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中微子震荡”

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探测到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华丽变身”——由μ子中微子变身为τ子中微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表示,该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宇宙形成的奥秘。 中微子是宇宙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粒子,它独有的物理特性一直深深吸引着科学家。中微子总共有三种类型:τ(陶)子中微子、μ(缪)子中微子和电子中微子。理论推测,它们会随着周围环境或由自身触发在这三种类型间不断转化,这也被称为“中微子震荡”。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中微子相互转变的直接证据。2006年,CERN开始向地球的另一点——位于意大利境内的格兰—萨索实验室发射μ子中微子束。此次实验中,中微子束穿越地球所经过的距离达730千米。 科学家预测,当这些被发射出去的中微子到达格兰—萨索实验室时,其中一些μ子将转变为τ子。格兰—萨索实验室安装在地下的中微子监测仪届时就会收集到有关的数据,从而确定μ子是否真的转变成了τ子。 格兰—萨索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表示,......阅读全文

“天河二号”模拟出宇宙暗物质和中微子演化进程

  由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于浩然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张同杰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暗物质和中微子的演化进程。该模拟首次发现了中微子在宇宙结构中的凝聚效应,开辟了一条独立

“天河”叩问暗物质:史无前例的大计算

   几天来,一则科学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同杰教授团队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超算中心”)“天河二号”上,模拟了宇宙从大爆炸之后1600万年开始至今的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为此,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超算中心,请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先生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揭示中

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中微子震荡”

  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探测到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华丽变身”——由μ子中微子变身为τ子中微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表示,该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宇宙形成的奥秘。  中微子是宇宙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粒子,它独有的物理特性一直深深吸引着科学家。中微子总共有三种类型:τ(陶)子中微子

大亚湾新发现:也许我们算错了核反应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几百米的深山里,潜伏着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测器。它本是用来确认中微子的第三种变身模式的,几年前已经完成任务。如今顺手取得另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解释核反应堆为何产生那么少的中微子。  近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论文《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流强和能谱的演化》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国家天文台提出利用尾波效应研究中微子性质

  暗物质晕附近的中微子由于钱德拉塞卡动力学粘滞效应会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分布,这个现象称为中微子尾波。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朱弘明、研究员陈学雷等人发现,通过观测尾波,中微子的等级问题(hierarchy problem)以及手征性(chirality)问题可能得以解决。该工作发表在国际物理期

研究揭示早期宇宙暗物质不足

  一项新研究认为,在100亿年前星系形成的高峰期,产星星系的外盘可能主要为恒星和气体主导,而非暗物质。而对遥远星系自转曲线的最新测量结果似乎与早期星系形成的模拟结果不一致。  在星系内,恒星和气体(重子成分)被认为与暗物质(非重子)混合在一起,暗物质占据总质量的主要部分。重子物质和非重子物质的占比

宇宙高能中微子来源重要证据发现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利用南极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活跃螺旋星系NGC 1068(也被称为Messier 77)是一个高能中微子辐射源。这一发现为使用宇宙中微子进行天体物理测量铺平了道路,有助于解决宇宙最高能量粒子射线的起源,并有助于解开关于宇宙

宇宙紫外线或与暗物质有关

  宇宙中存在大量来历不明的紫外线,让宇宙在这个波段上异常明亮。天文学家说,这可能与暗物质衰变有关。  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新观测发现,星系之间的空间有大量的氢被电离。但模拟估算显示,在地球附近的空间区域里,能发出紫外线的天体远不足以产生如此强大的电离效果,该区域电离氢的实际数量约是理论推算数量的

宇宙物质多于反物质 中微子或是背后推手

   根据大爆炸理论和粒子物理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宇宙诞生之初,能量转化为同样多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这两种物质相遇会发生剧烈爆炸,转化为能量,并归于湮灭。可是目前宇宙中的天体均为正物质,没有发现反物质天体。  为什么现在的宇宙间充满了正物质而非反物质呢?这是物理学领域最大的

全球距离最远的中微子实验启动 或揭示宇宙形成奥秘

  全球距离最远的中微子实验近日在美国启动,旨在研究自然界中最飘忽的亚原子粒子之一——中微子,研究结论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宇宙形成的奥秘。   这台名为“Nova”的设备由两台相距800公里的大型探测器组成,将生成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中微子束。科学家们认为,更好地理解中微子,将有助于我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