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6 10:38 原文链接: 古代细菌或潜伏于火星表面之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77.shtm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据25日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生命的证据可能仍处于休眠状态并被埋在火星表面之下。

在一项研究中,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的布莱恩·霍夫曼和阿贾伊·夏尔马在内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古老的细菌可在火星表面附近存活的时间比之前假设的要长得多。当细菌被掩埋,从而不受银河系宇宙辐射和太阳质子的影响时,它们可存活更长时间。

这些发现增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如果火星上曾经进化出生命,那么它的生物遗骸可能会在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中被发现。

火星上干旱且寒冷,中纬度地区平均温度为零下63摄氏度。更恶劣的环境是,火星还不断受到强烈的银河系宇宙辐射和太阳质子的轰击。

为了探索生命能否在这些条件下存活,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微生物生命的电离辐射生存极限。然后,他们将六种地球上的细菌和真菌暴露在模拟的火星表面,并用伽马射线或质子对它们进行电击,以模拟太空中的辐射。

最终,研究人员确定,一些陆地微生物有可能在火星上存活数亿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强大的微生物,抗辐射奇异球菌(又称为“柯南细菌”),特别适合在火星的恶劣条件下生存。在这项新颖的实验中,柯南细菌在寒冷、干旱的环境中经受住了天文数字的辐射,远远超过可以在地球上存活数百万年的芽孢杆菌孢子。

为了测试辐射的影响,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先进的光谱技术来测量受辐射微生物细胞中锰抗氧化剂的积累。更多的锰抗氧化剂意味着更强的抗辐射能力和更高的存活率。

早期研究发现,当柯南细菌悬浮在液体中时,可以在2.5万个单位的辐射下存活下来,相当于火星表面下存活大约120万年。但这项新研究发现,当这种健壮的细菌被干燥、冷冻并深埋时,它可以经受住14万个单位的辐射,寿命大大延长。

相关文章

Cell:某些遗传性眼病中的视力丧失可能是由于肠道细菌进入眼睛引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发现,某些遗传性眼病中的视力丧失可能是由肠道细菌引起的,而且可能可以通过抗菌剂治疗......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核糖体结合“预组织”的抗生素克服了超级细菌

哈佛大学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合成抗生素,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抗困扰许多现代抗生素的抗菌素耐药机制。一篇新的《科学》论文提供了该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和评估的详细信息,题为“一种预先组织用于核糖体结合......

微型“龙卷风”为何能导致作物传染病扩散?

病原体和细菌不仅会使人类和动物生病,也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破坏,每年造成全球农作物减产超过20%。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科研团队在《科学进展》发表成果,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真菌孢子的散播过程,揭示了健康植......

突破|新抗生素显著增强抑制耐药菌功效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正在使许多现代药物失效,甚至可能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抗生素克服了抗生素耐药性机制。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合成化合物克雷霉素(cresom......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揭示火星磁尾重联的高发生率及其对离子逃逸的影响

早期的火星被认为存在液态水,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然而,现在的火星已变得异常干燥,这预示着火星上可能长期存在大气和水的丢失。在太阳风与火星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行星际磁场被阻挡并拖拽在火星周围形成拉伸状......

昼夜温差增大或影响地球生命

据《自然·通讯》杂志近日报道,一个国际团队研究结果揭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昼夜温差正在扩大,可能会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是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关键特征之一。然而,气温上升......

火星晚亚马逊纪有较强风成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火星轨道浅表探测雷达(SHARAD)的观测数据,成功揭示火星埃律西昂平原一个撞击坑的分层结构演化历史。进一步分析表明,火星在晚亚马逊纪的风成作用较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火星晚亚马逊纪有较强风成作用,沉积来源和地层演化获新证据

记者1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火星轨道浅表探测雷达(SHARAD)的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揭示火星埃律西昂平原一个撞击坑的分层结构演化历史。进一步分析表明,火星在晚亚马逊纪......

金纳米颗粒有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研究获得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_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