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研发高精度气候模型精确预测气候状况

GEOS-5气候模型所形成的模拟图片,模型精确地预测了主体云层系统的位置与形状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图片 北京时间6月16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网报道,美国宇航局地球系统科学家近期研制了迄今精度最高的地球气候模型GEOS-5气候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绘制了全球气候模拟图片。模拟图片与卫星图片对比显示,GEOS-5气候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气候状况。 科学是一个过程。科学家首先需要实地观测,然后提出假设用于解释观测数据,最后再通过系统验证和推理,找到支持或辩驳其假设的证据,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许多人或许认为,科学家们在进行假设和验证的过程,所有工作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对于研究地球如何运行的地球系统科学家来说,他们的实验室就是整个星球。面对庞大的星球,科学家们很难将全球各地不同的气温或云雨真正地集中到狭小的实验室中系统地研究。相反,他们只有将实地观测数据结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电脑模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阅读全文

农作物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吗?

气候变化威胁着全世界的粮食作物。如今科学家正在把他们的努力重新集中到作物耐性而不是产量上来。 气候变化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它对全世界粮食供应的影响。最坏的设想情况非常严重:非洲荒漠草原地区的谷物产量减少,亚洲的水稻栽培将受到威胁,蔬菜也会减产——土豆和豆类有可能灭绝——而畜牧业和渔业将受到严重

地理资源所在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格局影响方面获进展

  气候是控制植被分布的重要因子,所以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植被分布格局。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赵东升博士和吴绍洪研究员选用生物地理和生物地化过程的耦合模型BIOME4,根据中国植被-气候特征,对模型的生物气候控制因子重新进行了定义。   研究人员与现实的自然植被图对比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中国

最新研究:炭黑粒子的暖化效应被夸大

日前《科学》杂志网络版一项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模型可能夸大了炭黑粒子造成气候暖化的程度。该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展。   炭黑是化石燃料、生物燃料以及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具有暖化大气作用的物质,通过人为制造和自然形成的

海洋传输带水流模型图公布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理科学》杂志公布了科学家公认的海洋传输带水流模型图,为构建更加精确的气候变化模型提供了依据。研究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经向翻转环流(MOC)变得更加复杂,海洋环流在赤道附近增长得越来越慢,而在北方却变得更加强烈。   论文主要作者、

从吸收变排放?热带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早已经开始下降!

  近日,《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对30万棵树木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全球热带森林从大气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利兹大学领导的全球科学合作组织(glob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世界上的原始热

年轮记录表明美洲倾向同时发生干旱

   10年来,智利中部一直遭受着无情的干旱:降雨量比正常情况减少了30%,绿植枯萎、水库干涸,超过10万头家畜死亡。这场旱灾持续了如此之久,以至于研究人员称其为“百年不遇的大干旱”,堪比几个世纪前的干旱期。而这与8000公里外持续了10年之久的美国加州干旱并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干旱直到今年才有所缓

7月24日《科学》杂志精选

  云与气候,一种恶性循环   一项有关太平洋东北地区的新研究提示,在过去数十年中,气候变暖减少了云层覆盖,而这又使天气变得更温暖。低空云层如何影响气候,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更令人信服的预测的最大障碍之一。低空云层通常由水珠组成,其中包括那些在多云的时候人们看到的较为黑暗和平坦的云。某些模型预

我国学者建立21个叶相特征地理分布

  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叶相)反映了植物在生理和生态过程上的功能适应,从而能敏感的指示当地气候。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相特征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在某个类群和群落中存在,而且在区域尺度、大陆尺度、甚至全球尺度内都存在,因此古植物学家利用叶相-气候的这种相关性定量重建新生代陆地古气候。

中国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相地理分布与气候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叶相)反映了植物在生理和生态过程上的功能适应,从而能敏感地指示当地气候。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相特征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在某个类群和群落中存在,而且在区域尺度、大陆尺度、甚至全球尺度内都存在,因此古植物学家利用叶相-气候的这种相关性定量重建新生代陆地古气候。

7月24日《Science》精选文章

     人类气道的守护者   据7月24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我们的舌头能够探查到有害的化合物,保护我们不要误吞有害的东西;我们的肺也同舌头一样能够感觉到我们吸入的令人不快的物质并对其作出反应。 Alok Shah及其同僚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运动纤毛(这是衬覆于人类气道的极小的细胞器,它能帮助

专家认为全球变暖限温承诺过于乐观

   时间来到2100年,整个世界看上去和全球领导人在巴黎相聚并参加历史性气候峰会的2015年年末完全不同。此时,近88亿人挤在这个星球上。能源消耗几乎翻番,经济规模则增加了7倍多。贫富差距依然很大,但各国政府实现了一个关键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高出工业化前温度水平2℃以内。  事实证明,在巴黎举行

气候无常变化,农业精准预言

  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作物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事实上,更为精准的评估方法应该被拓展到重要粮食作物预测中。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教授朱艳领衔的科研团队,将农业信息学与作物栽培学相结合,发展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和生产力预测预警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及智能

