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png

田广梅

  2018年4月,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w class of tranion factors controls flagellar assembly by recruiting RNA polymerase II in Chlamydomonas(衣藻中通过招募RNA聚合酶II控制纤毛组装新的转录因子) 研究论文,研究第一次报道了单细胞真核生物中转录调控纤毛相关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还定义了一类全新的转录因子,解决了困扰该领域近半个世纪的科学问题。

  在这篇论文中,江汉大学的胡长峰教授为通讯作者,李丽丽(教师)、田广梅(本科生)和彭海(教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田广梅作为本科生,成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她还就此研究参与申请了8项ZL。也因此获得了直接攻读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资格。这也开创了江汉大学自成立以来,没有保送资格,本科生以保送方式攻读顶级名校直博生的先河。

图片.png

  其实,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也是田广梅应得的。自大学以来,她每天除了上课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待在实验室。三点一线,几乎没有周末和寒暑假,经常早上6点多便去到实验室,晚上11点多才离开,平均每天在实验室呆14个小时以上。

  能继续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是一种幸福

  ——田广梅

  首开先河

  本校首个本科生免试直博北大

  每天一大早,穿着白大褂的田广梅就在北京大学的实验室里开始了当天的RNA提取实验,她熟练地将组织块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的液氮后再迅速研磨,重复三次后,将组织样品放入试剂中,用电动匀浆机充分均浆……

图片.png

田广梅

  这个热爱科研的女生从大二开始,便在江汉大学参与到科研中,在衣藻纤毛基因的研究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以共同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研究论文,参与申请了8项ZL,获得了免试推荐攻读北京大学博士生的资格。自上月底在江汉大学参加完毕业典礼后,田广梅就一头扎进了北大的实验室里。

  “衣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纤毛是突出于细胞表面的细胞器,存在于人体的大部分细胞中。纤毛缺失可能引发人体一些疾病如多囊肾病、不孕不育症等。”田广梅是江汉大学2015级生命科学学院园艺专业学生,从大二起就在学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院,跟着胡长峰老师课题组研究起了衣藻纤毛。

图片.png

江汉大学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转录调控对纤毛的组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转录调控纤毛组装的作用机理一直困扰着大家。田广梅所在的课题组以衣藻为模式生物进行了研究,去年4月,在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第一次报道单细胞真核生物中转录调控纤毛相关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还定义了一类全新的转录因子,解决了困扰本领域近半个世纪的科学问题。

  在这篇论文中,胡长峰老师为通讯作者,田广梅作为本科生,与其他两位老师一起成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她还就此研究,参与申请了8项ZL。由于在本科期间的突出科研成绩,在江汉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王卫华等老师推荐、指导下,田广梅获得了直接攻读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资格。事实上,江汉大学暂无保送资格,她的直博北大则开启了先河。

图片.png

  坚定坚持

  每天呆在实验室14小时以上

  自从初中接触到生物学以后,田广梅便被各种形态各异的细胞生物所吸引,萌生了想要深入了解这些生物的想法,大学更是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实验室。3年来,她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除了上课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待在实验室。她几乎没有周末和寒暑假,经常早上6点多便去到实验室,晚上11点多才离开,平均每天在实验室呆14个小时以上。

图片.png

  为了筛到想要的突变体,田广梅连续几个月,每天从早上一直筛到晚上。大二时,有十几个同年级同学和她一起在实验室。渐渐的有人放弃了退出了,到了大三还剩下4位同学。到了大四就只剩下她一人。看到同学们纷纷离去,她也曾动摇过,但想起自己的理想,还是选择了坚持。

  在田广梅看来,做科研就像挖宝藏一样,可能你走了很久还是一无所获,但当你成功的那一瞬间是很激动的。“当我做一个实验失败了七次时,我也想过放弃,也感到深深地无助。”她坦言,每一次发现一个问题并改正,当完善了所有的细节时,第八次实验成功后的喜悦,让她领略到了科研无法言说的美妙。

  勤奋刻苦

  做一个质朴而有用的人

  “她很勤奋刻苦,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总呆在实验室里,每天一直呆在最后,很沉着地不停地做着实验。”江汉大学教授胡长峰是田广梅的导师,一路见证了她的所有付出。

  “可能女孩子做科研会很辛苦,但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再枯燥也觉得有意思。”选择科研,是跟从田广梅的内心,她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争取把课堂效率提到最高。她认为,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尽量把效率提高,才能省下更多的时间用到有价值的事情上。在感到疲惫枯燥是,学会调节是很重要的。她经常在出去散心、听听音乐来缓解内心的苦闷。

