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可燃冰开采不当可导致灾难性后果

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采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作为一种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可燃冰被国人寄予了厚望,但在7月9日晚上的上海市科协“科学咖啡馆”上,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专家汪品先指出,可燃冰开采的负面因素须充分考虑,开采不当可致海底甲烷大量释放。 所谓可燃冰,通俗地讲,就是一种“裹”着大量甲烷气体的结晶水合物。如果直接点燃这种冰,就会燃烧;如果把冰化掉,珍贵的天然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据一些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据初步预测,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达上百亿吨油当量,这与目前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费总量相当。 “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国人对可燃冰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汪院士说,“但我还想说的是,我们距利用可燃冰这种能源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预期到2015年就可使用它,恐怕过于......阅读全文

美国加强可燃冰研究

  美国能源部20日宣布将投入500万美元用于研究可燃冰的提取办法、商业化前景以及从中提取天然气的环境影响。   美国能源部表示,获得500万美元资助的7个项目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工程实验站、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这些项目将由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统一

美报:可燃冰大量开采面临诸多难题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 美国媒体称,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已明确表示,当前的研究成果使他们有望开发和利用一种新型能源:甲烷水合物,一种在北极永久冻土层和海洋底部发现的结晶形态的天然气。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8日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晶体在室温条件下能够释放出强大

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有什么重要意义

  国土资源部25日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我国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勘探,持续整整八年,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中国地质科学家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那么,我国内陆发现"可燃冰"有什么意义呢?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

“海洋六号”计划今年首探可燃冰

在今天举办的第15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研究员透露,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科考船“海洋六号”计划今年赴南海地区的东沙、西沙、神狐海域对可燃冰进行专项调查。  “海洋六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的国内第一、国际先进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

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获进展-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据新华社近日消息,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该技术还获得了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可燃冰 资料图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

日本近海海底可能大范围存在可燃冰

    日本北见工业大学和明治大学等机构29日宣布,日本近海有可能广泛存在可燃冰,而且就埋藏于海底下数米的浅处。研究小组已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发现了可燃冰。     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这是一种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形成的白色晶体,能像天然气一样燃烧。地球上可燃冰的储藏量非常大,被认为是有望

日本加快开发国产天然气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为了确保国产天然气供应,将加快在日本近海进行开发。日本今年夏季将开始调查被期许为新一代资源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在日本海一侧的储量。而在已经确认可燃冰储量的太平洋一侧,自3月起将启动试开采。在佐渡南以西海域,自4月起将启动石油和天然气的试开采。今后将同时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随后,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

青海发现“可燃冰”-意义可媲美大庆油田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祁连山南麓“可燃冰”钻探现场。   可燃冰   从发现岩心涌气现象到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全体职工整整努力了五年。龙腾飞摄   青海“可燃冰”是如何发现的   中低纬度冻土区首次发现 意义可媲美当年大庆油田   近日,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的

“订制”产品护航可燃冰试采

  国土资源部2日在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持续产气时间长、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为确保试采作业顺利进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为“蓝鲸一号”钻井平台提供了多款“专门订制”式海洋环境保障产品。这是科技日报记者4

“海洋六号”年内将赴南海再探可燃冰

  在6月6日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研究员透露,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科考船“海洋六号”今年计划赴南海地区的东沙、西沙、神狐海域对可燃冰进行专项调查。   据张洪涛介绍,“海洋六号”上配备了全世界最好的跟可

可燃冰试采成功:奏响深海“冰与火之歌”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列为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并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鼓点铿锵。上天入地下海,一系列“中国震撼”卷起科技进步的“中国浪潮”,定义世界新的未来。有

中国海油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2018年3月,天然气水合物战略研究启动会在北京中国海油大厦举行。宏华集团总裁张弭及四川宏华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高杭受邀参会。  以中海油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并在会上举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创新联盟揭牌及授牌仪式。

