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6 09:04 原文链接: 从科研走向抗疫,PCR人倒不下

看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发出第二批志愿者召集令,张晓明和其他8名同事第一时间报了名。他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巴斯德所),一家研究病原微生物和人类传染性疾病的专业科研机构。

“我跟传染病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但从未像这次一样,与病毒短兵相接。”在他看来,这是真正的前线。

上海新冠疫情暴发后,中科院沪区党委、上海分院团委第一时间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出“抗疫守沪”倡议书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志愿者紧急动员令。经选拔后,共两批次135名志愿者支援PCR检测一线,从3月18日至4月1日,累计服务时长9400小时。

这些志愿者来自上海巴斯德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7家单位。他们从一个实验室赶赴另一个实验室,从科研舞台走向抗疫战场。

“国家队国家人”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晓明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加入了与这种新发传染病的战斗,在新冠病毒抗体研发中取得多个成果。

当新冠病毒“兵临城下”时,张晓明并未感到害怕。“我们都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里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是国家队、正规军,在上海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有责任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张晓明的同事、上海巴斯德所副研究员徐咏芬也是一名活跃的战士。她连续参与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志愿活动,被临时任命为上海凤凰实验室中科院方“总技术工程师”。

她抵达前线时,上海第一个核酸检测硬气膜实验室——凤凰实验室才刚刚建成。各种实验仪器均已就位,但还缺少成文的操作规程。徐咏芬马上意识到,这样不行。

“PCR检测看上去简单,但对细节和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规范化。”徐咏芬说。她凭借丰富的P2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操作经验协助制定了PCR检测的操作规范,还牵头建立了一套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急需的工作规范流程,将核酸检测效率提升了4.8倍,同时保障了操作安全,受到方舱实验室指挥部的高度肯定。

关键时刻,不下火线

与病毒“亲密接触”的日子非常艰苦。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动辄就是8~12小时不吃饭、不喝水的繁重工作。等到任务完成后,往往眼睛已被水汽打湿,手指也被汗水泡烂。

但在张晓明的讲述中,一切仿佛举重若轻。“我们本来就常在P2实验室工作,这种防护服也经常穿。跟其他队员相比,我们更适应这种工作环境。”

只有提到同事们的付出时,这位PCR检测志愿者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才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心疼的语气。“我们最年轻的队员冲在夜班第一线,由于检测结果有时效要求,夜班工作往往更加紧迫繁重,队员们早晨下班后,边吃早饭边打瞌睡,有的甚至来不及吃早饭,回到临时宿舍‘秒睡’。还有的老师在工作中胃病突发也不肯休息,服药后坚持完成全程志愿工作。”

“对我们来说,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磨砺了我们的队伍,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张晓明说。

青春风采,使命担当

上海分院派出的PCR检测志愿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35岁以下的青年占志愿队总人数的90%。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他们时时展现着青春的活力和乐观。

第二批志愿工作晚班班长窦艳侬,来自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别看她身材娇小,却有着巨大的能量。

因为“觉得自己比较能熬夜”,她自告奋勇地选择了从凌晨开始的晚班。样品经常集中在晚上送来,“晚班+加班”,需要通宵连续高强度工作12小时,很多成员都经历了作息调整的“阵痛期”。作为被指定的晚班班长,窦艳侬的压力尤其大,最初几天几乎都没怎么睡觉。后来,她想出一个好主意,利用休息时间做了PPT,写清楚所有人员分工和注意事项,把班次安排得井井有条。

第二批志愿者中班样本分装区组长冯旗,来自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也是本单位的领队。样本分装区设有“样本复测”,专门对“疑似阳性样本”进行开盖再分装,必须既“胆大”又“心细”。为了确保“复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他主动提出担任该职责。“作为单位领队且分装区最年长的,更应该哪里困难去哪里、哪里危险去哪里!”

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冯旗组长对大家的关心和照顾,“如朋友又似兄长般给予我们每一个人尽可能的照顾”“安安静静坐在生物安全柜前认真仔细地操作,感觉浑身闪闪发光”“兼具中年人的睿智担当和年轻人的冲劲与韧性”……都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李浅汐,是首批夜班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刚开始的磨合期里,她一个人就负责分装区的9台仪器。

她打趣自己像个“千手观音”。“一台仪器上样运行后,马上要操作下一台;还会遇到样品管规格同仪器不符,需要手动分装的情况;完全来不及思考,只希望尽全力把能做的做好,不在自己的环节拖大家后腿。”

当然,这支队伍里,还有一位差点超龄的“青年”——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佐仁。他是团队中最年长的一位,担任第二批志愿者总领队、中班班长,也是样品扫描区的一员。“看到招募要求,我一算,自己年龄刚好符合上限条件,几乎没做太多考虑就报名了。”他说。

相关文章

5年成为行业黑马,中科可控是怎样炼成的?

5年,对于高端制造产业意味着什么?在一些制造企业,5年的时间,可能仅够新增几条产线,或是完成一两次智能化升级改造,再或增加几种新产品的生产。位于江苏昆山的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可控)用......

广州能源所完成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研究验收

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组织召开“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据悉,广东省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探索科学......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不同优势植物功能群湿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净交换对增温的响应。中科院大气所供图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

科学家建立跨分化阶段高通量谱系示踪新技术

2023年3月18日,《CellStemCell》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跃军研究组题为《人神经分化过程中跨时间......

中科院院士行定州院士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引进更多京津高端人才服务河北,加深京冀科技合作,2月24日,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和定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定州市科学技术局共......

Nature突发消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与中科院终止合作

3月8日,《自然》(Nature)杂志发布一则突发消息,著名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将中断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领导工作。2004年,在中法领导人见证下,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巴斯德研......

Nature突发消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与中科院终止合作

3月8日,《自然》(Nature)杂志发布一则突发消息,著名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将中断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领导工作。2004年,在中法领导人见证下,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巴斯德研......

中科院半导体所:美国已拧熄“灯塔”,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骆军委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树深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加强半导体基础能力建设点亮半导体自立自强发展的“灯塔”》的文章,引起业界广泛讨论。该文章就中美科技战中的“......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验收

光明日报苏州2月19日电(记者苏雁)2月18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据悉,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

中科院植物所:在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李博强、田世平等制备了一种高效、稳定、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脱除酶制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