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25 10:06 原文链接: 臭氧成众多城市主要污染物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当人们还在普遍关注PM2.5的时候,另一个大气污染物正悄然来袭。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它“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今夏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这个污染物就是臭氧。专家认为,臭氧这种看不见的污染不容小视,应像重视雾霾一样,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臭氧成今夏众多城市主要污染物

  “通过多年综合治理,太原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半道杀出的臭氧给我们增添了新麻烦。”山西省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说。

  监测表明,进入5月份后,太原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由3、4月份的PM2.5等颗粒物转变为臭氧。5至6月份超标天数为42天,占68.89%,其中6月超标天数高达24天。上半年,该市臭氧污染程度在全国首批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排名第三。

  “事实上,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国的环保新课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目前,从全国来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个峰值,而南方则每年有2个峰值,甚至新疆、西藏等地区也面临臭氧污染问题。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也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5.2%,主要污染物是PM2.5和臭氧。6、7月份,臭氧甚至成为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陈继光说:“相对于颜色发黑的水污染、发黄发黑且有刺鼻气味的烟污染,以及夹杂着细小颗粒的雾霾污染等有形污染,公众乃至环保部门对无色无味的臭氧污染一直‘掉以轻心’。”

  治理臭氧污染尚面临三大难题

  众多环保专家告诉记者,臭氧污染是一个国际性话题。美国洛杉矶经过几十年治理,情况大有好转,但每年仍有几天臭氧超标。与美国单一的臭氧污染不同,我国是臭氧与PM2.5交织,相互作用,再加上刚刚起步,因而治理难度更大。

  针对臭氧持续污染问题,太原市已经开始研究、监测等防控工作。陈继光说:“此前,环保部门和公众对臭氧确实缺乏认知和心理准备,相关研究和监测工作也明显滞后。”

  同时,对臭氧的监测也不是件容易事。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温彦平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但现在刚启动监测工作,对其来源、排放量等尚处于研究分析和调查研究阶段,对其控制也处于国家无标准、技术不成熟、企业靠自觉的状况。

  此外,臭氧监测不像二氧化硫那样有标准气体,可以方便地检验监测设备的误差,只能拿着设备跑到上海等城市“用设备来检测设备”,以至于影响对臭氧的监测。

  臭氧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王跃思说,臭氧的形成机理是非线性过程。治理臭氧需先治理前体物,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能够促发臭氧生成的物质,但只有按比例降低时才会有效地减少大气臭氧浓度,而目前这个比例还不好拿捏。如果单纯降低一种,有可能臭氧浓度反而增加。

  强化基础和顶层设计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业内专家认为,对臭氧污染这一环保新课题,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应在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环保专家表示,臭氧防控首先需要顶层设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等人认为,应将臭氧前体物纳入国家减排指标,制定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总量控制规划。柴发合说,臭氧前体物也是PM2.5二次颗粒物前体的一种,臭氧与PM2.5治理应该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此外,鉴于臭氧污染是一种光化学污染,气温高时污染加剧,因而在考虑全球变暖问题时也要加入臭氧的考量。

  王跃思还建议实行区域大面积综合治理。臭氧前体物是流动性很强的物质,一个地区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可能本地人感觉不到,反而飘到其他地方形成臭氧。单个城市治理臭氧效果不会太明显,应在华北五省、长三角、珠三角等臭氧污染严重的地区建立区域防控机制。

  柴发合说,臭氧前体物在不同地方比例不同,即便在同一个城市,城区与郊区的比例也有差别。各地要把不同地方的臭氧形成机制搞清楚,通过监测摸清楚臭氧前体物的具体比例、排放源的位置,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这方面工作需要环保部门与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

  专家还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说,治理臭氧前体物的重点应放在“车、油、路、厂”四个方面: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改善汽车尾气装置,减少排放;提升燃油质量;同时,逐步实现公交车、出租车改用燃气;治理交通拥堵;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燃煤电厂、水泥、涂料、油墨印刷厂等企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挥发物。

相关文章

两项目预结题评审会:战略研究聚焦与前瞻

5月21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战略研究”和“中国矿产资源重大卡脖子风险与国内外矿业重大战略布局研究”项目预结题评审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黄维和院士主持,殷......

“铁塔哨兵”用高科技守护绿色家园

2023年9月13日上午10时10分,湖南衡阳市祁东县玉合街道绿野村,一台挖掘机缓缓驶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作业。12分钟后,“铁塔哨兵”发出监测预警,系统自动生成“告警卡”,经过内业人员判别后,于12......

2024中国(国际)智能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邀请函

各参会代表: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推动我国环境监测领......

1031万,设备租赁服务公开招标,包括分析监测等设备

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及实验室分析设备租赁服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化商务电子招投标平台http://e.sinochemitc.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06月05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

十字花科蔊菜属质体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植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团队研究发现蔊菜属质体基因组在基因数量和顺序、总长度、基因组结构、密码子使用、长重复序列和SSR方面是保守的;14个突变热点区可作为区分该属植物的候选DNA条......

公开征集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智能站房试点研究单位

为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智化转型,进一步规范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运行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拟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智能站房试点研究。......

这2家公司候选2024年度环境样品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公开征集结果公告

2024年4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对2024年度环境样品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项目进行专家评审,结果如下:项目名称成交候选单位成交金额(综合含税单价)(元)2024年度环境样品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谱......

我国学者研制出适用于可穿戴集成电路的三维液体二极管

图(a)基于三维液体二极管的柔性透气集成电路原理示意图;(b)三维液体二极管的流体动力学仿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22002)等资助下,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副教授团队在柔性、透气可穿戴集......

直击3·15|岛津为预制菜品质安全保驾护航

刚刚结束的315晚会曝光了个别企业采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预制菜梅菜扣肉,现场触目惊心。槽头肉因为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属于猪肉中必须进行严格“整修”的部分。这一事件,无疑又将预制菜推向......

科学家揭示气温升高与臭氧污染对城市森林的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城市森林研究团队首次探究了气温升高与臭氧污染对城市森林固碳的复合影响及互作机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及树木生长与管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