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学术经纬”

  日前,《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论文,并吸引了不少报道。研究人员们发现,一种小分子药物能够促进免疫反应,有效攻击肿瘤。在小鼠实验中,它能有效减少胰腺癌的肿瘤生长与转移。

  这项研究之所以引起许多报道,是因为所针对的胰腺癌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历史数据上看,在确诊后,只有8%的患者能够活到5年以上,不到一成!而传统上的放疗化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有限。就拿在其他癌症类型中掀起革命的免疫疗法举例,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只有不到5%的患者能出现病情缓解。

  这个现象让科学家们非常费解。理论上看,免疫疗法应该能释放免疫T细胞的潜力,让它们攻击癌细胞才是。在培养皿中,T细胞也确实能够有效对癌细胞进行杀伤。然而在患者体内,免疫疗法的效果就神秘失踪了。

  进一步的发现指出,原来在肿瘤附近,存在的免疫细胞可不止T细胞一种,还有一群“骨髓细胞”。它们就像是T细胞的指挥,能够控制T细胞的活性,指导它们究竟是对肿瘤发起攻击,还是无视肿瘤细胞的存在。也正如研究人员们所预期的那样,在胰腺癌中,一些骨髓细胞会抑制T细胞的功能,从而让免疫疗法失效。

  既然这些骨髓细胞会跑到胰腺癌附近,影响免疫T细胞的功能,我们绑住它们的腿,不让它们过去不就行了?这正是研究人员的思路。他们发现,这些骨髓细胞之所以能跑到肿瘤附近,是由于一种叫做CD11b的受体。针对这个靶点,研究人员们又开发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ADH-503。它能够有效结合CD11b,并影响骨髓细胞的迁徙。

ADH-503的化学结构(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患有胰腺癌的小鼠模型中,科学家们让它们口服摄入ADH-503。果不其然,在肿瘤附近,这些具有抑制性功能的骨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剩余的免疫细胞,则大多能够促进免疫反应。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小分子,肿瘤微环境得到了改善,便于T细胞攻击肿瘤。与这个结果一致,小鼠的肿瘤增长放缓,活得也更久。

  既然肿瘤微环境得到了改善,那么曾经不起效的免疫疗法,是否就能发挥功效呢?为了测试这个想法,研究人员们先给小鼠使用了常用的免疫疗法(PD-1抑制剂),发现其对小鼠的胰腺癌并不起效。然而,当ADH-503与免疫疗法联合使用时,小鼠的肿瘤出现了明显的缩小,并且存活时间显著更久!在一些个体中,所有的肿瘤在一个月的治疗后就全部消失,且所有小鼠都能存活4个月以上。相反,对照组的小鼠统统在6周内死亡。

胰腺癌小鼠接受ADH-503与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后,在实验观察的120天内全部存活(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疾病,患者急需创新的疗法,”本研究的负责人之一David G. DeNardo教授说道:“在动物模型中,这个小分子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甚至在一些案例中达到了治愈的效果。我们期待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到胰腺癌患者。”

  DeNardo教授也指出,动物实验与人类治疗并不是等价的,我们依旧需要更多的实验验证。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治疗胰腺癌的希望。目前,该药物的后续临床试验正在策划之中。我们期待它能早日取得积极成果,击败“癌症之王”!

  参考资料:

  [1] Roheena Z. Panni et al., (2019), Agonism of CD11b reprograms innate immunity to sensitize pancreatic cancer to immunotherapie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9240

  [2] Reprogramming pancreatic cancer, Retrieved July 3,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7/rumc-rpc070219.php

  [3] Immune-boosting compound makes immunotherapy effective against pancreatic cancer, Retrieved July 3, 2019, from https://medicine.wustl.edu/news/immune-boosting-compound-makes-immunotherapy-effective-against-pancreatic-cancer/


相关文章

仿生纳米粒子,特异性干扰肿瘤代谢

营养贪婪是肿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然而,营养剥夺产生的临床益处有限。戈谢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紊乱,细胞产生胆固醇-葡萄糖苷,胆固醇-葡萄糖苷在溶酶体中积累,导致细胞损伤。2024年5月13日,南京大学胡一......

近90%患者肿瘤缩小!创新细胞疗法2/3期试验即将启动

今日,Immatics公司在其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上公布其在研T细胞受体T细胞(TCR-T)疗法IMA203用以治疗经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最新数据。分析显示,87%的患者实现肿瘤缩小,患者的......

早筛新技术,可“透视”人体内早期肿瘤细胞

上海交通大学合肥肿瘤早筛创新技术研究院(肿瘤早筛技术迎来新突破。今年4月,该院研究团队关于“数字胶体增强拉曼光谱定量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上发布,将应用于肿瘤早筛,有望在合肥率......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X染色体基因重新激活有关

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表明,雌性哺乳动物患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更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X染色体失活的基因又会被重新激活。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在雌性哺乳动物中,X染色体的其中一个副本上的......

研究发现CARM高效再生技术可用于肿瘤治疗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程涛、沈俊、王建祥团队及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昕团队合作围绕“效率”和“药效”,开发了人多能干细胞(hPSC)定向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

Nature丨团队合作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

哺乳动物复杂性状的性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然而,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调节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细胞卓越......

2024年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评计划调查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2024年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评计划调查通知。各有关单位实验室:开展正式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前,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室开展调查(预研)计划是必经阶段。为了解相关检验项......

研究提出适用中国人群肿瘤突变负荷检测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管理与数字健康研究团队与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思想的数据特征与检测策略动态适配的肿瘤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元学习框架,根据测......

医疗团队最新发现可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4月30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肝肿瘤内科王鹏团队注意到了一种通过基因改造后的新型药物——溶瘤病毒。其能够在肿瘤组织内选择性复制,从而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或导致肿瘤细胞裂解,而对正常组织......

荒唐!捏造113个数据NatNeurosci论文被认定数据造假

肿瘤自主神经支配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2019年7月8日,日本冈山大学AtsunoriKamiya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Neur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Geneticmanipul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