中国海油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近日,天然气水合物战略研究启动会在北京中国海油大厦举行。宏华集团总裁张弭及四川宏华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高杭受邀参会。  以中海油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并在会上举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创新联盟揭牌及授牌仪式。中国海油集

我科学家发明可燃冰冷钻热采技术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前不久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

我科学家发明可燃冰冷钻热采技术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前不久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

我国将于2015年开发“可燃冰”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29日在北京开幕,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我国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将有力推动中国“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进程,引发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  天然气水合物因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

可燃冰试采60天产气超30万立方米-实施关井

  记者9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试采工程已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该次南海天然气水

谢和平院士:煤炭科学开采势在必行

谢和平 “我国是采煤大国,但不是采煤强国。”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指出,我国现有煤炭科学开采比例不高,煤炭生产模式仍然存在高危、高污、粗放、无序现象,部分生产企业仍以追求速度和效率为主要目的。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表明,无论世界各国在政

倪维斗:未来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日前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办的“院士讲坛”上表示: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会以煤为主。所有的科学技术发展,一定要环绕着如何清洁高效使用煤来进行,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倪维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动力机械专家,在学术上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

日本将调查周边可燃冰储藏量

  日本政府综合海洋政策本部1日公布了作为今后5年海洋政策方针的海洋基本计划草案,表示将推进海底资源开发并加强日本周边海域的警戒监视体制。   草案说,今后3年将致力于调查日本周边海域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及稀土储藏量,争取在2018年确立甲烷水合物的商业化开采技术,使甲烷水合物成为未来能

国土资源部:预计2030年可燃冰年产10亿方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近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推进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和开采产业化进程,预计在2030年初步建成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0亿立方米以上的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  国土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就

我国海洋可燃冰调查取得四大突破

  新华网广州1月2日电 我国对海洋可燃冰资源的专项调查研究经过近10年的深入实施后,现已取得四大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将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结题。这是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最近在广州召开的专项结题部署会上获悉的。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

中国设立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承建

  12月19日,科技部印发了批准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澎湃新闻12月20日消息,科技部在文件中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

中国启动新一轮可燃冰勘探技术系统性研究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为加快实现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步伐,我国启动了对其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目前,该专项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实施,执行年度为2013~2016年。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

日本期待“可燃冰革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今年3月日本成为世界上首次从海底“可燃冰”(甲烷水合物)中成功采掘甲烷气的国家。日本近海蕴藏着大量“可燃冰”,据最近调查结果显示,已知的甲烷气蕴藏量相当于日本2011年度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总量的11倍(即相当于11年的进口量)。   鉴于如今日本能源问题,日本对“可燃冰”寄予很大的期望。

日本首次正式启动可燃冰蕴藏量调查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8日宣布,当天早晨首次在日本海正式启动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蕴藏量的调查。   此次的调查对象位于上越近海和能登半岛近海,最深处达到2000米。调查通过向海底发射声波来查明地形,以分析蕴藏量,预计将持续6周时间。今后3年,资源能源厅还准备在秋田和北海道近

我国科学家利用原位中子衍射实验室合成出稳定“可燃冰”

  记者5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获悉,今年5月上旬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于晓辉副研究员的可燃冰研究团队与中物院中子科学平台合作,首次利用原位中子衍射开展可燃冰的科学研究,成功合成了稳定的可燃冰晶体样品,通过高压、低温中子衍射实验确认了可燃冰晶体的SI型晶体结构,并对可燃冰的动力学稳定性进

江苏启动页岩气勘查开发-可采资源潜力全国第六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专门出台意见,正式启动我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尽早选择有利区域组织勘查。   “页岩气是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和家里燃气灶里燃烧的气体一样,都是甲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

大尺度全尺寸可燃冰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面世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森团队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野外试采风险大、成本高等难点问题,基于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历时3年自主研制出国际首套有效体积2585升、最大模拟海深3000米的大尺度全尺寸开采井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突破了水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