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3 11:52 原文链接: 大国担当!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现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当今世界需要中国这样负责任的国家在全球生态环境议题中发挥引领作用。”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类未来。在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低碳转型,引导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为达成《巴黎协定》作出历史性贡献,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随着国力提升和主动作为,特别是卓有成效的领导人气候外交,我国逐步站到了全球气候治理舞台的中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连续发表3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与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了中法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化解了气候谈判中重大分歧,寻求共识。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巴黎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达成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作出历史性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我国积极建设性地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率先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方案,引导和推动了《巴黎协定》《斐济实施动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创新性打造多边部长级磋商平台,与印度、巴西、南非共同建立了“基础四国”部长级磋商协调机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立场相近国家协调机制,与加拿大、欧盟共同发起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公约外谈判磋商,调动发挥多渠道协同效应,进一步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我国还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累计与3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34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赠送节能和太阳能灯120万余盏、路灯1万余套、节能空调2万余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3万余套、清洁炉灶1万余台,通过赠送卫星监测设备,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极端气候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在华举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000余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范围覆盖5大洲的120多个国家。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参与方面,十八大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多次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的潘家华说,“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对象,贡献非常大。”

  推动制度、路径和技术创新,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在江苏镇江,有一朵引人注目的“生态云”:全国首创的“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

  这个云平台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整合多个部门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空间可视化。

  “镇江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镇江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镇江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单位能源碳排放量、单位税收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就业人口等8个指标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亮红灯。

  “我国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制度、路径和技术创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说,“先后三批开展低碳省市试点,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规划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些城市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排放统计与管控。”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实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据悉,我国将分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此外,我国在积极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在28个城市进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推动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试验示范,推动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工程。

  去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我国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相关部门每年组织编写和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向国内外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成效。在每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组织“中国角”主题边会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公众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到2020年、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产业、能源、消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取得积极成果。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201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潘家华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效,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火力发电的效率等,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不管风吹浪打,中国在应对气候的道路上坚定不移,步履稳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宋连春说,“中国故事不断丰富着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国要制定落实2030年目标的实施方案和本世纪中叶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引领作用,以及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


相关文章

中英团队联合研发新型内窥技术,助力高效肿瘤检测

医生在手术中利用内窥影像来寻找病灶并判断治疗边界,从而制定手术方案(如切除部位、方式、范围和深度等)。病灶的精准高效检测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白光内窥镜或窄带内窥镜,根据色彩信息来区分病......

关于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授奖决定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同行评议和专家集中审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福州大学陈秋水等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向各位获奖......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德国“隐形冠军”培育政策研究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对此大家已达成共识。近年来,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发力......

中国幸福感排名世界第一在疫情中“逆袭”首次登顶

《生命时报》第1700期头版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 侃天津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长聘副教授 于 斌本报记者 高&n......

中国深空探测,迈向更深更远处

火星全球影像图、深空科学城、鹊桥试验卫星……4月24日,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一个个重磅航天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走进公众视野。这些亮眼的成果背后有哪些故事?它们蕴含了怎样的科技实力?《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

《中国药大人南京共识》发布

4月1日~2日,中国药科大学“共话中国生物医药未来”校友论坛在该校举行。近千名中国药科大学各行业杰出校友、百余位专家教授以及药大友人齐聚一堂,直面生物医药领域核心基础科学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共同探讨......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开幕

4月1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开幕,超3000位国内外嘉宾和种业专家参加大会。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作专题报告,发布最新成果,分享最新理念,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主论坛期间,还发布“第三批人......

英勇救人,中国计量大学学子荣获三等功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武部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军队功勋荣誉表彰通知书,授予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李一凡个人三等功一次。此时,李一凡的“英雄往事”才浮出水面。李一凡中国计量大学供图2022年......

5216人|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科研内卷之王竟是……

2023年3月28日,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发布。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5216人,来自504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4门一级学......

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8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十年间,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