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5 11:28 原文链接: 负载于二氧化硅上的小尺寸氧化亚铜物种

  Small-sized cuprous oxide species on silica boost acrolein formation via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ropylene

  负载于二氧化硅上的小尺寸氧化亚铜物种促进丙烯选择性氧化生成丙烯醛

  郭玲玲, 虞静, 王伟伟, 刘家旭, 郭洪臣, 马超, 贾春江, 陈俊翔, 司锐

  氧化物负载的含铜材料是丙烯选择性氧化制备丙烯醛的理想催化剂,

  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

  对于该催化体系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仍不是很清楚.

  因此,

  我们以碳酸钠为沉淀剂,

  通过沉积沉淀法将铜负载于高比表面的二氧化硅载体上,

  从而得到了均匀分散且小尺寸的Cu/SiO2催化剂.

  另外,

  采用浸渍法制得了相同负载量的分散不均匀、大尺寸的Cu/SiO2催化剂.

  丙烯选择性氧化反应活性测试发现,

  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比浸渍法制备的更有利于丙烯醛的生成,

  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

  在300

  °C反应时,

  丙烯的转化率达到25.5%,

  丙烯醛的选择性达到66.8%,

  对应的丙烯醛的生成速率高达10.5

  mmol·h-1·gcat.-1或111.2

  mmol·h-1·gCu-1,

  远远超出了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1.7

  mmol·h-1·gcat.-1或17.2

  mmol·h-1·gCu-1)和文献中报道的结果.

  结合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

  对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

  发现在反应后铜物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小尺寸的氧化铜(CuO)团簇转变为氧化亚铜(Cu2O)团簇,

  并且铜物种的尺寸没有明显的增大.

  为了进一步探索铜物种在预处理(氢气还原)以及催化反应时(丙烯+氧气)的结构变化,

  对不同方法合成的两种催化剂进行了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发现不同尺寸的铜物种在还原和反应时都经历了从氧化铜(CuO)变为金属Cu再到Cu2O的结构变化,

  并且Cu2O在320

  min的反应过程中可以稳定存在,

  说明它是该催化反应的活性物种.

  另外,

  通过原位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追踪反应时气体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脱附状态,

  发现丙烯可以有效地吸附在小尺寸Cu/SiO2催化剂表面,

  随着Cu2O的形成,

  检测到了烯丙基中间体(CH2=CHCH2*)的产生,

  该物种可以与邻近Cu2O上的一个氧发生反应,

  从而生成丙烯醛,

  因此结合N2O滴定实验,

  我们可认为,

  高度分散的小尺寸的Cu2O物种是丙烯进行高效选择性氧化反应生成丙烯醛的活性物种.


相关文章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

院士领衔!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晓东、林坚团队,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

消除抗生素污染新方法,速率更高、产物更安全!

抗生素在环境中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而在许多抗生素中,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占比约为70%。围绕水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降解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