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11 13:32 原文链接: CellMetabolism:12位杰出女科学家的科研经验

  《Cell Metabolism》创刊10周年之际,该杂志邀请十余位代谢领域有影响力的女性科学家为年轻的学生及科学家们分享她们的科研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现代医学的奇迹"

berbara Kahn(Beth Israel Deaconess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

  我选择读医学院是为了了解人体是如何工作的,尤其是想了解一些关于代谢与荷尔蒙的知识,同时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克服慢性病的困扰。科研总是能为转化医学的新突破创造机会。“现代医学的一大奇迹”——胰岛素的发现以及它对儿童I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实令我兴奋。

  近年来代谢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扩展,与很多临床相关的疾病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癌症,再生医学,神经系统疾病等等。伴随着新细胞信号通路与组织间的通讯网络的新激素不断被发现。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面对未来的挑战:更深入的代谢学研究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包括生物学家,化学家,工程师,统计学家等。随着“组学”时代的到来,数据爆炸式地增长,我们的年轻科学家应该小心地修正自己的科学问题,严谨地设计实验。我们期待下一个“现代医学奇迹”的到来。

  "下一个最棒的科学问题"

M. Celeste Simon(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研究中心)

  我认为真正的科学成功在于有勇气问“下一个好问题”,即使是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比如我们研究团队在探索“肿瘤组织缺氧对癌症扩散的影响”的问题。充足的氧气对于肿瘤生长是必需的,然而在2002年之前。氧气与营养水平的波动对于肿瘤恶化过程中的代谢重编程的影响仍不清楚。受90年代末期Craig Thompson 与 Chi Dang的工作启发,我们开始研究HIF蛋白对癌细胞代谢的影响,2003年我们向NCI提交研究资金申请书时受到了质疑,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研究项目至今仍然受到资助。我也在继续学习细胞生物能量,代谢信号,细胞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合成稳态方面的知识。“细胞代谢如何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是我们的下一个大问题。保持自我突破的态度是科研生涯的最好回报之一。

  "追求胜利"

Bei B. Zhang(Eli Lilly and Company制药公司)

  顾名思义,“新陈代谢”是指"去除旧的,制造新的"。在个体生长过程中这一过程始终存在,用以确保机体的稳态。从这一角度分析,“代谢”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十分相似。我认为科学研究的关键是要有“取胜”的心态。在我们领域,“赢”包括发现新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信息。另外,科学家需要通过合作展现自我价值,通过不断提问,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而保持自身的“平衡”。为了达到“取胜”的目标,我们需要提出合理的科学问题并进行严格的论证。最后引用一段来自哈佛商学院校友Karen Mills的一句话:“最好的选择是在自己成功的同时帮助他人成功”。让我们一起去追求胜利!

  "大梦想"时代

Juleen R. Zierath(瑞典克罗林斯卡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我生长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我的母亲的银行储蓄与信用账户还需要父亲的联合署名才能生效,直到1974年通过了平等信用案之后女性才可以独立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可见两性不平等的严重程度。在此背景下,我从没妄想过有一日可以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跨国的代谢学与II型糖尿病研究团队。目前我是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委员会的主任,在1901年,207位评审中只有11位女性。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会有女性科学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时,我总是要官方地回答说“诺贝尔奖颁发给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与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无关”。而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中一共有5名女性获得生理学与医学奖,这是一个大突破。

  许多女性科学家已经开始领衔科学界的工作,尽管目前仍存在一定性别歧视现象,但是我们要向伟大的科学前辈们学习,“正视自己,不惧批评,敢于冒险,平衡工作与生活,追逐梦想!”

  让女孩子为代谢学"助力"

Deborah M. Muoio, PhD(杜克大学分子生理学系)

  我最记忆犹新其中一段经历是研究生期间参加"kenstone"糖尿病学大会。两年前,瘦素的发现使得代谢学研究发展像是坐上了喷气式飞机一样迅猛。听着会场里气氛高昂的演讲,我坚信自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当时这一领域还是“男人”的主场,但我从一些女性前辈(Rosalind Coleman, Barbara Kahn, Barbara Corkey, Barbara Cannon)那里找到了正确的方法。14年后,我被邀请组织"kenstone"的大会。

  我的儿子经常问我:“你是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好母亲的呢?”我的回答是:“训练,努力,专注,高效,仔细构思,团队合作以及需要一个支持自己的另一半”。女性要想在科研界获得尊重,就必须要有高追求与高标准。男女科学家的主要差异之一就是女性往往不够自信。男性科学家经常会先寻求意见,然后发表看法,而女性科学家往往在发表看法之后才会寻求意见,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多跟男人们学学!

  构建属于自己的信号通路

Kathryn J. Moore(纽约大学医学院)

  许多人问我作为一名女性如何能够在科学界获得成功。在我研究生到博士后的这段期间,许多人就这一问题给出了许多建议,比如举止端庄,不要穿过于女性化的衣服,不要老是谈论自己的孩子以免从“终身教职”变为“终身妈妈”。如何能被男性主导的科研界接受令我十分焦躁。然而,我的丈夫,也是一名科学家,他告诉我只要做好科学研究就可以了。

  随着事业的发展,我逐渐认识到科学是一项不论男女都会倍感压力的事业。我们需要学习很多技能,比如批判性思维,想象力,持续观察力,演讲能力,科学写作能力,指导能力与管理人员与资源的能力。由于还有母亲的身份,女性想要完成上述目标需要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所以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寻找一个支持自己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与棕色脂肪作伴的一生

