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8 10:21 原文链接: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极力反对

  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下可以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在9月26日被Nature撤稿。对这篇文章长期以来的质疑终于暂时落下了帷幕。

  此次撤稿非同寻常,因为Nature的编辑们不顾这篇论文全部9位作者的极力反对,采取了这一行动,可以说是非常决绝。

  就在撤稿当天,Science新闻栏目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称该研究“有严重问题”。

  首个室温超导:15℃

  超导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革命性材料,已经在MRI核磁共振、粒子加速器等领域崭露头角。

  超导研究距今已有百来年,经过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超导材料的诸多屏障已被解除,下一步要跨越的门槛就是温度,也就是要摆脱只有冷却到极低的温度才能实现超导现象的“魔咒”。因为维持低温条件的成本很高,大大限制了超导材料的潜力。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超导材料问世,它们都在不断刷新临界温度。

  而这篇发在Nature的论文,宣布他们创造出了首个不需要冷却就能让电阻消失的超导体,首次实现室温超导。这直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比地球中心更大的压力下,氢被认为表现得像超导金属。向氢中加入其他元素——形成氢化物结构——可以增加“化学压力”,减少对外部压力的需求,并在被称为金刚石压砧的小型实验室容器中能够达到超导性。正如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Lilia Boeri所说,“这些氢化物是金属氢在稍低压力下的一种实现。”

  2015年,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物理学家Mikhail Eremets和他的同事报告了第一个超导氢化物:氢和硫的混合物,在巨大的压力以及203K(约-70°C)的临界温度下,电阻急剧下降。这个温度远不及室温,但比大多数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要高。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在混合物中加入第三种元素将给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变量,使它们能够更接近环境压力——或室温。

  在2020年这篇Nature论文中,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P. Dias和他的同事添加了碳元素,并把碳氢硫混合物装载到金刚石压砧(产生超高压的装置)中,在加压的状态下,用激光激发样品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创造出一种新物质。他们报告说,测试显示,在温度为288K(约15°C)和压力为267GPa(相当于大气压的260万倍)时,电阻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除了电阻消失外,科学家还发现另一个证明超导性的关键——这种物质在转变温度下会屏蔽磁场,这是超导体一项重要基本特征。

  开发在室温下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超导材料,是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所以这篇论文的接收过程也非常顺畅。Nature编辑部收到这篇文章是在7月21日,接收是在9月8日。文章发表至今已被引用363次。

  论文一经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很大争议。后来,作者在2020年11月20日对文章进行了更正。2022年1月31日,作者在预印本平台上提供了论文中与磁化率测量有关的原始数据。

  2022年2月15日,Nature在该论文中附上了一份编辑说明,表示正在调查论文中的数据问题,建议读者在引用时要谨慎。

  9月26日,这篇论文显示已被撤稿。

  争议不断,抨击该研究的一位专家被“禁言”

  这两年,关于常温超导的争论之声此起彼伏。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理论物理学家Jorge Hirsch是这篇成果的质疑者之一,他提出了强烈的指控。他认为,论文作者Dias和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物理学者Ashkan Salamat发表的一些数据可能存在欺骗行为,“我认为它们是捏造的。”

  Hirsch还指出,论文中的数据还与2009年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一篇关于高压下铕超导性论文中的数据有可疑的相似之处。该研究由于磁化率数据不准确,去年已被撤回。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显示已撤回高压下铕超导性论文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巧的是,铕超导性论文的第一作者Mathew Debessai居然也是Nature这篇室温超导论文的作者之一。他主要负责交流磁化率测量,为Dias的室温超导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测量数据。

  在室温超导的文章发表一个月后,Hirsch向论文作者Dias索要一些实验的原始数据,想要对研究成果一探究竟,然而却一再被拒绝。但Hirsch并未就此打住,他从室温超导研究的共同作者那里获得了一些数据。

