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8 16:26 原文链接: 北大学者发表JBC封面文章: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ap1 is a replication-initiation factor essential for the assembly of pre-replicative complex in the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文章,发现了一个新的DNA复制起始蛋白,这将极大推进人们对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机制的理解。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封面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孔道春,金长文,汪涛三位老师。

  DNA复制的研究已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主要是研究原核细胞DNA复制叉里的生化反应,包括复制蛋白/酶的确定及它们生化作用的阐明;第二阶段是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是确定真核细胞DNA复制叉里蛋白/酶及阐明它们的生化作用; 第三阶段是研究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机理,这个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现在。为什么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的研究有一个专门的阶段呢?主要原因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过程非常复杂、且高度调控,以保证我们基因组的稳定性。

  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研究的一个标志性的突破点,是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在1992年找到了识别DNA复制源的蛋白---ORC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这个工作是美国冷泉港Bruce Stillman实验室完成的。90年代中期,确定了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的一个核心步骤是pre-RC (pre-replicative complex)的形成, pre-RC形成于细胞周期的G1期;同时也确定了ORC,Cdc6和MCM是pre-RC的组成成分。Cdc6是Leland Hartwell在1973年命名的,确定Cdc6的生物功能与DNA复制相关是后来许多实验室的工作。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复合体的亚基是1984年Bik Tye通过遗传筛选首先确定的,她的文章里也提到了MCM应该与DNA复制相关。直到90年代后期才证明MCM是DNA复制解旋酶,这个证明过程来自于许多实验室的工作, 但业内还是认为MCM是Bik Tye发现的。2000年,Paul Nurse 和Marcel Mechali实验室同时证明Cdt1也是pre-RC的成分, 但Cdt1是David Beach在1994年首先发现的。在David Beach的文章里,有一个实验数据指出缺失Cdt1基因的裂殖酵母孢子,发芽后不能进入细胞的S期,猜测Cdt1的功能可能与DNA复制相关,但他并没有证明Cdt1是DNA复制蛋白。细胞不能进入S期,可以有很多原因。 从1973年到2016年的43年时间里,总共确定了四个蛋白/酶是pre-RC的组分,即ORC,Cdc6/Cdc18, Cdt1, 和 MCM;其中,ORC被认为是Bruce Stillman 实验室发现,MCM被认为是Bik Tye实验室发现。这四个蛋白在出芽酵母到人细胞,是非常保守的。DNA复制起始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发现pre-RC的成分及它的装配机制。

  在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领域,有三个主要问题几十年里一直没有解决。 它们是:1.从裂殖酵母到人细胞,pre-RC的装配机制没有阐明;2.从裂殖酵母到人细胞,DNA复制源的结构没有阐明;3.人细胞DNA复制源的位置、即DNA复制起始位点,一直没有在基因组范围内确定。第一个问题关系到对DNA复制起始机制的理解,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关系到理解高等真核细胞是如何选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及如何能保证染色体DNA上的每一个片段在一个细胞周期内能被复制一次。

  图1 DNA复制起始蛋白Sap1功能总结

  最近,孔道春教授研究组发现了一个新的DNA复制起始蛋白,它是pre-RC的一个必需组分,在裂殖酵母里叫Sap1蛋白。它在多细胞生物里的同源蛋白也已经被孔道春教授实验室找到。他们发现Sap1是一个DNA复制源结合蛋白,证明Sap1和ORC结合在DNA复制源上不同的位置,但Sap1和ORC在复制源上相互作用。研究组进一步证明Sap1是募集Cdc18(裂殖酵母里Cdc6的同源蛋白)到DNA复制源上的必需蛋白。孔道春教授和北京大学金长文教授及南方科技大学汪涛副教授合作取得一系列进展:Sap1结合DNA的功能域的晶体结构得到阐明(汪涛老师实验室的工作);Sap1与DNA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得到阐明(金长文老师实验室的工作)。Sap1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同源蛋白的发现,也阐明了裂殖酵母到人细胞的DNA复制源的结构。与出芽酵母不同,裂殖酵母和多细胞生物的DNA复制源结构由两个必需DNA序列决定,一个序列被ORC结合,另一个被Sap1结合。人细胞DNA复制源的全基因组位点,也已经被孔道春教授实验室精确确定,文章待发表。


相关文章

DNA复制检验点通路成员协同响应DNA复制胁迫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甘海云课题组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复制胁迫状态下芽殖酵母中Rad53耦联先导链和后随链DNA合成的机制》(Amechanism......

早期DNA复制启动的协调工作可有效地防止DNA损伤

早期DNA复制发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活跃的转录染色质区段内,这就提出了早期DNA复制如何与转录协调以避免碰撞和DNA损伤的直接问题。2021年6月9日,来自北京大学胡家志等研究团队在GenomeBiol......

DNA复制叉稳定机制研究

解开50年谜题“DNA复制错误主要来自DNA复制叉的不稳定。”孔道春对《中国科学报》说,“揭示checkpoint调控维持停顿复制叉稳定的核心分子机制,找到DNA复制叉不稳定的原因,人们就可以有的放矢......

揭秘:人类约2/3的癌症发生由DNA复制错误导致

  真核细胞DNA复制叉及S期细胞周期检验点受访者供图人类约2/3的癌症发生被认为是由DNA复制错误导致。在正常细胞生长过程中,基因组不稳定主要来自DNA复制错误。过去50年来,停......

揭示了组蛋白促进停滞DNA复制叉重启的重要功能

DNA复制是一个十分精细的分子调控过程,在DNA复制过程中体内体外大量的刺激因素如UV、染色质高级结构的阻拦等会产生DNA复制压力(replicationstress),从而使得复制叉停滞(forks......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全新DNA复制起始位点调控机制

DNA复制是一个确保遗传信息精确传递的生命过程。细胞在DNA合成前期G1期时,复制起始识别复合物识别染色质上的复制位点,进一步招募DNA解旋酶MCM(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

我国学者揭示H2A.Z蛋白变体对DNA复制起始点的调控机制

近日,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国红课题组与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的朱明昭课题组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H2A.Zfacilitateslicensingandactivationofea......

李国红/朱明昭组揭示H2A.Z对DNA复制起始位点调控

已知大部分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双链DNA上,遗传信息的精确传递对生命的繁衍和进化至关重要。而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依赖于DNA复制这一基本的细胞活动。DNA复制包含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步骤。细胞在G1期时......

Cell:从拓扑学角度揭示DNA复制之谜

生命分子存在缠绕的现象。但是,DNA双螺旋中那两条熟悉的链是如何在没有缠绕的情况下成功复制的,这就很难解释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拓扑学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研究了这种双......

Nature:揭示在DNA复制期间保护复制叉新机制

在DNA复制期间,复制叉遇到的问题不断威胁着基因组的完整性。BRCA1、BRCA2和一部分范科尼贫血蛋白(Fanconianaemiaprotein)通过涉及RAD51的途径保护停滞的复制叉免受核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