图片.png

  谈及到本科生做科研早不早时,她表示,学习知识不存在早晚,本科生开始做科研,一点也不早。“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直到她从江汉大学毕业的前夕,依旧在抽空继续研究。目前已经在北京大学呆了近一个月,依旧是三点一线,教室,寝室,实验室,日复一日。“做一个质朴但对社会和国家有作用的人。”她表示,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定信念,继续走好科研之路。

8项ZL:

莱茵衣藻RFC1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g3280.t2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KCN4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LRR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TRIP12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Cre03.g157400.t1.2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Cre01.g046237.t1.1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莱茵衣藻VMPL1基因在调控衣藻镉耐受性中应用

  以下内容节选自田广梅采访

  Q:很早就进了实验室,你从上手到熟练操作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A:因为经验不足,开始进去的时候肯定不会上手做实验的,先跟着老师和其他的一些师兄师姐学习,先把大概的实验体系和步骤都看会并且融会贯通,一般实验都有三到四个独立重复,老师会先做一到两个,等做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可以跟老师说自己想尝试一下,毕竟做重复实验对正式实验来说是不影响的,可以用它来练练手,等到实验做到非常漂亮了就可以跟老师提出想做独立地实验或者相关项目,如果不好意思直接跟老师说的话也可以直接跟师兄师姐说,他们都会帮忙转达我们的意思。

  Q: 你的实验室项目是跨专业的,难度很大,你是怎样克服了呢?

  A:首先做科研得自己感兴趣才会投身到里面去。跨专业不怕,只要你有这个想法并且愿意去做这个事,不要认为自己是跨专业就比别人差,自己的内心得过这个坎,不管是否跨专业你都可以克服。换句话说,只要大家动手做,都可以做好,因为科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肯花时间,毕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Q: 当你做科研时,劳累或者烦恼的时候会怎么做呢?

  A:我觉得光靠放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第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否则一切的放松其实都没有很大的意义,短期的有用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等平静下来以后再想这个实验是为什么做不出来,想清楚了再去做。把这个瓶颈放一放,不让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我喜欢唱歌,当然,其他略带发泄性质一类的也都可以。

  独家申博历程,一字一句皆忠告!

  Q: 直博生是你早已定好的目标还是说是后来才一步步地定下来的?

  A:大学四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一开始是肯定没有想到有这种机会的,但我大一刚进校我就开始做实验,因为我清楚自己四年以后需要做什么,我想在科研上面有一个自己的小成就,所以我刚开始想的就是按照常规的流程,做实验和考研。但是等到大三发表了文章,北大那边又正好关注到了,就开始去申请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申请过程花了大半年。你需要把目前的一些小目标订好,在小目标一个个完成以后再一步步的定一个大目标,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


相关文章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进而在全球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引力子模)——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3......

诺奖获得者团队PNAS文章被撤回还有多篇被质疑

α-和β-神经素是广泛选择性剪接的突触前细胞粘附分子,被认为组织突触组装。然而,最近的数据显示,在体内海马中,一种神经素亚型Nrxn2的缺失,令人惊讶地增加了兴奋性突触的数量,并增强了它们的突触前释放......

2024年颜宁团队首项研究成果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在响应膜电位变化时发生构象变化,这种机制被称为机电耦合。2024年2月21日,清华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团队在PNAS在线发表题为“Dissectionofthestruct......

各类测试需求中常用的分析仪器

分析仪器是一种用来测量、分析和监测物质性质和组成的工具。它们通常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组成,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参数。常见的分析仪器包括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生物分析......

刚刚,钟南山团队连花清瘟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近日钟南山团队发布的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对轻至中度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症状恢复显示出显著效果。该研究在中国、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17个研究点进行,共纳入410名接受连花清......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吴以岭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10月28日,石家庄以岭健康城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启动会——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正式启动,并宣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盘点!神舟飞船上的科学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

双非高校博士首发顶刊PNAS:蚕宝宝如何助力新突破?

除了家人外,陈凯最牵挂的就是他的重要小伙伴——蚕。近日,这个最好的“搭档”为他带来了学术生涯中第一篇PNAS文章。陈凯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谭安江教授团队,首......

薯条还能吃吗?你常吃的高油炸食物竟使焦虑和抑郁危险飙升

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饮食和睡眠差等症状,MDD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关,死亡率也较高。迄今,并不清楚抑郁症的病......

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放飞梦想——科技馆里的思政课

7月22日晚间,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英雄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中国科技馆,共同参加由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