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学者发现免疫细胞诱导干扰素产生新机制

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小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一种被称为Lrrfip1的蛋白分子,识别入侵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DNA和RNA,随后通过非经典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以迅速清除病原微生物。该杂志配发专题评论表示,该项研究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免疫系统如何感知病原微生物入侵并启动防御机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将为抗感染免疫药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病毒、细菌等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旦入侵机体,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抗感染免疫应答反应,包括迅速产生I型干扰素,以激活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清除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但长期以来,困惑免疫学界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什么样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去区别“自我”与“非我”以特异......阅读全文

曹雪涛院士团队重要研究成果汇总

  【1】Science: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揭示hnRNPA2B1识别病毒DNA并促进IFN-α/β产生  doi:10.1126/science.aav0758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识别病毒核酸可触发宿主对病毒的先天免疫应答。这导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你一定不知道T细胞的这些最新功能!

  T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和效应细胞,在抵抗细菌病毒等外来病原体和杀伤癌细胞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为大家带来近期关于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一些学习进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间,杀伤性T细胞引发恶病质产生  DOI:10.1038/s415

第九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公示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推动实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导和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风尚,按照《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的有关要求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曹雪涛:探索天然免疫的奥秘

   近年来,曹雪涛和他的研究团队围绕着天然免疫的识别与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不断取得重大原创性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科学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曹雪涛和他的研究团队围绕着天然免疫的识别与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不断取得重大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一文了解病毒与外泌体关系研究进展

  近期,致命冠状病毒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病毒依赖宿主细胞蛋白进行转录、翻译,不可避免地病毒和细胞代谢进程存在重叠,并相互作用。外泌体生成过程与许多病毒组装和流出通路有相当大的重叠,提示外泌体可能在病毒感染中起作用。目前研究结果也显示,外泌体作为细胞内物质排出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一种途径,在

科学评价不应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专访陈列平

  编者按:  2016年12月,由复旦大学和中植集团共同设立的“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发给了James Allison和Tasuku Honjo,二人因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里的贡献而获奖。而在这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华人科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陈列平意外落选,令人遗憾。多位知名华人学者第一时间联系“知识分子

浙大曹雪涛院士Cell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核糖核酸(RNA)病毒逃逸天然免疫杀伤清除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证实RNA病毒通过诱导Siglec-G,促进RIG-I降解,抑制了先天免疫反应。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31号的《细胞》(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摘 要: 慢性应激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慢性不可预测应激( CUS) 能够诱导类似抑郁的行为,包括被动的行为应对、快感缺乏、以及许多其他情感上、认知上的行为症状。同时,慢性应激也表现出对成年海马神经的负面调控,应激可以使成年海马神经的细胞增殖降低,重症抑

研究揭秘外泌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反应是由肺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和炎性介质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泌体是纳米大小由膜包绕的囊泡,其可通过旁分泌等途径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调节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多数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仍有10% ~20% 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中国学者10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金九银十,本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高亲和力抗体筛选生成新机制,干扰素“两面性”,以及乳腺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基因等。  首先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祁海教授研究组揭示了机体在免疫应答中逐步增高抗体亲和力的新机制,阐明了重要免疫疾病相关分子ICOSL

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超敏反应

摘要: 郎格汉斯细胞作为皮肤内的主要抗原呈递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半抗原可诱导郎格汉斯细胞迁移、分化、成熟、郎格汉斯细胞通过表达细胞因子受体、神经介质的受体、粘附分子和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化合成酶参与接触超敏反应。外界因素可损伤或改变郎格汉斯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影响接触超敏反应的诱发。  接触超敏反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唾液中白细胞介素与口腔癌的关系

  人类唾液中富含多种成分,如免疫球蛋白、激素、游离氨基酸、无机离子等,这些成分很好地反映了机体生物学功能及状态。除此之外,经口服或注射的药物亦可发现于其中。然而,这些成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机体在受到疾病的侵扰下,体内免疫水平发生改变,分泌到唾液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发生相应改变,唾液用于疾病的诊断越来

北京师范大学Cell子刊发表重要免疫成果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组蛋白脱乙酰酶SIRT1负向调控了CD4+ 亚群效应T 细胞Th9细胞的分化。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4日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  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刘光伟(Guangwei Li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

曹雪涛小组发现一种能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蛋白分子

  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发表了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院士研究小组的科研成果。他们首次发现了一种被称为Lrrfip1的蛋白分子,能够在免疫细胞内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DNA和RNA,进而通过一种非经典的信号转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之天然免疫篇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本期《聚焦中国》作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华人科学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异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新成果。并专门介绍了中国

内源性免疫反应控制HIV-1病毒复制研究取得新成果

  免疫学研究领域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 1月26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ANK-Binding Kinase 1 Attenuates PTAP-Dependent Retroviral Budding through

β5i在心脏肥大发展过程中的新作用

病理性心脏肥大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一组研究人员报道的最新发现指出,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处理过的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脏中,免疫蛋白酶体催化亚基β5i表达和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在心肌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中通过β5i过表达加剧。这表明了β5i在调节心脏肥大中的新作用,因此

中科院海归教授揭示抗病毒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孙兵研究员90年代曾在美国NIH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之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免疫学专业,回国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已发表了多篇SCI文章。近期其研究组发现TRIM家族分子:TRIM44是一个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正性调控蛋白,并由此揭示了一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9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盘点9月Science 最受关注的8篇论文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肝脏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击...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肝脏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研究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田志刚教授研究组在肝脏免疫耐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肝脏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击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以“Interferon-γ facili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