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5 11:28 原文链接: 多功能纳米催化剂助力高分子的绿色合成

  布朗大学孙守恒教授团队JACS:多功能纳米催化剂助力高分子的绿色合成

  研究背景

  A 纳米颗粒催化串联反应是一个拓宽绿色化学合成的新思路。

  我们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组分,表面修饰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催化剂对于不同反应的活性,从而找出能够同时催化多步反应的高效多功能催化剂。串联多步反应可以温和反应条件,缩短反应时间,简化反应步骤,并减少反应废液废料,从而达到绿色合成的目的。串联反应的挑战性在于1)催化剂得对研究的多步反应的每一步都具有高活性。2)体系中的各个组分需要有很好的兼容性,包括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催化剂,溶剂等等。我们曾经报道的利用载体粒子相互作用设计高效稳定的纳米铜催化剂用于室温下串联催化氨硼烷产氢和选择性加氢反应就是一个很好的催化串联反应的例子(doi: 10.1021/jacs.8b11303)。

  B

  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修饰之中,但是利用纳米粒子催化合成高分子材料却鲜有报道。聚苯并恶唑(Polybenzoxazole,PBO)因为其独特的化学结构,高温稳定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聚苯并恶唑的刚性直链结构导致这种高分子不溶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而只溶解于酸液之中,因此在聚苯并恶唑的传统合成方法中,多聚磷酸(PPA)被用作聚合反应的溶剂,同时还充当催化剂和脱水剂的角色。可磷酸分子在聚合反应过后的后处理中难以与高分子分离。残留的磷酸分子会在潮湿的环境中催化恶唑环的水解从而破坏了高分子原有的刚性结构,导致聚苯并恶唑的高温稳定性,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在此之前,我们报道了一种无多聚磷酸的8nm金钯纳米粒串联催化三步反应(甲酸产氢,硝基还原,吸附碱反应)一锅法合成聚苯并恶唑的方法,成功的提高了聚苯并恶唑在潮湿环境中的化学稳定性(doi: 10.1016/j.matt.2019.09.001)。可是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所合成的高分子分子量只能达到~3 kDa,导致其力学性能与商业化的聚苯并恶唑(~40 kDa)相差甚远。串联合成高分子的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在考虑兼容性的同时,每一步反应对最后的分子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详细研究了金钯催化体系和每一步串联反应,通过调整金钯纳米颗粒的尺寸,组分和反应条件,在大幅度的提高聚苯并恶唑分子量的同时,还可以控制其在5.8到19.1 kDa范围可调。

  实验与讨论

  为了避免在合成过程中使用PPA,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新的串联合成聚苯并恶唑的合成步骤。合成是由四个主要反应组成。a)甲酸产氢;b)硝基还原;c)吸附碱反应;d)热处理成环反应。前三步反应都可以在NMP溶剂中发生,从而避免了PPA的使用。


相关文章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

院士领衔!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晓东、林坚团队,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

消除抗生素污染新方法,速率更高、产物更安全!

抗生素在环境中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而在许多抗生素中,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占比约为70%。围绕水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降解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