由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单细胞基因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单细胞基因组旨在通过组学方法研究单个细胞。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年轻的领域正在迅速成熟起来。单细胞基因组研究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用芯片检测单细胞的基因表达。不过,新一代DNA测序才是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大功臣,这些技术的出现让单细胞基因组研究最终一飞冲天。  2012年7月,Nature Biote

单细胞基因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单细胞基因组旨在通过组学方法研究单个细胞。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年轻的领域正在迅速成熟起来。单细胞基因组研究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用芯片检测单细胞的基因表达。不过,新一代DNA测序才是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大功臣,这些技术的出现让单细胞基因组研究最终一飞冲天。  2012年7月,Nature Biote

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从实验到分析,步步解析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微观化,基于细胞群体的研究方法已不适用于某些研究领域(如肿瘤异质性、早期胚胎发育等)。单细胞基因组测序通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测序,解决了用组织样本无法获得不同细胞间的异质性信息或样本量太少无法进行常规测序的难题,为科学家研究单个细胞的行为、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方向。【应用概览】从20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微生物所有关“人造生命”的文章

   日前,继去年发表在《科技导报》(封面文章)有关“甲流”病毒文章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十四期)转载之后,今年发表在《生物工程学报》有关“人造生命”的文章《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又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十七期转载。   《新华文摘》由国家新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