  2021年8月,Hirsch在知名预印本服务器arXiv和Physica C发表了关于室温超导体交流磁化率可能存在学术造假的分析文章,开启了一系列猛烈抨击。然而,这篇“打假”文章于11月被Physica C删除,于12月被arXiv删除。

  当时关于这个话题炒得沸沸扬扬,为了回应一些批评,Dias和Salamat于2021年11月在arXiv上发布了一篇论文,包含一些原始的敏感性数据。但康奈尔大学量子材料物理学家Brad Ramshaw说:“它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从原始数据到发布数据的过程非常不透明。”

  2021年12月,Hirsch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再次剖析并提交了几篇相关分析论文,以此回应Dias和Salamat。

  然而,arXiv不但删除了Hirsch的这几篇论文,甚至还在今年2月禁止他在arXiv上发文章,“封锁”时间长达6个月。

  Hirsch向Dias所在的罗切斯特大学投诉,该大学称在两次调查中并没有发现科学不端行为的证据。本月,Hirsch和另一位质疑者、日内瓦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Dirk van der Marel发表了他们的结论,认为Dias研究中的敏感性数据是“有问题的”。Dirk van der Marel对Nature的撤稿感到十分高兴。

  不过,Hirsch则认为,光撤回论文还不够。他说这掩盖了他所说的科学不端行为的证据,“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不能就这样草草了事。”

  研究结果无法重复,作者否定所有指控

  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物理学家Alexander Goncharov认为,Hirsch对交流磁化率测量数据的担忧是合理的。Goncharov多次尝试用Dias的方法合成这种室温超导材料,但都失败了。

  Dias否定了所有指控,他表示,Hirsch不是高压物理学专家。“我们认为他们的一些行为已经转变为人身攻击。”他说。“我们不会让人们从远处向我们扔泥巴。”

  Eremets说,Dias的这项研究可能仍然是正确的。但他已经尝试了至少6次来重复结果,都失败了。尽管Dias的团队已经分享了实验的基础数据,但说他们在细节方面不太愿意透露,比如他们在碳硫氢化物中使用了什么类型的碳。

  Dias和同事仍然坚定他们的工作,并坚持声称研究结果得到了实验和理论上的验证。

  “我们对Nature编委会的决定感到困惑和失望。”Dias说,他们已经全体表达了极力反对,但Nature的编辑仍然采取了撤稿措施。

  Eremets对Dias的新型超导体能否经受住仔细检查持怀疑态度。他相信,在艰难重复实验的基础上,有耐心的科研人员将从有问题的说法中筛选出氢化物的真正前景。“科学并不害怕这些东西,探索仍在继续。”他说,“迟早会真相大白的。”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omething-seriously-wrong-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study-retracted

  2.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01-z

  3.https://arxiv.org/abs/2111.15017

相关文章

Nature:文化并非人类独有,猩猩传承文化能力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发表了题为:Chimpanzeesusesocialinformationtoa......

数据存在虚假陈述该杰出学者NCB的文章也被撤回

2015年6月22日,St.Jude儿童研究医院DouglasR.Green团队在NatureCellBiology(IF=21)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L......

神话破灭!轰动全球的4篇Nature、PRL等4项研究成果陆续被撤回

2022年8月11日,内华达大学AshkanSalamat及罗彻斯特大学RangaPDias等团队合作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Carboncontentdrives......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

七院院士,最新Nature:高性能柔性纤维问世,可穿戴电子新突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华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张其冲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陈明,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高性能半导体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题为“High-qualityse......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首位中国科学家成果入选

2024年1月22日,《自然》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大片段DNA插入、人工智能设计蛋白质、脑机接口、细胞图谱、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3D打印纳米材料和DeepFake检测。七大技术中,生......

北京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一个固体钙钛矿吸收体夹在几层不同的电荷选择材料之间,确保设备的单向电流流动和高压输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PSCs(也称为倒置PSCs)中,电子选......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