2月25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400万年前的飓风活动   早上新世(距今500万至300万年前)是一个在地质史上被认为与当今全球变暖最接近的时期。古气候数据表明,那个时期与厄尔尼诺相似的气候状况持续不断,整个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近乎恒定。Alexey Fedorov及其同事利用一个飓

第三极立体观测布下“天罗地网”

  “监测第三极水循环,除了跟踪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风速等传统气象要素外,还需要通过测量大气水汽中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率来获得更多关于水循环的信息。”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前几天刚从西藏林芝科考现场回来,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考队这次用“极目一号浮空艇”垂直上升3000米左右,抵达海拔

9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一个反映人脑发育情况的模型   转基因小鼠被广泛用来模拟人类疾病,但由于人脑的组织要比啮齿类动物的脑组织复杂得多,所以脑发育疾病尚未得到研究。Juergen Knoblich及同事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种不同的模型,即一个三维“类器官”培养系统,它能反映人脑发育的几个方面。该系

热带森林树种性状和生长关系研究中获进展

  功能性状指有机体所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相关的系列属性。功能性状科研人员通常认为,物种的功能性状决定群落中物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和死亡率。但全球诸多研究表明,最常用的植物形态性状与群落物种动态的关联并不紧密,在生活史周期较长的树种群落更是如此。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

《科学》:基于测量数据的地球碳循环轨迹初步摸清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地球的碳循环轨迹。以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克里斯蒂安·比尔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发表了两份研究报告,首次根据测量数据估算出地球上二氧化碳的自然释放和吸收量,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这两份报告已刊登在新出版的

二氧化碳、风向风速及雨量在农业中的作用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生产的基础行业,在整个国家运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农业的因素很多,二氧化碳、降雨量、风向风速、土壤质量等等的因素,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农业的发展。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材料,因此,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含量太高或者过低都不适合作物的健康成长。二氧化碳浓度

Nature:温室效应将迎来全球范围内大面积降雨

  准备好下雨降临了吗?最近报道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文章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引发了全球大面积的降雨与降雪,即使在干旱的地区。如果全球变暖效应仍在,这一趋势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温室效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降雨的影响到底如何一直以来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最近的这项研究指出这一气候

浙大90后学霸首篇一作登上《科学》:研究很接"地气"

  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磊教授实验室基于前期工作和相关实验数据,就深层土壤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成果以技术评论的形式(technical comments),于2月23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在夏天,人们通常有这样的体验:天气越热,喝水越多,

《Nature》10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

古气候变迁与物种演变最新成果被BioOne online评为杰出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气候变迁与物种演变研究组的研究文章Leaf margin analysis: A new equation from humid to mesic forests in china(Su Tao, Xing Yao-wu, Liu Yu-Sheng,

研究发现:小冰盖的轻微变动会引起气候突变

  据媒体报道,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小尺寸的冰盖波动足够引发气候突变。研究小组将模型数据与冰芯和海洋沉积物的数据作对比,以找出为什么在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短短的几十年里,高纬度地区内发生了十度的温度跳跃现象。  究证实,由于盛行风改方向,较厚的冰层会增加海洋环流并且传递更多的热量。随着北方

各种无序因素影响逐步积累 未来气候变化难以确切预测

  近年来气温变化迅速,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气候变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吗?  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各样无序因素的影响逐步积累,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

美发布新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气候模式

CESM模拟气候的复杂性。  近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发布了新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气候模式。运用该模式,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气候变化问题。  这种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将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下一期评估报告所使用的主要的气候模式之

7月9日《科学》杂志精选

中和抗体透露HIV疫苗之谜  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1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该组HIV-1分离株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正在流行的HIV-1基因亚型。他们说,这些HIV抗体在许多感染了HIV者的血清中都有发现,但研究界对其仍

“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召开

  2月19日至25日,由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组织的第十六届“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AIM)国际研讨会及低碳亚洲研讨会召开。来自日本、美国、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此

气候变化使小麦作物面临患病风险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带领的国际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影响,未来十到二十年内,部分小麦病害疫情的严重程度或将增加。   研究人员在中国进行了调查,旨在建立气候与小麦赤霉病疫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这项基于气候的模型随后被用于预测2020年-2050年期间,未来气候条件对赤霉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该

德研究发现地幔热流影响格陵兰冰川融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由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领导的国际研究倡议IceGeoHeat小组报告,格陵兰冰原正在从下面融化,而这是由地球内部从地幔到岩石圈的热量流动造成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把冰原作为气候研究的一部分建立模型时,不能忽视这一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地质科学

东北地理所在气候变化下松嫩平原湿地恢复的研究获进展

  湿地恢复工作不仅能够维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也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以往的湿地恢复工作中,对恢复物种及恢复区域的选择往往基于经验而进行,缺乏对气候变化下湿地适应性的科学认定。生态位理论模型可有效确定物种适宜性和恢复区域,因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