Barbara Cannon(生理学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现任院长,27年来一直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Wenner-Gren研究所主任)

  本科毕业以后我离开了伦敦,一方面我想尝试国外的生活,另外一方面我想进行线粒体方面的研究。棕色脂肪成为我的研究方向令我始料未及。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因为一个小的决定改变自己的一生,然而它就是那样发生了。当时这一领域很少有女性科学家存在,所以很容易被记住。如果要让我提一点有价值的建议的话,那就是寻找一个支持自己的另一半吧,这个很关键。

  现在这一领域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好现象,但也有隐患。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现在有深度的文章越来越少,即使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中也不多见。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大多数研究都希望有临床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政治的约束。而这一改变导致了我们下一代所依赖的基础性研究越来越少。无论如何,棕色脂肪领域的研究从神秘向主流不断转变,而我们的兴趣从未消减,这就是所谓的“科学家永远不退休,他们只是暂时远离了而已”。

  "常态"之外

Marcia Haigis(哈佛医学院)

  我总是惊叹与大自然的巧妙,在不同的环境下分子的相互作用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直以来我的科研生涯是被“常态”以外的科学问题所引导。比如线粒体在非常态下(癌症)的分子机制,过程却很艰难,因此我建议年轻的科学家们寻找能够给予客观建议的导师。另外,对于感兴趣的问题要厚脸皮地执着下去。对于我来说,交换想法与实验资源十分有意思。

  科学是团队合作之果

Kristina Schoonjans(Ecole Polytechnique Fe de rale de Lausanne, 瑞士)

  代谢产物被发现不仅是代谢活动的中间物质,同时也是参与信号传递,转录调控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分子。这一发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研究代谢产物,尤其是胆酸的驱动力就来源于此。胆酸分子被证明可以与膜受体相互作用,这一发现标志着代谢产物走向了信号传递的舞台中心。我一直认为团队的激情是科学成功的保证,就像是一顿大餐的原料。而时间也证明了团队气氛具有“双刃剑”的特性。我们坚信未来预防医学与天然化合物的重要性将会得到重视,我们也将继续向这里进发。

  基因组与脂肪

Susanne Mandrup(南丹麦大学)

  一直以来我的科研动力是来源于对基因组以及其调节规律的兴趣。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我又接触了脂蛋白。从此,我对为基因组与脂类代谢产生了双重的兴趣,也因此转向了核受体与脂肪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博士后阶段我有幸加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M. Daniel Lane实验室。在短暂的合作期间他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博士期间我有了孩子,当时的导师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但我没有接受。现在回想起来导师说的是有道理的。2年半以后,孩子不得不离开我,我的丈夫与我随之搬到了巴蒂尔摩。几年以后我回到了丹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我很庆幸能够找到一个积极的科研环境,同事们也都满怀激情。

  女医生也要搞科研

Karine Clement(法国巴黎ICAN)

  在学术界具有临床与基础科研双重经验的女性科学家少之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医生来说,在看病之余还要抽身进行科研工作对于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科研经费的激烈竞争与患者越来越高的期望使得基础科研与临床成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一条道路对于女性来说尤其艰难。

  临床与基础科研都需要有专业的技术,然而年轻的医生经常看不到这一需要。我们没有使年轻医生信服处理复杂疾病或者整理复杂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基础科研与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女性医生/科学家们需要尽快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她们日后成为各领域的“意见领袖”。

  给年轻人的4个建议

Nancy C. Andrews(杜克大学医学院院长)

  1. 对各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保持好奇心;

  2. 年代久远的文章也值得研究;

  3. 不断学习新技术;

  4. 选择重要的问题。

相关文章

科幻教育沙龙首场活动在京举办

5月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的科幻教育沙龙首场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科幻教育沙龙活动从科幻教育视角出发,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好奇心与想象力,增进科学兴趣,......

科研人员用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分布式水文模拟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一团队在《水资源研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在深度神经网络中编码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进行多任务学习的新方法。近年来,随着地球大数据的不断累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

诺奖得主论文因数据问题面临审查

由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科学家ThomasSüdhof合著的几篇论文正在接受审查,因为线上评论者对数据重复、图像差异和其他问题提出了质疑。ThomasSüdhof 图片来源:JORGEGUERR......

中国空间站第六批实验样品交付科学家

实验样品。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供图近日,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七号飞船顺利返回。此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3个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人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

科研重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

说起重离子加速技术,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尖端技术、大科研项目。如今,这一技术日臻成熟,已经成功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日前,记者走访兰州等地了解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

中国博士生深入灾区取得重要成果,收获跨国良缘

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她,是一个从小喜欢中国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成绩......

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盛大启幕:汇聚百余位院士专家

——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第一轮通知)为了推动我国分析科学与仪器领域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促进分析科学基础研究和仪器研发,提升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水平,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决定于2......

学者发现采油蜂与石斛属兰花的多维互惠传粉系统

近日,《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双全团队及合作者的成果,他们在石斛属等41种兰科植物中,发现33种兰花的唇瓣上腺毛分泌油脂,这些新发现的油花均由一类栉距蜂雄虫传粉。角栉距......

新研究让7万亿害虫难逃“天眼”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胡高团队与河南农科院研究员封洪强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夜间迁飞昆虫空中数量规模以及迁飞行为模式。据介绍,每年......

微藻脂质代谢机制有了新进展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孔凡涛副教授受邀在《生物技术的当前观点》发表综述文章,介绍了微藻脂质代谢机制及其提高油脂含量的研究进展。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高、能合成富含能量的储存脂质(即油脂)、具有大规模种植、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