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8 14:21 原文链接: 杜祥琬:2050年后中国将进入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近年来,甘肃省将清洁能源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风电和光伏发电实现了长足发展。清洁能源将推动甘肃经济低碳发展。 图为甘肃中材集团生产的风电设备正在下线。 新华社供图

  “我国未来的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6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判断。他说:“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将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中,洁净能源将占一半以上,并呈继续增加势头。”

  杜祥琬的判断来源于中国工程院的一项课题。2008年2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课题,100多位院士和专家参加了此项工作,杜祥琬担任课题组长。他此次介绍的正是该课题组历时两年多的研究成果。

 杜祥琬院士
我国能源走向绿色、低碳是必须的

  课题组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概括为“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并更进一步总结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系统经济高效。

  提出这样的战略源于我国能源面临的挑战。杜祥琬说,我国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如果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平均8.9%的增速,则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将达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

  他指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显然将受到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为支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对化石能源消费提出必要的总量控制目标,统筹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消费模式。而且,目前我国粗放的能源开采与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无论气候变化问题有多少争议,我国能源走向绿色、低碳都是必须的。”杜祥琬说。

六个子战略

  根据杜祥琬的阐释,“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由六个子战略构成。

  第一是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小国,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杜祥琬指出,其中,将2020年的总能耗控制在40亿吨标煤左右,是一个十分困难又十分有意义的战略指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实际成效的标志,也是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关键。

  第二是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以及战略地位调整。杜祥琬说,煤炭的洗选、开采和利用必须改变粗放形态,走安全、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煤炭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应该也能够逐步下降,2050年可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其战略地位将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

  第三是确保石油、天然气的战略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杜祥琬说,天然气(含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和页岩气)是较洁净的化石能源。课题组估算认为,2030年,天然气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的10%以上。

  第四是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的绿色能源支柱之一。杜祥琬指出,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具有资源清晰、技术成熟的特点,在国家政策上,应促进其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此外,应尽早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成为新的绿色能源支柱。“可再生能源(水和非水)的战略地位将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他说。

  第五是积极发展核电。杜祥琬指出:“2050年核电可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他说,论证认为,铀资源(国产和进口并举)不会构成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核电的安全性和洁净性可以保证。核能按照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部曲”的基本路线图,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但需要高度重视从核资源—核燃料循环—核电站—后处理到核废物处置全产业链的配套协调发展。

  第六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的适应新能源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发展非上网等用电方式和储能技术。

院士们的建议

  谈到我国能源发展的阶段定位,杜祥琬描述道:2050年前的4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能源的结构、“颜色”、质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2030年前的20年,是上述转型期中的攻坚期即困难期;2020年前的10年,特别是“十二五”,是上述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是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期。

  中国工程院课题组的院士和专家们对于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提出了一些重大建议。

  从管理体制上,他们认为国家应设立能源统一管理部门,以科学的机制制定能源战略、规划、政策、标准,以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能源新产业主动进行优化引导;对争议较大的能源重大决策,通过科学程序主动决策,使我国能源有序健康发展。对于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GDP的增速上,强调又好又快,不宜追求两位数的增长,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把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体系。

  从经济政策上,课题组认为,应该以有力的经济政策为杠杆,倒逼地方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完善能源立法,出台资源税、能耗税、排放税、碳税、物业税,调整能源价格、强化资源管理,完善各类准入标准、技术标准,从制度上引导低耗能建筑、节能减排汽车,促进建筑业和汽车业的健康发展,适当控制我国汽车拥有率,严控高能耗产业的增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十二五’再实现20%的节能降耗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杜祥琬说。

  课题组还建议建设国家级的能源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关。杜祥琬说,要增加能源科技投入,建立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把支持的重点放到科技研发和工程示范上去,突破技术经济瓶颈,促进自主创新,增强核心能力,争占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相关文章

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通过验收

关于同意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通过验收的通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组织专家审核和研......

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反弹,生态环境部分析原因

国新办27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出现了反弹,PM2.5浓度上升了6.2%,优良天数比率下降了3.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部分......

发展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是什么?企业又该如何转型?

“虽然中国的绿色金融余额已居全球首位,但目前大量的资金都投入于‘纯绿’或接近‘纯绿’的行业,例如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等,火电、钢铁、交通运输等大量高碳行业需要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完善绿色消费促进政策,激发绿色消费潜力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37.3%;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绿色消费持续扩大,......

气温连续刷新记录,中科院大气研究员怎么说?

今夏,热浪无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题。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根据初步数据,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刷新纪录,达到17.24℃。北半球多个国家被高温炙烤,干旱、洪涝及......

融入绿色低碳展现智慧生活——走近大运村体验科技魅力

  7月22日,位于成都大学校园内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以下简称大运村)正式开村。作为成都大运会期间运动员们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赛时将有100余个代表团近800......

河北张家口:清洁能源助力低碳发展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张家口市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2756万千瓦,约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的80%。......

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在身边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推动......

绿色新技术,电石渣制备钙基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简称过程工程所)牵头的“电石渣深度净化制备钙基材料低碳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担任主任,北......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增多

随着欧洲环保政策的推进,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气候科技”日益火热,关注环保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也陆续诞生。创立于2017年的恩帕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供应商。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